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明对话和“文明对话”理念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显得更加必要,但这不是因为“文明冲突论”或者“历史终结论”有了新的佐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其实在人类社会始终存在。杰里·H·本特利和赫伯特·F·齐格勒的新著《传统和碰撞: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全球视野》对此有系统的考察和阐述。尽管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可能成为对冲突起作用的原因之一,但文明通常只是冲突的载体,冲突的根源是具体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和弗雷泽的巫术理论是艺术起源“宗教说”的理论基础 ,但它并不绝对可靠。宗教是艺术起源的一个原因 ,但不是惟一的原因。宗教活动之前可能存在其它人类文化活动。可能恰恰是艺术先于宗教而不是宗教先于艺术。艺术起源“宗教说”有其不能被轻而易举推翻的实证根据和理论根据 ,但该观点也有它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论中的“空白”理论与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韵味”说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在文学的意义问题上却包含许多方面的共识;它们的差异主要在于话语对象、特别是话语立场的不同。这种不同,归根结底是为各自的文化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父权社会,相对而言妇女的地位是低的。在彝族过去的社会历史里,由于“家支”的存在,由于一些风俗习惯的存在,彝族妇女的地位,很特殊,不能以“低”一概论之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 ,决不是用“只主张内容革新 ,不主张形式革新 ,带有改良主义的不彻底性”之类的话就可以忽视过去的。它的意义 ,既在于指向社会现代性 ,又在于指向文学审美现代性。与“小说界革命”论、“文界革命”论一样 ,是梁氏审美→启蒙→强国思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翻译基本观念的演变为线索,简要梳理了西方译论的历史进程。西方译论从以原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说”,到以译语为中心把翻译看作“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翻译价值的重估,也意味着研究模式从“翻译是什么”转向“翻译为什么”。然而,目前的模式还不足以全面揭示翻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和意义。为此,翻译研究应该坚持翻译的实践本质,把翻译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考察翻译与人类存在的多维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为对象,以探讨人类历史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目的,运用跨文化(Intercultural)之历史深度描述方法界定历史人类学,具有重要的实践理论意义。跨文化(Intercultural)是指文化的“内在性”、“涵化性”和“互动性”,即通过跨族群文化互动构建历史人类学理论,它与历史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根据历史民族志和历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跨文化理论方法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广大工农兵群众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适当肯定历史上的法家和法家路线的进步作用时,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过去批判“让步政策论”和今天肯定法家,是不是有矛盾?法家进步论与“让步政策论”,是不是一回事?换言之,在某些人看来,二者是一回事;因此,在他们看来,过去批判“让步政策论”和今天肯定法家,是互相矛盾的。既然提出了这样的质问,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清是非,作出回答。因为,“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与各种非道德的东西相区别的特殊的规定性,它所回答的是“什么是道德”或“道德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或者把道德看作是有意志的天或上帝赋予人类的规定,或者把道德看作是某种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精神,如理念、天理、绝对理念等体现于人身的产物,或者把道德看作是人性、人心或人的理性中先天固有的东西,或者用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来直接解释道德状况,因而最终都不能对道德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和规定。只有马克思主义道德论才第一次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利己心论”,还是边际效用学派的“追享避苦说”,抑或是“两种需要论”,都不能视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者认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必然性 ,不少社会历史理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在社会规律是否是预成规律这个问题上又存在着分歧。以往的一些社会历史理论中都内涵着预成规律的思想。而唯物史观则坚持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的观点 ,从而否定了社会规律是外在于和先在于人和人的活动的规律的思想。文中还分析了几种将唯物史观的社会规律理解为预成规律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照亮过去,历史启迪未来。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核心内容的“四史”教育,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遵循相应的逻辑理路: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追求是融入的逻辑立场;强化大历史观、理解党的伟大贡献是融入的逻辑方法;坚持内在统一性、把握“四史”教育的整体性逻辑是融入的基本前提;抓住侧重点、精准对接各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融入的逻辑核心;坚持实践逻辑、引导大学生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融入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本土化。解决这个问题,要将西方的理论、观点、方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客观实际相结合,经过消化、吸收、改造、创新,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具有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观点和方法。要消化、吸收、改造西方的管理理论、观点、方法,必须以对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为基础。同时,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事业单位自身实践中形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思想、方法,更应当注重研究、提炼和总结。建立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从事这种精神生产活动的队伍。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张社会史研究中的"通史论"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史研究对象的"纵横"说,即通过从纵横两方面研究社会史,把社会史研究雕琢成一"透明的立方体"并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其为人类服务所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护理理论的形成与特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护理学的历史十分久远 ,它起源于个别零星病案的诊疗体会 ,经历了许多朝代 ,汇积了历史上各个医家的临床护理经验 ,直至形成了当今比较系统的辨证施护理论。中医护理具有整体性、客观性、实用性的特点 ,对现代护理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不能不研究他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方面,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以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为己任的,因而必须要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纳入他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作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之精髓和核心的唯物史观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论证过程。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篇幅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东方社会论,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广泛的视野内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方法论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也对认识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而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不同,中西方古代社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财富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分野。但人类追求财富的经济活动必然有着特定的一般性规律,因而,中西方古代财富思想在某些方面也必然存在着共同点。纵观中西古代财富思想,它们在五个维度上有着深刻的暗合。这五个维度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彰显的伦理道德、关注人性、尊崇自然法原则、关注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一个关乎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存在、生长和发生现实意义的质点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终极性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可以从其生长点、不可还原性、批判性、感性的实践性和人的解放五个维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生存论的视角,着眼于人的存在方式即生存活动,探讨科学创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基础和条件。科学创新是从科学研究者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中产生出来的,其存在根据首先在于从植根于人类日常生活世界的前科学创新方式演变而来这一事实。“前结构”是科学创新的存在条件。科学创新始于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和先行掌握的“前结构”或“前见”,科学创新的前提性和条件性本质上根源于人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论视野中 ,活动理论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 ,原因在于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而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过程 ;作为外部经验的教学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内部经验并形成特定的心理结构 ,离不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我国现实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局限 ,将现代教学论真正建立在活动理论基础上是解决现实教学活动局限问题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