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栖湿地恢复项目是天府文创城的生态核心,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落雁河现状存在枯洪期流量差异大,洪水期泥沙含量大,内涝严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对雁栖湿地项目区内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边场地的湿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构建完善的林水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境空间,重建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群复合体的天府特色湿地系统。实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生态涵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一)形成背景生态城市是由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复合形成的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近代产业革命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盲目、无序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因贫民窟的出现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日益恶化。为了人类能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3.
4.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2)
雨水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设施,良好的湿地植被是其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北京地区雨旱季分明,降水集中,对雨水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提出较高要求。以中关村公园为例,通过对雨水湿地各个功能组成部分的植物选择、种植方式、景观营造、养护管理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以尊重植被恢复规律为前提,以满足雨水湿地功能、营造生境为目标,运用弹性的、低维护的群落设计,探索适合北京地区雨水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6.
7.
在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在客观上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载体和更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才能合理解决城市人口居住,引导城市转型,拉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因而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有为地推进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建设,对缓解城市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亳州新区为案例,在全面认知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定位和结构布局,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形象与设计,以提升亳州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引导该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物种落差分析法(Species Differential Analysis,SDA)通过对目标湿地公园现存、周边和历史鸟类名录进行集合运算来确定目标物种,再根据这些目标物种的栖息需求和存在情况,推导出具体的栖息地设计方案和水鸟招引策略.以2015年启动的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期)提升工程为例,通过实地监测和文献查阅... 相似文献
9.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4)
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生态雨洪系统规划,导致城市在应对雨洪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于可以有效利用的雨洪资源不但没有得到科学的利用,反而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城乡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边缘区的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雨洪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从社区排水道的生态设计、雨洪滞留区设计及生态水管理这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措施,以期为提高社区雨洪安全和缓解城区雨洪压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6)
对绿道规划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在现有对绿道规划研究过程及成果中,重点聚焦于对绿道的历史及发展、旅游及休憩功能以及绿道使用者行为与需求的分析,对于绿道对城市生态功能的影响关注较少。当前,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过度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得城市的生态本底不断破碎化,进而导致城市的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城市绿道是重塑城市生态本底,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技术方法,以城市发展导向变更的时间段为节点,分别从2000年、2008年以及2016年对成都市的生态本底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以提升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道规划方法,探索构建同步提升城市美观与生态服务功能的规划路径,其研究结论对于综合型、多目标、市域尺度的绿道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议建设节水型公园的措施——以辽宁葫芦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用乡土植物、耐旱植物,优化园林植物配置,注重野草 ,雨水收集和利用几方面对葫芦岛公园绿地节水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利于加快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绍兴袍江新区两湖区域空间发展规划为例,回顾了生态导向的空间规划历程,针对规划区的自然环境特色,提出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探讨了两湖区域空间发展规划方案的规划技术框架、规划构思、空间布局及生态规划技术手法,并对方案进行了规划效益评价,以期检验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物质空间发展迅速,但宜居城市的独特个性却不易取得,“千城一面”,这是存在于当下快速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中等城市江门市新区建设实例的研究,指出问题的结症在于快速发展推动力机制的实际作用指向与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矛盾和偏差。在解决的途径上,需要突出“量”之上的“质”,尤其是“形而上质”的建构,即从城市规划的层面开始,重视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调整“政府主导”的作用,持续着力于经营城市生活的精神感受,包括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体验,城市文化认同及归属感等,催生丰富多样的城市气质。 相似文献
14.
15.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1)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万英敏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4):16-17
我国传统社会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十分丰富的生态文明一认真研究总结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微丘地形在我国江西、湖南等中部地区普遍存在,这类地区通常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目前,中部地区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外拓加速,在建成区以外的丘陵地形上建设新区成为中部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热点。从中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实践来看,照搬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方式成为目前较普遍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特色消失、道路建设与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数量众多、建设于上世纪城市发展初期的老城区火车站从发展的增长极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成为当务之急.在深入剖析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布局模式特点和问题及全面总结国内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火车站集疏运品质提升理念,并以阜阳站为例进行实践研究.研究表明,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多数存在交通需求构成复杂、周边交通环境欠佳、设施空间布局局促等问题,采用"按需定供、资源整合、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以人为本、碳中和"的理念优化空间布局并改善交通组织,可以有效提升老城区火车站的集疏运品质,实现城市的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应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小镇个性文化特征,并将这种小镇文化植入到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笔者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特色定位、 空间构建、 风貌控制以及空间营造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特色小镇构成因素和建设方式.以河北省曲阳县羊平小镇规划为例,分析自身区位和资源,追溯历史渊源、 探索历史演进、 挖掘文化特点与独有优势,规划利用丰富的资源、 特有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小镇,将羊平小镇建设成为"千年雕刻小镇"世界雕塑艺术之都".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滨海城市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 海洋生态保护是未来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它的顺利发展将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指引. 从目前北海滨海生态城市建设的现有实践成效来看, 北海仍需进行陆海统筹,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从北海自身实际出发, 采取有力举措争创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推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