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8,(2):57-64
学术界在"马克思是否基于正义原则而谴责资本主义"问题上聚讼纷纭,尤以艾伦·伍德和胡萨米之争具有代表性。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文本和论述表明,他在这一问题上持有"规范"和"科学"双重维度,既从无产阶级利益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不公正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又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摒弃正义范畴,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科学的分析。伍德和胡萨米分别固守马克思正义论述的科学维度和规范维度,而忽视了马克思正义论述的另一层面,并且在自己所理解的维度上走得太远,以至于超出了马克思正义论述的边界,走到了真理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是其正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法理学等学科视角来评述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合乎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是正义的;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是非正义的;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正义具有片面性、虚伪性,自由、平等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尽管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张力,但从辩证逻辑上看,其理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那种认为马克思拒斥分配正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关于资本主义内部诸矛盾的理论是光辉而深刻的,抓住了劳动的异化与剥削的根本原理。但令人遗憾,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却不是那么明晰。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课题就是要修正我们对危机趋势的认识,而又不放弃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其他方面(异化和内部诸矛盾)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青年马克思解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常用术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从哲学维度阐发了以社会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深刻考察,从经济维度诠释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历史维度得出了市民社会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的科学结论。今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们恢复人的社会主体意识、倡导社会自治,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如何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艾伦·布坎南提出了双重路径的建构与阐释视角——非法权的外在批判与法权的内在批判,从而把马克思正义思想以内在批判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布坎南的建构与阐释是失败的。首先,其双重建构存在着两条路径之间的对抗。其次,其外在建构忽略了法权批判的可能性。最后,其内在建构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布坎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读了历史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双重路径的设想没有合理性。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仍然可以提出一种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双重路径——低阶批判与高阶批判。这样理解的“双重路径”,清晰地呈现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内在构成,将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当代建构提供真正合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生态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异化思想应用于生态哲学,提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引发的全面异化带来资本主义无力解决的生态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作者着重阐释了异化消费批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作为历史生存论阐明了人类历史性生存所发生的"辩证逻辑".这一辩证逻辑表明:人类从"类本质"的原初自由开始,经过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发生的双重异化(精神的异化和经济的异化),最终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实现了向自由本质的回归,即共产主义的人类解放.历史生存论是马克思哲学对人类历史性生存所遵循的"辩证逻辑"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理论中,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原始积累对农业的破坏,分析了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耕作对土壤肥力的损耗,揭示了城乡对立导致新陈代谢断裂的事实,辨析了资本理性与生态理性的矛盾,昭示了生态农业思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理论,对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书讯     
本书集中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作者认为,从马克思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理论阐述中,可以清楚看出其哲学内容。本书分五个方面,即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方法。异化问题虽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心,其范围及涉及方面日益扩大,本书则只论述马克思所讨论的异化及其在批判资本主义中所起的作用。作者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对异化作了解释,而在他后期著作中,则对它作了描述,即描述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的具体情况。然而,无论在早期还是晚期,马克思的一贯主张是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的个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发展,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由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只是在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组织形式方面进行的一次内部自我调整。马克思虽然没有为我们准备现成的社会主义的股份制理论,但他所阐述的有关股份制的一般原理,对于我们创造性地利用股份制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对澄清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理论误区,保证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9):81-85
马克思的理论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批判性价值,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的异化理论之中。这种批判性价值首先来自于马克思对前人异化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性分析,他从四个方面强烈批判了资本对人的异化,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蕴含的批判性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的批判性价值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成为人们认识晚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它的批判性价值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人们认识当代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矫正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是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的,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马克思是否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展开了争论.英国新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诺曼.杰拉斯是这场争论的一个主要论者.他凭借分析主义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用文本证明马克思确实依据超历史的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非正义,由此构筑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体系,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之一.杰拉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阐释,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本解读方法和思路,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局限性,挖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的争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还存在私有制,因而还存在异化现象。对新时期的中国如何认识并逐步消除异化现象或者说克服异化现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研究中产生灵感、吸取营养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1):120-122
当前学术界关于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因果关系研究成果大致上有6种观点,即循环论证说、互为因果说、两种逻辑说、两种概念说、失败尝试说以及循环中断说。欲使所谓的逻辑困境得到消解必须采用历史考察的方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进行阐释说明。通过区分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私有制这两对概念,可以得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的三条逻辑线索,即外化劳动到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到私有制以及私有制到异化劳动的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外化劳动是人以维持自身肉体组织的存在为目的而从事的谋生劳动,显现了人的活动受制于自然给定性的方面.外化劳动历史性展开,交换、私有制等,是外化劳动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一切社会关系都成为金钱关系,人处于物化的生存方式中,谋生成为个人劳动的唯一目的,外化劳动采取了异化劳动这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消除了异化劳动,外化劳动随着人们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为目的的自由劳动的不断形成而逐渐消亡,自由王国的地平渐次显露.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是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性依据,也是破解马克思正义悖论的关键概念。洛克将劳动确立为所有权的根据,实现了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性,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正义信念。黑格尔在洛克劳动所有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贱民的反抗”揭露了以资本主义所有权为基础的市民社会正义的虚伪性。黑格尔的思考推动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考察资本主义所有权的实质,进而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特质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梳理,考察了劳动和所有权从同一到对立的转变,揭示了在此过程中渗透的资本所有权对劳动奴役的非正义性,由此揭露资本主义鼓吹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的伪善本质,要实现实质正义必须超越资本所有权实现劳动正义,重建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刘利峰  伍旭中 《阅江学刊》2023,(3):35-43+172-17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构画了未来社会的分配正义理论,指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构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分配正义的生产性前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基本原因在于资本逻辑的影响、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我国实施先富带后富的相关政策,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以及分配领域特别是初次分配中劳资之间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上既需要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又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前提下,重点聚焦生产和初次分配领域,从发展型制度转向共富型制度,从提高劳动力等级到抑制资本无序扩张,从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到权益实现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哲学的理论视野中,马克思的社会学说不仅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质地要求积极扬弃私有财产,而且在哲学的意义上决定性地诉诸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间的内在关联发生于对私有财产之本质的追问.当马克思把私有财产的本质界定为"劳动"("异化劳动")时,作为马克思之"社会"主张的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必然进而表达为对"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即表达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扬弃,表达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自然主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人道主义")的呈现与重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的社会学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概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本质内涵乃是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哲学视角的和谐状态的诉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即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乃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意义上的社会概念的当代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深邃博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哲学、美学思想,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了阐述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的本质确证的重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