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嘉庚先生致力于新加坡的华校建设、华文推广,他的精神和行为影响了一代代的新加坡华人华侨.孙炳炎是新加坡第一代"落地生根"华人华侨的代表,对新加坡华人教育在式微中得以保存、华人文化得以存续发展有自己的贡献.他是嘉庚倾资助学的受益者,也是嘉庚精神的追随者.他践行嘉庚精神,不仅继承了陈嘉庚先生兴资助学传统,更继承他的中华意识和对华人话语权的维护,对促成海外中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文化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征程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存在机遇与挑战。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应当从四个方面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世界文明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途径包括人际交流、餐饮文化、节庆民俗、文体活动、宗教信仰、社团组织、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广泛性、二元性、亲近性、融入性和永恒性等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值得不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3月22日上午,南京市海外交流协会换届并召开第四届理事会暨第一次会议。来自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知名华人华侨企业家、华人华侨归侨侨眷中的民营企业家和在宁著名高校负责人、具有华人华侨归侨侨眷身份的在宁文化卫生界知名人士、在宁"千人计划"入选者、省"双创人才"、海外知名华人华侨社团负责人、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及南京市相关部门、开发区与科技创新园区负责人等各方面人士共  相似文献   

5.
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召开的,旨在推动国家对外交流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语言服务。许渊冲是我国中、英、法三语互译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当代翻译理论的确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为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许渊冲翻译理论、发掘翻译理论的中国学术资源、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学术平台以及对翻译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媒产业既是信息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过程也就是文化传承与影响的过程.然而,在市场竞争下,中国传媒产业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文化价值的缺失却令人忧虑,这与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张是相悖的,只有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使民族文化传媒化才有利干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法文化年: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扇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和务实外交的丰硕成果,她不仅为两国在全球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开辟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沟通的新形式,为我国在传播中华文化和树立国家形象方面多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元宇宙时代的文化传播具有辐射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增强、互动黏性高等特点,给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组建元宇宙文化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元协同传播体系,形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强大合力;溯源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将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世界价值提炼和展示出来,打造文化品牌,着力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尊重文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提升的发展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是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强对中华文化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练融通中促进内容创新,从而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此外,面对传播主体维度呈现出差异化、多元化、全民化的整体趋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还须通过明确各自主体职责,提升主体媒介素养,统合各类主体优势,在推进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和个体传播协同发力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当前应理性面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指导下,选取中华文化资源来满足他国受众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以下策略:坚持人际传播是基础,推动文化传播日常生活化;大众传播是关键,突出文化传播的大众化、本土化;拓展群体传播,建构文化体验式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必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还存在着传播内容有待拓展、传播策略针对性弱和传播工具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展示中华文化内涵、尊重各国文化主体特征和打造自主创新国际媒介等创新路径,切实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新疆为原点面向中亚地区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尚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着文化传播力与媒介影响力失衡、国际传媒报道失真、本土性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失语等文化传播困境。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推动中华文化中亚传播,将文化传播视野扩展至人类共同发展层面,可达成与不同民族国家各文化间的传播共识,实现中国与中亚各民族国家的和平对话,延伸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空间,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中文教育的“民间性”,是指民间文化交流形式所具有的非政府性、自主性、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等多种性质规定。“民间性”首先是一种性质规定,其次才能明确它是何种社会形式。国际中文教育民间交流的多重性和中介性,促使其循序渐进地改变对政府的依赖性思维,同时促进政府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的转变与创新,从而使其在市场中发挥作用,推动公益性目标的实现。民间文化交流形式因其民间性和非政府性,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国家必须积极引导民间及个人介入多元化文化传播中,培植文化传播的两翼——政府与民间,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高校开展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创新与国际传播,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文教学和对外传播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汉语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快地掌握汉语,了解和学习汉语文化,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蔡萍 《国际公关》2023,(6):172-174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传播”,各式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近10年有关“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的文献的发表总量、具体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和提炼出迄今仍决定着中国人民族性格、思维传统,并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的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并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旨在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方向和路径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典籍中字词、句法、修辞三个层面诗学操纵的分析和研究,揭示诗学翻译策略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中华典籍译介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弘扬华夏文化,促成东西交流,推进全球文化多元化,以期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诸多伟大贡献中,汉字是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指纹和标杆,最能反映中华文化特性。本文从汉字的起源入手,继而论述了汉字的体式构成、汉字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特别是现代汉字强大的传播功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研究为有效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实施有效的文化传播范式,能够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从而加快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前中华文化对外文化推广研究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研究对外文化传播。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记忆的建构本质有助于了解外国民众加工和存储文化信息的特点,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途径。为此,应运用认知策略,促使外国民众深入加工中华文化信息;采用记忆策略,提高外国民众存储中华文化信息的能力;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外国民众提取中华文化信息,加快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华“和文化”若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应厘清如下议题:1.中华文化缺乏跨文化能力的原因;2.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要传播什么;3.“一多不分”是“和文化”的特征:君子有“和”文化,小人有“同”文化;4.“一多二元”不是“和”文化;5.“和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文化;6.学习比较中西文化精神的阐释话语,是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根本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我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必须构建、实施一整套文化培植、复兴、发展与对外交流的文化传播战略,其核心是选择恰当的对外文化交流战略,以实现繁荣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