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儒家文化特别是和谐法律理念为基础的中华法系,对古代中国、韩国、日本的法律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传入后,虽然引发了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激烈冲突,但彼此间也开始缓慢融合。当前东亚区域的法律制度、价值原则和法律术语,既从欧美移植改造而来,但又考虑到各自国情和文化传统而有所变化,原本来自域外的法律已然成为现代东亚法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西方法治的引进和吸收,构成了东亚共通法治的近现代基础。伴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东亚区域法律的衔接共通已成为战略性任务。就此提出,通过东亚共通法治从理论到实践的缓慢形成,将为本地区提供长治久安的共通福祉。  相似文献   

2.
儒教的和谐既是价值又是规则,它支撑了前近代东亚各国国内的差序社会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朝贡格局.由于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共同体存在诸多不足,而传统儒教的和谐思想难以为东亚共同体提供制度构造的资源,东亚地区必须改变单纯从主权国家的角度来寻求共同体构建的思路转而谋求地区各国公民社会的联结,从而为东亚共同体寻求结构性的域际公民社会基础,而东亚人权法治则是这一基础必经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是弥合东亚各国公民社会的断裂进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域际公民社会所必需的法律环节.东亚人权法治与域际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能为东亚共同体的安全与和平以及贸易与投资提供结构性的稳定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丛然会有根本的差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发展;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观念,它具体化为慎刑思想、无讼价值观和情理法特征。小农经济、宗法社会是这种观念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传统法律文化的和谐观念具有合理精神,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律文化和谐观念应当实现从民本到人本、从一元静止到多元运动、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公民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承载主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广大公民的要求,实质目的就在于使公民全面领会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法治的目标植入每个公民的观念和行动中。公民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塑造与培育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支撑。如果将法治喻为身体机能和谐运转的人体,那么法治精神就是赋予身躯生命的灵魂,法律素质则是身躯内支撑血肉的骨骼。因此,弘扬公民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公民社会主义法律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建基于封建自然经济和儒家思想之上、以秩序和谐和维护政权为目的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不仅存在多方面的冲突,而且存在多角度的契合。随着“新公共服务”范式的兴起,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呼声日益高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仅要实现政府的职能现转型,同时需要现代民主法治作支撑。当务之急,要发展和创新传统法律文化,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无讼"是传统诉讼理念的核心力量和价值目标,作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其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无讼理念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并且由于历史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诉讼理念仍对我们现今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整个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无讼”是传统诉讼理念的核心力量和价值目标,作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其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无讼理念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并且由于历史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诉讼理念仍对我们现今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整个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对法学教育和法律本身,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法学教育注重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技能训练,但忽视法治人格塑造;法治发达国家注重学生法治人格塑造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法学教育应重视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树立立体化、全过程教育理念,整合利用不同学科资源,营造教育文化生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内化法律知识,领悟法律精神,升华法律信仰,养成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形成的人们对法律问题的政治性心态、调和性心态和道德性心态构成法律心态的典型形式。这些与"一切以法律为唯一准则"的现代法治理念形成冲突,在对传统法律心态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在肯定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批判其中的不合理成分,用现代法治理念对传统法律心态进行改造,以形成政治问题法制化,利益主体确定化,道德问题法律化的现代法律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学术界有关东亚法的整体认识,大致有新中华法系、东亚普通法和东亚法系这样几种代表性论说。以法系理论为视点,我们观察到东亚共同的法律传统在近代开始发生变革,中华法系在西法东进中趋于解体。如果以构成法系的要件为标准来衡量现今的东亚地区法,可以确认现在还没有法系意义上的东亚法,包括东亚普通法、东亚法系和新中华法系都是不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现今东亚地区法确实由于历史传统和近代继受的原因,加上地区共体化的推动,形成了某些类同与趋同的现象,这也许预示着未来东亚法的某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中华法系是法律史学科中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论题,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然而,囿于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局限,该研究难有突破.本文用比较法理论,置中华法系于世界法律格局中,并相对应于西方两大法系进行思考,对中华法系及其形成进行论述,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见解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一系列封建国家法律制度的统称.中华法系的形成是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超出中国的范围而成为东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传统和法律系列的过程,其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它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唐律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大规模传播到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直接促进了东亚地区汉文小说创作的全面兴盛.中国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各国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口语学习便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得以在东亚各国广泛流传的重要契机.对中国体制的模仿及文化崇拜,给中国小说在东亚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机会,也为东亚汉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正是在吸收和改编中国小说的过程中,朝鲜、日本及越南的汉文小说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东亚体系承接华夏体系,形成以中华帝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同根异株.日本在近代“脱亚入欧”,在亚洲提前进入近代化,而后步西方后尘,在亚洲搞侵略扩张,二战失败,其右翼势力还不断抬头,妄想复活军国主义.今天,应继承东亚体系和平、友善的文化传统,搞合作共生共荣,建设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为改善中日关系,各自相向而行,坚持互信友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志>是西亚地区描述、介绍中国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研究外国人研究中国法律状况的重要资料.本文以<中国志>为研究对象,评析其得失,并对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起的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东西文化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向发展中的东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启蒙策略、革命策略与退守策略三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方案.它们彼此冲突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复杂的历史状况.文化东亚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及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各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东方文化发展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现当代性之路也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9年亚锦赛、东亚运动会中国男篮在关键比赛场次的核心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解谜占有身高优势和内线实力的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这些年的国际大赛中总是不能取得令国人满意的竞赛成绩的深层原因.由此提出在篮球竞技赛场上,追求各个"位置"技、战术能力的平衡发展,形成内外结合的团队优势,是中国男篮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具有本土意义与世界价值。看待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应当具有历史观与全球视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研究要遵循建制理念与福利文化、需求满足与责任承担、制度结构与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以广义社会保障体系为分析框架的比较研究发现,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地区特色,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五大法系的重要一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重要特征即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化进程是以家族本位和义务本位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法律化过程.中华法系在当今世界法律体系中虽然已经消亡,但数千年里延续积累下来的中国古代封建法的这些伦理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或多或少有所反映.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克服这种不利的倾向,从而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区各国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世界古文明系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策源地。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地位,与会专家就“东亚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越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