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德贵 《社区》2011,(14):50-51
院子东北角的石桌是明居士的“会客室”:南面的松树下,是他沉思冥想的地方。不过,他是一位喜欢聊天的隐士。大多数时候他都会陪上山的人聊上一会儿,问问他们从哪里来。这是他了解外界的一种方式。和不同的人聊天,他也会有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普京的一天 普京一般起得很晚,一天从简单的早餐开始.餐桌上常有松软干酪、煎蛋卷,偶尔有麦片粥,他还喜欢鹌鹑蛋和果汁.成箱的食材定期从东正教主教基里尔的大农场运来,以确保食物新鲜. 饭后,他会喝上一杯咖啡.此时,他的“朝臣”们已经被传召,但普京会花一两个小时游泳.他很享受在水中独处的时光.助理说,他喜欢在这里思考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3.
<正>与作者互动:http://lyybluefish.goiee.comcom最近不知撞了什么邪,晚上一上QQ就与人轰轰烈烈地聊婚姻与人生,夜深方休。聊的对象是离婚人士,谈及离婚原因,检讨自己说是年轻气盛,不懂得珍惜。问他如果再婚,又想找一个  相似文献   

4.
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口水英雄日日奋战!草坛:http://xyc.17848.com本期焦点言论: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只要能够看见他,就满足了。他开心,自己也开心,他快乐,自己也会快乐,不是吗?不在一起那是因为:他爱的人不是我。爱情里,最大的痛苦不正是你爱的人不爱自己吗?他走了,为了工作的原因走了,偶尔,他会上网,跟我聊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我们始终不会聊我们之间的事。我在等他回来,一直在等着。朋友都说总有一天他会被我的真诚所感动,他就会回到我的身边,会吗?  相似文献   

5.
采访绳鹏结束的时候,他送我到电梯口,我们很随意地又聊了几句,他告诉我他非常喜欢讲笑话,只是采访的场合感觉很严肃,所以没有讲给我听。真的是很遗憾,原本我的行文可以更加生动活泼,现如今,只有循着那个富有哲理思辨思想的绳鹏走下去。  相似文献   

6.
一 方颜和陈小军是在网上认识的。确切地说,是在学校的BBS上认识的。在“休闲”论坛里,两个人就敦煌壁画相聊甚欢。喜欢聊敦煌的人不少,但真正去过且有领悟的人却不多,方颜是这不多中的一个,而陈小军,方颜想,也算是一个吧。  相似文献   

7.
辛仪 《人生与伴侣》2009,(10):64-64
夫妻间的性生活不是天天都有,但睡前的闲聊、醒后的交谈,却天天都会发生、夫妻临唾前聊的话题,对彼此的感情和随后是否能获得高质量的性生活,影响颇大。中国夫妻在床上都喜欢聊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毛汉珍 《可乐》2008,(6):23-23
唐成每天去公司上班,都要经过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下有个老乞丐,瘸了条腿,在吹笛子。走到老乞丐身边,唐成总会停下来,听一支曲子,放下一枚硬币,和他聊几句。唐成曾在报纸上看到,乞丐也需要沟通,但一般人总是施舍钱物,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飘雪 《北京纪事》2015,(10):15-19
65岁的老林是一个资深邮票收藏爱好者.多年来,收集邮票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事.以前,他就住在海淀区,对马甸邮币卡交易市场有着深深的感情,更是那里的常客.认识老林的人都知道,你千万别跟他谈邮票,一谈上,他的话滔滔不绝,拿着他心爱的邮票本,可以跟人聊上个一整天.  相似文献   

10.
先天下之老而老未必真老; 后天下之乐而乐才算真乐。 步入淮阴市郊清浦区清安乡的“我不老”俱乐部,你准能看见这幅对联。打从1989年10月1日,联合国规定的“国际老人节”那一天,年近七旬的刘纯洲把它贴在大门两侧算起,它已伴随“我不老”度过7个春秋。 在乡村行医多年的刘纯洲,退休后仍然闲不住。特别是那些熟悉的老年人喜欢找他看病,更喜欢和他聊天。聊  相似文献   

11.
唐延松 《社区》2001,(1):46-48
近日,一位刚刚被浙江杭州一家外资公司开除的保安,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00年10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些聊天热线的电话号码,于是他在公司值夜班的时候试着打了打。热线里的小姐果然是热情可人,在异乡久无朋友的该保安一发不可收拾,从谈情感开始,无话不谈,“好多热线里的小姐都是你想聊什么就聊什么,挺有劲的。”该保安甚至连最隐秘的事情都和一些热线里的小姐进行过很长时间的交流。从开始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慢慢的最后甚至聊通宵……在一个月之后,该公司的电话账单上人工聊天热线的话费竟然高达3000多元。公司老总大为光火,立刻将他开除。  相似文献   

12.
CD盒中的爱     
从前,有一条公牛,他的双角像硬木一样坚挺,像豪猪的毛刺一般尖利。角斗时,他们的根部顶得他发疼,但他并不在意。一旦有什么原因挑动了他,他就会不顾死活地角斗,那股子认真劲儿恰如有些人对待吃饭、读书或者上教堂一样。每次角斗,他都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过,其他公牛并不怕他,因为他们出身高贵,所以不怕他。但他们不愿惹他,也不愿同他角斗。他并不是恃强凌弱或心地邪恶之徒,他无非喜欢角斗而已,好比人们喜欢唱歌或者当个国王、总统什么的。他从来不思考。角斗是他的职责、他的义务、他的欢乐。他在多石的高地上角斗,他在软木树下角斗,他在傍…  相似文献   

13.
儿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了.我不知怎的,竟隐隐有些担心,担心他是否会喜欢、适应小学的生活.上幼儿园的儿子真是个快乐天使,他爱幼儿园,爱老师,爱上学.在儿子的心目中,当个"小学生"可是极神圣的.我真怕现实会惊醒了他美好的梦.  相似文献   

14.
栀子花开,弟弟从远方回来了,我们又开始长长的聊天.和过去一样,我们聊父母、聊兄弟姐妹、聊我们的亲戚朋友.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一位青年朋友聊及一件网络上的小事。这位青年朋友足高1.82米,有次在论坛讨论身高,他实话实说,结果不少人阴阳怪气跟帖:网上就没有低于1.8米的。那意思自然是不信,说他是吹牛大王。  相似文献   

16.
在从事宗教部门工作的年轻人口中,早就听说北京基督教会有一位热於帮助年轻人、发现年轻人、挖掘年轻人的德高望重的牧师,他的名字叫于新粒。 一直很想拜访于牧师,苦於没有机会。真正采访于新粒,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等他开心地与那批到北京基督教两会参观的韩国留学生──一道别後,我跟他一起走上通往会客室的楼梯。按照事先电话裹谈好的,我向于牧师要他的个人资料,他却风趣地说:“我没有什麽好写的,你如果有兴趣,我们聊会儿天就可以了,你也知道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这样我也好象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7.
竹莹 《人生与伴侣》2007,(12):52-53
我与父亲,一直是不太亲近的。 我在外面这么几年,每次打电话回家,总是随便与他聊上几句,然后便叫来母亲,有说有笑,讲上半天。我和母亲,总是有那么多的话要说,而面对他,除了问问他的身体,聊聊他的小生意,别的,就不知该说什么了。记得最初的那几回,是我要求他的,后来便成了习惯,如果凑巧是他接的电话,简简单单聊完几句,他便急急忙忙去叫母亲。有许多事情都是母亲听完后再细细说给他听。其实他也可以问我的,就像我原本也可以将那许多琐事说给他听一样。可是,我们都没有说。或者,是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处。  相似文献   

18.
他的笑容如金字塔般高贵优雅;他的眼神如同你熟悉的邻家大叔一般和善亲切;两年中他的足迹已走过中国29个城市;他喜欢中国民间艺术,喜欢中国的《茉莉花》还有二胡;他送自己的女儿去教中国农村孩子如何说英文;关于北京、关于埃及他有着很多美好深沉的故事,他认真地告诉你:"我在北京,我爱北京。"  相似文献   

19.
《成才与就业》2014,(24):32-33
正你经常去图书馆吗,喜欢借哪一类图书?除了借书,图书馆对学生而言还有哪些功能?你去过其他学校的图书馆或者社会上的图书馆吗?本期"新近热议"栏目,就请同学们来聊一聊有关图书馆的事儿——"书刊荐购"大快人心在说大学里"高大上"的图书馆前,请先允许我怀念一下高中那小而温馨的图书馆。高一时我通过借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聊     
冬芹 《社区》2013,(1):55-55
老龄工作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但笔者认为还应有个“老有所聊”。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唠叨,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交圈子缩小,朋友也随之减少,许多老人常年被禁锢在高楼中的水泥墙里,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有的甚至灰心厌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