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本学者率先把社交恐惧诊断为恐人症,这个诊断很直观。其实,社交恐惧是自我消极暗示的结果,古文里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很好的例子。社交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在动物世界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社交恐惧看起来是对某些人的排斥,实质上是朝内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排斥。对自己的不喜欢又怎么能逃得掉呢?于是社交恐惧引发的内心痛苦、羞耻感、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我憎恨会让很多人吃惊。慧,22岁,秘书。她对我说,她最害怕在公共  相似文献   

2.
吕菊 《兰州学刊》2007,(6):135-137,203
陶渊明归隐后并未断绝和官场中人的来往,他的赠答诗体现出他仍然归属于当时的文人社交圈、创作圈内.从赠答诗的数量比例和创作时间看,诗歌酬唱在他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占着一定的比重.其赠答诗中答诗多于赠诗说明陶渊明显被认为是文人群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只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其17首赠答诗中,除了给从弟敬远和不知名的客人以及他希望与之隐居的朋友的诗外,都在诗题中称呼对方的官名,是希望通过正式的职务称呼拉开与赠答者的距离,同时不显眼地强调自身的隐士身份.诗歌赠答活动对陶渊明的诗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延续到他死后.  相似文献   

3.
赵芳 《家庭科技》2013,(6):42-43
心理学家比较推崇外松内紧的交往性格,这启示少女们在交往中既要慎重又要避免过虑的怀疑心理,轻松地参与交际,在较宽的社交面中选择知音。失望和失落,是许多少女初次踏入社交生活的感觉。一位少女在给心理学者的信中倾诉了女孩子们的苦恼:在情感交往中,总是那样吃力,那般沉重,  相似文献   

4.
恐惧日记     
杨欣 《家庭科技》2005,(3):32-33
让窃贼和匪徒的目光不落在你身上的诀窍十分简单,那就是你自信的微笑和警觉的眼神。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从而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为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和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以及  相似文献   

6.
大理 《西部论坛》2001,3(4):58-58
《学习时报》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思想历程的历次突破进行了总结,这些突破包括:打破“个人崇拜”的桎梏,树立群众的权威;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树立实践的权威;走出姓“马”姓“修”的误区,树立生产力的权威;搞清姓“社”姓“资”的范围,树立市场经济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有哲人言:恐惧缘于无知。因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你是勇于突破,还是从此生活在忧虑与恐惧中呢?这里提供一些妙法,助你战胜困难。 不要把忧虑和惧怕隐藏在心中。许多人内心有  相似文献   

8.
恐惧与自由     
李英 《理论界》2011,(1):105-106
本文从恐惧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三个方面对恐惧进行了阐释,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恐惧是政治化的恐惧,并通过梳理两种政治化恐惧与自由的关系,指出消除人类恐惧、保障公民自由是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死亡恐惧与异己恐惧——论存在主义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问题,向来与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正是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契机:死亡恐惧,既为存在主义的情感之源,又乃存在主义哲学的推动剂。死亡意识的分歧,也规定着存在主义流派内在的差异。先期存在主义,以重造死亡恐惧,强化每一个个人“我自己的死”,进而过渡到充分意识“我自己的在”。后期存在主义,以异己恐惧取代死亡恐惧;在人神分离前提下,自然界、其他人、自己,都可能成为地狱。随死亡意识的更替,“向死的自由”,也迈向了“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常修泽等在《经济学家》今年第2期上载文提出“企业效率障碍”问题,指出在研究我国的供给和需求时,可发现“五个疑团”:1.为什么生产性建设的投资逐年增多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进?2.为什么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行?3.为什么投入这么多劳动力而供给不能相应推进?4.为什么能源大量消耗而有效供给形成不多?5.为什么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增加,而社会供给未能相应提高?这源于经济运行中存在吞嗜各种投入要素的巨大经济黑洞——成千上万个低效率的企业。企业效  相似文献   

11.
开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北部,是一个拥有150万人的山区农业贫困大县。由于受区位、人口、观念、政府和产业五大因互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必须冲破各种制约因素,才能促进开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故事:闻先生65岁的母亲患胃病,治疗一段时间没有明显效果。老太太因此悲观,吃不好、睡不好,精神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闻先生劝她保持心情开朗,因为胃病和心情有很大关系,情绪不好往往会加重病情。可老太太听不进,反复念叨自己肯定是得了胃癌。老太太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总是觉得死神在向自己招手,还不断跟老伴说,自己这辈子没享什么福,现在条件好了,身体却成了这样,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分析:这种情况是死亡恐惧症  相似文献   

13.
斯科特在一家电脑公司任职,是销售部的总经理.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漂亮的妻子,很受别人羡慕.然而,他却总是闷闷不乐,经常感到死神离自己很近.其实,斯科特的身体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他总觉得某个部位有问题,并且在急剧恶化,他甚至还为自己选购了一块基地,并为葬礼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4.
人终有一死,这是人生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但很多老年人恐惧死亡,死亡或与死亡相关的各种字眼,都成了他们最大的忌讳。那么,老年人为什么恐惧死亡呢?  相似文献   

15.
通过网络爬虫软件获得三个小组共600条豆瓣社区帖子,并对15位豆瓣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有助于探讨豆瓣社区中人机互动的特征和人类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豆瓣社交机器人在人机互动中表现出类社会化行为、非人格特质和薄弱的自我建构能力,在虚拟社区中承担着互动参与的激励者和符号象征的结构角色。人类用户在与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中实现身份认同与社群归属,收获单向的“拟情关系”。人类在追求人工智能技术走向深度智能化的同时,又对其保持警惕,显示出对技术可供性边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市场与市场规则形成的分析 ,论证市场经济作为垄断者意志和行为选择的结果 ,本质上是一种垄断文明 ,而不是一种自然文化。任何市场经济都是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下使其人为有效地运作 ,国家不是、也从来不可能是市场的对立面 ,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常谢枫历时两千余年的美学研究始终未能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美学寄予厚望的各国人民的遗憾。由于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美学至今仍像是一个堆放各种概念、范畴、学说的展览厅。对美的本质研究步履艰难这一事实,中外美学家皆有很深的感...  相似文献   

18.
庞金友  赵洁 《社会科学》2023,(7):99-109
社交媒体是当今欧美社会政治活动的结构化要素。社交媒体独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秩序迎合了人类认知的吝啬规律,为偏狭的政治认知的形成提供了契机;行动者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中暴露或夸大自身感受,敏锐感知他人情绪,从而引发情绪共振与情感叠加。置身社交媒体时代的现代人更容易形成偏执、怀疑、自负等以“偏激”为核心特征的后政治心理,并逐渐以其为行为准则。当偏狭的理性认知和偏执的感性情绪与党派归属、阶级身份、公共形象塑造、公共政策选择等迎头相遇,政治极化的形成和扩张便拥有了动力源和助燃剂。随着民众对特定领导人非理性的追捧或声讨,对党派阵营产生强烈的心理依附与行为追随,对政策制订与颁布采取极端态度,对异己群体愤恨和仇视,政治极化的强度、深度和幅度逐渐加剧。政治极化的愈演愈烈使群体内部同仇敌忾、群体间激烈冲突、社会舆论两极分化,进一步助长了后政治心理的升级和蔓延,使“绝对自负”与“怀疑一切”、“无限恐惧”与“毫无敬畏”、“政治狂热”与“政治冷漠”等情绪和态度弥漫于民主政治的各个角落。从当前情形来看,扭转以偏激为核心的后政治心理是缓解政治极化的可能路径,其中,校准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心态和方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中外作家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过程,可以发现,作家呕心沥血、惨淡经营而构思、刻划出来的人物性格往往会“背叛”、会违反作家的创作初衷而自然发展。怎样认识这类现象,可以由此而得到什么启示,这正是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无疑地将会丰富我们对于艺术作品人物塑造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