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索的道路     
托尔斯泰在其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从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由"生"的困惑到"生"的解惑的过程,以及他由寻求自己灵魂幸福到为别人活着的探索道路.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则是他在生活中最后完成了探索的道路.在托尔斯泰毕生的痛苦与困惑中,我们看见作为俄罗斯人独有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性格心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集中概括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论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青年毛泽东性格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幸福科学是一门有关人类幸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这门科学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有效支配自身及外部的资源、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幸福,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幸福有关的知觉和情绪体验、影响幸福的因素以及获得幸福的技能等。幸福科学的实证研究已经在幸福的神经机制、测量,幸福与情绪、金钱、亲密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此外,幸福对于个体健康、创造性和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促进作用都彰显出当前研究幸福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单纯的个性解放到把个人斗争融入阶级斗争 ,在社会革命成功以后 ,丁玲仍执着关注妇女生活。我们可以把丁玲的探索范围分为三个阶段 :个性解放时期 ,社会革命时期和革命后。从三类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解放道路中的女性性格和命运的共同点 :不满于现实、敢于反抗、伴随着挣扎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表现在他博览中国史书,酷爱民族文化;热爱劳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救国振兴中华,主权不容侵犯等方面.我党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对我国的过去,还是对现在或未来,其意义都是重大而深远,其作用不可估量,我们要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在爱国主义问题上不仅应以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为准则和榜样,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和实现顺序、路径与动力的谋划。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阶段的历史探索。从思论渊源和历史探索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思想的基本遵循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动摇。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3,(5):42-43
陈独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顺应时代潮流,引领中国早期革命运动,初步论证了救亡图存的中国何以要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曲折探求中国革命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预言了中国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等诸多问题,其前瞻性探索中的得失,值得梳理和挖掘,以启示后人。  相似文献   

9.
从实现现代化的两种模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前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入手,吸取了中国邪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现代化从"变器"到"改制"层层递进的探索历程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前苏联的成功经验,深刻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首创精神和革命实质,根据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中国人民的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以及对我们的成功跨越,进行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考,提出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片面地完善、改革其生产关系,而是全面提高和大力发展自己滞后了的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110-113
“从饭碗到使命”、“从匹配到建构”是生涯教学实践必须要完成的转型,其着力点在于生命意义的唤醒及个体幸福成长的促进。本文结合生涯教学的相关研究,提出了生命意义视角下生涯教学实践的变革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教育策略、教学内容的叙事取向策略和效果评估的生涯适应力策略,以期对生涯教学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要么沉迷于无尽的感官刺激和享乐之中,不想去追问生存的意义问题;要么整天忙忙碌碌,无暇去思考这一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却伴随着人生的始终,人永远处于开放和生成之中,生活在"意义"的牵引之下,正是这种对意义的追求变成了人类超越自身有限性的强大动力,引导人走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人常常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寻觅生活意义与建构生命价值已成为现代中国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的视野出发,我们应该区分幸福与快乐的不同、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的不同,且要从生活快乐的有限之中去寻求生命幸福的无限,亦即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追求生命的永恒,从而既获得生活的意义,亦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活意义感的生成标示着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存在本质的统一。人作为道德存在者,道德记忆能力是其本质能力,它既是 我们能够拥有道德生活的“根”,也是生活意义感得以生成的“源”。简单地将道德记忆与道德生活经历混同起来,则会造成生 活意义感的形式化或异化。生活意义感的增进基于主体日益强大的道德记忆能力,一个拥有卓越道德记忆能力的人,能够通 过合乎道德的记忆或遗忘建构出富有道德价值的道德记忆内容,这对其生活意义感的增进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危机浪潮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思潮的相互碰撞,导致共同信念的淡薄和社会凝聚力的下降,同时也影响到当今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生倾向。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从心理学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耐挫力的培养,积极营造珍爱生命、积极向上和奋发图强的校园文化,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以及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将大学生培养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者。  相似文献   

15.
生命意义的根源在于它的有限性与不确定性,生命意义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生命体验的多样性。现代生命科学的无限发展将打破人类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生命哲学。因为每一个极限的被打破,就意味着一种意义领域的丧失。  相似文献   

16.
色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达大自然的绚丽色彩外,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情感方面分析了色彩词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并未正确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从而导致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人的生命意义的追寻这个基本精神贯穿始终,使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多种主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萧红短暂的一生饱经磨难,坎坷曲折的经历、由此而来的看待生活的独特方式以及对人生悲苦的独特体悟,使她的许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荒凉"的人生意蕴.风物环境是荒凉的,人们近乎原始荒原上荆棘蒿草似的生存状态更是荒凉.这种生之"荒凉"甚至淹没了人伦之爱,但她不是悲天怆地,而是平淡从容地传递着人生的悲剧感和迷惘感,在对世间种种烦恼的达观诠释中有其对人生命运的深沉反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余华和李佩甫的农村题材小说《活着》和《羊的门》中主人公呼天成和福贵性格命运的比较、描写、叙述 ,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