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南平 《中国社会科学》2022,(12):120-137+202
国际权力是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由于缺乏全球经济基础这一分析框架,难以对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国际权力变化做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体现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分工组合,承载了全球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总和)的表达。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与分工推动了迥异于“国家全产业链”时代的国际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形成。具有巴拉巴西复杂网络理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充分体现了以规模、枢纽、位置、参与度、关键节点和链主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权力形态。通过实证观察研究可以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变化动态地以网络适应度来形塑国际权力,大国将为争夺全球价值链枢纽与链接而博弈和竞争。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与市场理论吴嘉蓉最早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尔后在80年代以来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又称西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继国际政治学、世界经济学之后的一门研究世界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新学科。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亮  陈刚 《北方论丛》2005,(3):129-131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哲学与政治思想不仅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葛兰西学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对于当前全球治理问题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葛兰西的全球治理思想不仅能够激发出葛兰西在全球化时代的新活力,而且也能够为思考与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婧 《理论界》2010,(4):202-203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罗伯特·吉尔平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中首次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结合起来,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从单个国家行为体出发来分析国际政治的变革问题。他强调经济效率和政治、军事力量是霸权的两个核心维度,由于报酬递减规律霸权国会不可避免地衰落,引发国际体系的不平衡。他认为,霸权体系是最稳定的体系。本文拟先对霸权稳定论进行理论梳理,进而分析吉尔平的霸权建立和转移理论,最后对霸权论中的国家实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73年C.P.金德尔伯格出版《1929—1939年的世界经济萧条》以来,霸权稳定论一直是西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主流派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霸国,国际社会便无秩序可言。例如,金氏指出:“1929年大萧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如此持久,乃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又不愿……承担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世界经济要稳定,必须有起稳定作用的国家。”R·吉尔平则指出:“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关系中最基础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构建了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分析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从基本生产关系层面上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经济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在学科思想上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系统化研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大理论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任务。其次,在研究问题时要直面现实。问题导向一直是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方向。政治经济学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政治经济学现有的研究框架还不能充分容纳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最后,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学科认知,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继承和延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关注和适当吸收西方经济学(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各流派)、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来推动学科的开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被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下)张一兵(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三、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进展中的社会唯物主义原则其实,仅仅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出发点和方法论特征中,还无法直接捕捉到我所讲的社会唯物主义的深层...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政治学评述张贵洪国际经济政治学,又称国际政治经济学,或世界经济政治学,或世界政治经济学①,是本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随后得到迅速扩展的一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它强调把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揉合起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由于它能...  相似文献   

10.
实证主义作为哲学概念,历经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下半叶的两段发展,最终将其自身所形成的科学主义取向照进了国际关系理论之中。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为对其展开批判的阵营中的一支,以马克思主义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作为理论立场与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视角,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论内容,在具体理论中超越了实证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定下的框架。这一理论事实说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立场与视角是高于和超越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既不是经济决定论,也不是对资本主义国际机制的单纯道德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理论身份识别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成了国际经济事务、国际政治事务最突出的特征。一些学者对国家的作用产生怀疑,认为国家在退却,市场的作用在彰显。鉴于此,罗伯特·吉尔平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进程,指出经济全球化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具体分析了导致脆弱性的原因,并且提出脆弱的全球经济的管理问题,即经济全球化和自由世界经济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政治保障,需要得到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否则,不能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2.
邢亚玲 《阴山学刊》2005,18(3):69-72
国际关系伦理探究的再度复兴是时代背景的使然,具有新的动因、特点和问题视域。关于国际关系伦理的讨论具有相当明显的现实意义,就此所作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当代国际体系性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探寻改良现有国际秩序的途径。在对待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伦理问题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各执其说,但均未独树一帜。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建构一个反映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视角、国际处境和利益需求的国际关系伦理框架,是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毛泽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产物.其发展和成熟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一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以反帝联苏为中心,在处理与苏、美、英等国的关系中多方面展开,形成了诸多国际战略思想原则;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处理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先后做出了中苏联盟、联美遏苏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包括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董岩  贾中海 《北方论丛》2012,(3):139-143
21世纪以降,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关系发生深刻转变,国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的制度化日益加强,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并存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日益经济化,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相关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外交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外交的民主化趋向日益加强,国际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与转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列强共同掌控到日本逐渐独霸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日本始终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角,东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虽然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段时间的东亚稳定,但日本的东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并为此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拼凑起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政策遭到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杨勉  郇瓛 《阴山学刊》2010,(4):111-116
"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已成为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国际战略的重要目标。"和谐世界"政策是"和谐社会"政策的国际延伸。"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哲学;秉承了中国外交一贯的价值观;是中国外交新阶段的标志性话语符号。"和谐世界"所提出的目标和展示的观念代表了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类共同意愿的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国际政治理论的新范式、国际关系未来的新憧憬。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私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在当代无政府状态的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国际政治学界和国际私法学界对当代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外国法的有效适用、无政府状态下私法性国际条约的有效性、无政府状态下缺乏强制力的国际私法的遵守和国际私法对维护国际秩序的局限性等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尚不够全面、深入。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益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的效用和当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还是科学行为主义理论,都是把主权国家抽象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关系行为体。这一行为主体有一致的利益,也自然要有一致的对外政策目标和手段。在20世纪,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这一概念抽象是非常准确的。但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概念抽象逐渐与国际关系的现实相违背。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具体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国家,包括超级大国在内,其对外政策的主要阻力可能不是所谓的竞争对手,而是其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导致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假设到概念和推理层面,都已经无法解释和预测今天的世界,而权力小博弈理论可以为认识多元复杂互动博弈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9.
亢升 《兰州学刊》2007,(2):46-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明显存在着解释盲区,这促使非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再度引起学者的关注.在国内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关系的学术讨论中,特定意义下的"政治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人们分析理解国际关系问题的新视野或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peopl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erform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service each year,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flow of ideas, people, resources, and aid across international borders. This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assesses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service on volunteers’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capital, and concern about international affairs. Using linear mixed regression models that control for a counterfactual comparison group of individuals that did not travel abroad,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international social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concern two to three years after returning from servic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may also continue to increase years after returning from service. International service may be a useful approach to helping people gain skills and networks that are needed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