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统治香港长达150年之久(从1842年至1997年),而香港远在英国八千英里之外,却在其统治期间使香港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客观上反映了港英政府期间的政治体制是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某些体制架构因素。那么英国是如何保障港英政府时期对香港的管理,而港督制度的特点又是如何的?本文做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和解析。  相似文献   

2.
美统时期,在美对菲关税与贸易政策主导下,菲律宾以糖、麻、椰、烟等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强化,并集中于对美出口;美工业制成品则构成菲进口商品的主体。此种对外贸易结构虽使菲律宾民族经济发展繁荣一时,却造成其经济结构的失衡与脆弱,以及社会问题的积累与社会发展的滞后。由此可见,具有新殖民主义特征的美菲贸易关系,对菲律宾民族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民概念和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对象。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生产力,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合理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边界,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制度和收入上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每个人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和民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遗传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不同角度,探讨了日本大和民族起源问题,提出绳文人源于我国古代越系民族(属南亚人种),弥生人中的外来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未西迁的氐羌系民族先民(属北亚人种),绳文系弥生人源于东夷中的濮系民族先民(属南亚人种)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英租时期,威海卫地区的乡村社会呈现出特殊的形态.乡村社会中土地流转比较频繁,土地权属关系表现多样化,社会秩序更加复杂多变.选取土地交易和土地诉讼为研究对象,利用民间契约文书、官方诉讼档案、社会调查及碑刻文献等第一手资料,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角度,考察了先买、除留、转租和升科这四种中国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6.
移民小说是澳大利亚殖民时期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 ,与早期澳洲文学中独特的“流犯小说”占有同样突出的地位。本文作为作者正在撰写中的《大洋洲文学史》的一部分 ,勾勒了该类型小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 ,集中讨论了有关主要作家与主要作品 ,为澳殖民时期的移民小说提供了一个大致而清晰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朝鲜(韩)民族的来源主要有几种说法:西伯利亚的阿尔泰民族、东夷民族、百越民族、北狄民族等。从历史上看,朝鲜(韩)民族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现代朝鲜(韩)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文化心理一致的共同体意识、敬重祖先的家族意识、对文化传统引以为豪的自觉保护意识、与众不同的独立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非洲经济落后的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民 《东方论坛》2007,7(4):95-99
近年来,非洲经济一直保持着发展态势,但这一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整体落后的依附性发展,它使得非洲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陷入困境.造成非洲经济依附性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殖民地时期所形成的依附性经济结构,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单一经济作物依附性生产结构至今仍严重阻碍着非洲经济发展;单一矿产品依附性生产结构仍严重制约着非洲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对宗主国的财政依附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9.
赵瑾 《东方论坛》2013,(5):44-47
在1826年以前,缅甸的教育为传统的寺院教育。1826年以后,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缅甸的逐步确立,近代教育体系逐步在缅甸建立。在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寺院教育也还在发挥一定作用。1920年以后建立的国民学校也是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体系虽然饱受缅甸各界批评。但是相对于寺院教育和国民教育而言,它还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它对近代缅甸社会和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由于殖民政府对缅甸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过低,导致整个殖民时期缅甸的教育畸形落后,这对缅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0.
晋江流域是福建南部(含闽南、闽西南)最早开发的区域。六朝以来,陆续有不少北方汉人迁入,因而在东晋时就在区域内设置了晋江县,为区域内有县级建置之始;晋江县在南朝陈代改为南安县,唐久视元年(700)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改为泉州。土著越人、南来汉人和域外蕃客,共同生活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经过长期的接触、交流、融合,彼此通婚,子子孙孙都认同泉州为自己的家园,且已形成特有的方言和特有的习俗,一个富有特色的人群———泉州人———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