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新时期生态写作主要通过两种话语系统演绎现代生态理念:西方生态科学影响下的自然科学话语,以及与本土资源对接产生的诗性话语系统。诗性话语的建构,是新时期生态写作在审美层面的本土化生成,并以此形成与世界生态写作的对话。其话语体系体现为:故事层面,"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产生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与时间哲学;话语层面,"立象尽意"的话语建构方式,在勾通自然万物的内在关联中呈现文本形态层面的生态伦理精神;思维层面,对"人道"的认知与对"天道"的认知相通,一方面通过"推己及人"获取对待万物之理,在人际伦理的基础上衍生出生态伦理立场,另一方面,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实现对人类自身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话语分析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研究的实践特色,理应具备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和西方的生态伦理都蕴含着对生态关切的伦理情怀,潜藏着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的学术冲动。采取话语分析跨文化范式,系统全面地研究两者的对话关系,一方面,可丰富话语分析的文化视野,为文学伦理提供新的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对话研究有益于在相互参照、辉映中发现对方的思想亮点,有利于中西生态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为中西本土化生态伦理学提供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和可操作性经验,有利于建立富有张力的、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话语做生态文化的话语分析,总能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关爱生命的至高情怀、"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以及"人"之所以存在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这些丰富的生态伦理话语资源,对于我们解决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反思提出以平等和人道的方式来重新发现自然和社会,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欧洲范式为我们发现了社会主义与生态政治结合的可能性,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北美范式则为我们在哲学上重建了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同时也在伦理上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观中的自然与社会的协同进化.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必须要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政治的话语体系与行动体系的断裂,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论将社会主义的生态伦理—政治话语置于更为广阔的可持续性伦理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环节,从而尝试将自己从抽象伦理实现为现实伦理.  相似文献   

5.
语言生态是语言要素与其产生、传播等自然因子及习得、运用等自然、社会因子相互作用的环境综合,体现为言语生态或话语生态。语言生态伦理是族群语言的发生、发展和个体语言的习得、运用的自然状态与人为痕迹关系的内心驱迫感,是族群语言生态外在客观意志普遍性的立法与内心主观特殊性的道德关系的统一。话语生态位、语言生态语体伦理是语言生态"应当存在"实践的基本内容。当下语境提出语言生态伦理概念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必要。  相似文献   

6.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两种不确定性之间谋求精妙关联的"炼字",既是建构适情适境的优质话语以促进语言和谐的根本技能,又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基础。依托特定语境,依据认知参照点,考察具体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共现成分,可以深入探究"炼字"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方法,这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新媒体话语生态、促进汉语言纯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话语伦理致力于建设和维护文明、和谐的话语行为。建立话语伦理的关键是确立话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要通过加大话语伦理的理论研究、加强话语伦理教育、建立自由、平等的话语交际环境和建立良好的话语交际秩序等途径来加强话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在其理论进路中形成了内在的主导精神,成为不同的生态伦理理论形态所共有的品格,即在人类实践的当代发展所引起的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关系的变化中为人类重新寻找合理的实践性生存方式。生态伦理的主导精神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和道德关怀的话语体系反映了当代的时代精神。生态伦理的主导精神反拨人类的实践方式时不是停留于对现存实践方式的事后治理,而是提倡用生态实践方式实现对现存实践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伦理思想为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北美华文诗人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主要采用了乡愁式和信仰式两种话语模式,以及再现、类比、创造三种话语组织策略.北美华文诗歌中通过这些话语模式和话语组织策略书写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展示了北美华文诗人的人生与情思、感性与知性,同时成就着北美华人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生态话语能够折射出发话者的意识形态、生态思想理念、生态伦理道德准则和生态价值观。通过梳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生态话语,可以发现这些经典的传统生态话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意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制天命而用之""依正不二"等话语不仅蕴含了我国先圣对大自然深切的人文关怀,而且提倡一种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宏阔的生态宇宙观;"少私寡欲""节用裕民"等话语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保护智慧;"参天地,赞化育""众生平等"反映了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谐""畏天""无为"折射出极富启迪意义的生态价值意蕴。开展我国传统生态话语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当代传承,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语用生态文明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生态文明是语言生态学研究的新课题 ,这一全新的语用理念有两层意义 :一是语用观念生态化 ,实现言语多样性与语言一体规范的统一 ;二是语用行为生态化 ,坚持“时空相谐”与“绿色消费”的语用伦理。倡导语用生态文明使我们辩证地观照语言规范问题有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马克思、江泽民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中蕴涵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前提。江泽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江泽民对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有重大的超越。研究这些有益于人们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主客体关系的嬗变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客体关系与生态伦理思想直接相关,主客体关系的嬗变必然会带动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古代文化中,主体与客体主要是一种一体关系,人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生态伦理思想是潜在的、自发的。近现代文化中,“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取代了古代文化中主客一体直觉体悟式的原始思维方式,人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取代了人与自然的共在、融合关系,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人类生态伦理思想处于缺失状态。当代生态文化中,主体与客体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生态文化把自然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社会—自然”看作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协同发展,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思想的深度觉醒与自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科技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科技德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高校科技德育的比较优势;科技道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育主体素养水平欠缺、教育内容不明晰、教育方法单一、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为此,要提高科技德育工作者主体素养,增强协同性;明晰科技德育内容体系;改进科技德育方法,实现多元化;健全科技德育管理体系。以此,通过多种途径合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在生态农业的含义中有生态伦理的内涵,在生态农业的特点中体现着生态伦理的本质,而且在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中也有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挖掘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农业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生态伦理规则 ,其探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生态伦理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 ,故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内在的独特理论体系 ,并且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意义。这对于回答施韦策对道教生态伦理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诘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不仅没有将生态道德责任置于自由意志基础上,反而还使人丧失了自由意志。传统的伦理学主要局限于人与人关系之间,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自由意志与自然世界无涉。生态伦理学则是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作为生态道德责任生成基础的自由意志必然与自然相关。与自然相关的自由意志是一种生态自由意志。正是生态自由意志的确认,才能使生态伦理的存在具有道德合法性与生态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伦理生活形式上对水的认知经历了3个阶段:水为伦理本原、水为自然资源、水为生态根源。水伦理的生态理念是从生态根源上对水的道德亲证,它内含对水本原的精神隐喻的生态诠解,又隐蔽着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注入精神元素的意图,故而是对遵循自然的水伦理在伦理生活方式上确立的一种生态定位。按照水伦理的生态理念的内在要求,生态进路中的水伦理,是一个由"尊重水文"的生态信念、"遵循水利"的生态立场、"亲证水德"的生态规范诉求所构成的不断展开的伦理体系。它诉诸道德亲证的伦理生活形式,而非道德论证的实践推理,是对水之生态根源的实践认知和道德回应。在亲证水之自身价值的意义上,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呈现为一种广大的道德关怀。通过道德亲证,水伦理才将一种"用"的伦理建立在"乐"的伦理基础上。由于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倡导遵循自然的伦理,它隐含有从生态"是"得出生态"应该"的逻辑,因而无法避免自然主义谬误之诘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