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以林县"花儿"为田野个案,通过"花儿"这一本来并不统一且各地异称的民歌形式,探究民国后"花儿"的历史形成、演化和国家化的过程。特别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个人的博弈实践,以及"花儿"文化传统如何发生变化,逐步成为"民族国家"意识的"再造物"乃至"国家"的文化工具;讨论现代"民族国家"的身份意识的影响以及体现在文化展演过程中的音乐变迁;从当代国家中的花儿音乐社区组织、文化申遗工程等方面理解"国家"如何参与"花儿"和"花儿会"概念的建构,以及地区经济为主导的地方文化发展背后传递的国家意识形态和音乐"国家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框架语义学认为,除了词典所列出的客观意义之外,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生活经验和信仰在确定词汇意义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把词汇放在特定的框架之中进行分析。文章以分析商务实践使用中的表达"货物"概念的英语词语的词典意义与框架语义的微妙差异为切入点,探讨"货物"英译问题,认为通过确定所译"货物"所属框架来确定"货物"的框架语义并选择相应的英语词语,是正确英译"货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罪"文化相对应概括为"耻"文化,虽然此观点在二战期间被提出,但其影响依旧深远。本文试从"耻"文化的概念、产生、利弊及现状等多个角度,全面剖析"耻"文化。通过对"耻"文化的剖析,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4.
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应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前提;以红色资源产生、发展与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为主要依据。应尊重广大民众习俗与心理需求,科学区分和正确处理红色资源"源"与"流"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红色资源"概念界定才能客观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体现其固有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言黔北是贵州文化重地,因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是其重要构成,"红色"建筑以最感性的方式见证了一段不可忘却的革命历史,应该得以关注,研究其美学价值,利于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论,源于对长期以来精英知识分子文化传统的纠偏、对"大众"文化的历史考察和积极意义的充分发掘,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再定义,提出了"文化即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理念,在西方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念及其文化"关键词"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学界及出版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持续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三个源头在河南,和黄帝故里(《归藏》易源头)可以合称为"易"的四大地望。"易学"是传统学术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和完善的几个高峰,都发生于河南。历史上,活跃在河南的学者对易学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离开河南,就没有"易学史"可言。要弘扬易学文化,河南积淀有历史文化的前提和优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8.
盐城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名,这与该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通过剖析含"场"、"总"、"荡"等地名的语言和文化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利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民俗文化学价值,又利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歌,是一种多民族民歌。山西民歌是山西省境内的居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花儿"《下四川》与山西民歌《走西口》作为切入点,将二者放到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定位和探寻,解读和分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其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背井离乡的共同主题,发现民歌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过往学术界多在社会性维度下阐释"个人"这一概念,也即把"个人"放在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进行理解,对"个人"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概念应该包含这样两层内涵:其一,社会性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主要维度。其二,自然性的、社会性的和关系性的"个人"是依次递展的三个维度。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个人"概念的真实历史面向。  相似文献   

11.
释“鼎”     
"鼎"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礼器,历史文化含量极重,所以该字演变发展出许多引申义。汉语中的"鼎足而三"、"鼎足三分"、"鼎足而立"均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鼎食"指列鼎而食,古代只有生活富裕的贵族阶级才可以列鼎而食,因此用"鼎食"比喻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文艺学、美学研究频繁使用的"本体"一词,它每每被和本质、本原、本源、本性、本身等近似概念相混同,遭遇着较随意的使用状况。为了推进新世纪有关文艺本体论的讨论,需要先对"本体"概念和上述近似概念进行立足于学理的语义学辨析。这项工作同时包括义理和词源两个层面。通过深入地辨析表明,本体论不是简单研究本体的理论,而是研究存在的学说,由于不同的思想立场,本体论分别形成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境界说"是中国近代文艺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歧义重生的概念。把"境界"抽象地置入西方理论资源或机械地利用传统诗学来加以读解都无助其概念内涵的清理。我们既要注意"境界"作为审美理想论审美价值判断的意义,又不可忽视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境界"概念所指的建构。这也符合利用文化诗学阐释王国维"境界说"方法论的要求与旨归。  相似文献   

15.
化学术语"元素",创制于日本兰学家宇田川榕菴的著译《植学启原》(1833年)、《舍密开宗》(1837年);历经幕府末期、明治初期Element译名多出、并立混用阶段,于明治中期得以最后确立;清末流入中国,并于20世纪30年代取代中国自1868年丁韪良《格物探原.化学》问世后一直使用的译名"原质"。"元素"的厘定,是西方学术文化在中、日间流转、互馈过程中展开的,不仅是化学学科内部的概念译介,更有着超越学科界限的悠长开阔的历史文化景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松冈正刚的《方法日本——幻影、推移的文化》一书为例,对近年日本文化研究中"方法日本"这一学术取向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围绕"方法"一词,从历史意识与感情记忆的角度展开了反思与批判。以牺牲历时性鲜活事件为主要特色的符号论式的研究,隐含着将历史的牺牲、历史的遗忘转化成一种无主体的自动生成式文化惯习的危险,因此,所谓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有主体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7.
历史维度是马列文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维度,"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近年来文艺学科反思的焦点,有其复杂的理论背景和特定的历史语境建构。在中国近60年的文艺学科发展长河中,其理论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纯文学观和泛文化思潮都没有从马克思历史实践观出发意识到这种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提出的认知中国发展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立场不同,角度不一,观点各异。本文分别从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历史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外交诸层面,来说明中国的当代巨变,解读"中国模式":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是发展中大国和平崛起模式。  相似文献   

19.
"猫鬼神"是青海河湟地区汉、藏、土等民族言之色变的一种邪神。本文从宗教学和民族学视角对其历史流变和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海西"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关注点也大都放在经济政策层面,而对语言文化层面的整合研究则重视度不够。面向境外和多元文化视域的"海西"研究,应该由外而内,从国际视野切入,并结合软实力有关话题作多元化尝试,让研究更具战略意义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