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问卷调查了重庆南川市居民对金佛山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后发现:多数居民对金佛山旅游的积极影响感知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金佛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女性、中等收入、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居民以及与旅游业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更加支持发展旅游业,农民、离退休人员、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比从事其他职业居民消极.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陕西省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园内及周边居民的实地调查与访谈,运用统计分析、EXCEL等方法及软件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所产生的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并进行了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揭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业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对于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展民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政府及家庭收入;居民对于环境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多数居民认为发展旅游增加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力度及机会,改善了交通,但存在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意识不高等问题。居民对于文化影响的负面感知强烈,多数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居民之间开始注重物质利益关系;居民对地质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持赞成态度,而对游客的态度处于由欢欣阶段向冷漠阶段的过渡状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居民参与经营及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日益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的首要目标,旅游产业发展中公平的呼声也日趋高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公平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旅游收益间的关系发现,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受旅游参与和旅游收益的直接影响以及旅游参与通过旅游收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模型中,旅游收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社区旅游参与对旅游公平感知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是影响地方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11年西安世园会这一重大事件为对象,通过实际访谈、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从居民视角对其旅游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居民对世园会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应以正面感知为主,负面感知较弱。(2)居民对相对微观、涉及自身利益的一些选项支持率不高,这源于其参与机会和程度的不均等。(3)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是影响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重大节事旅游应设立必要的反馈机制,针对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消极感知向积极方向转化;重大节事活动更应重视其民生效应,要充分注意居民的感知差异,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需要,健全社区参与机制,从而推动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居民作为旅游影响的切身感受者,其感知与态度对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基础上,从旅游地居民的角度,选取官庄景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居民的社会、文化感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庄景区社会、文化方面的正面影响普遍为居民所认可,负面影响认可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居民目前没有认识和感知到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认为当地乡村旅游正处于融洽阶段,当地的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感知,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居民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问卷调查了三峡库区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后发现:在三峡库区绝大多数居民对旅游产业的积极影响的知觉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知觉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高、中青年、从旅游业中获益、非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的居民更为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之于森林旅游区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对森林旅游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都强于负面影响感知;从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总体上持欢迎的态度看,方家庄村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程度显著地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基于结论,提出吸引更多森林旅游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旅游娱乐产品的生产相结合、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外来旅游文化的扬弃相结合以及着眼于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森林旅游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南岳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节会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南岳区居民对本地开展的节庆旅游总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除职业(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关)一项外都无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南岳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国内关于旅游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许多学者针对不同类型旅游地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关于旅游对少数民族居民影响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以互助北山浪士当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目的地少数民族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旅游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样式有很大影响,对民族语言、民族服饰等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而旅游是文化之间的碰撞。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具有双重性,其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既具有促进和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应积极发挥旅游社会文化的正效应,引导和促进旅游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保护和发展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实现和加强民间的交流了解。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对该地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民族地区。目前针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居民聚类研究很多,但是对民族地区居民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民族地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析,有利于识别不同特征群体对旅游业发展的感知与态度,探索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旅游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旅游社区居民感知视角,选取山东省六处典型乡村旅游社区,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旅游社区居民政府信任及居民感知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正向影响政府信任,生活满意度在旅游感知收益与政府信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旅游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政府信任,但与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3)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均正向影响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而且社区参与通过旅游感知收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4)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和社区依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社区参与和居民感知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边社区是森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山及小鸟天堂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的实地调查问卷,运用SPSS16.0软件分析了社区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及其态度类型。研究表明,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体现为六个因素,正面感知大于负面感知。居民对经济效益因子的正面感知最为深刻,对生态环境影响存在负面感知。居民对森林旅游发展的态度可分为五种类型:理性支持者、条件支持者、中立者、特殊关心者与矛盾者。并提出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业、开发森林文化体验项目、限制游客人数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游客、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客、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直接反映旅游发展的品质与趋势。对张家界游客、居民及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调研显示:国内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国外游客,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总体持肯定意见,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环境和前景基本满意。三方主体共同认为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以生态思维制定长远规划,在资源保护、市场规范、营销创新、服务水准、人文环境等方面系统努力,加快环境友好型景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开发改变了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计与生活方式,旅游带来的经济增长能有效提升旅游地社区的生活质量,旅游引发的城乡互动促使旅游地居民在城乡差异对比中反思自身的乡村身份。鉴于乡村身份认同对民族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旅游开发提升泸沽湖景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研究背景,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收集数据,同时运用扎理论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泸沽湖旅游开发影响乡村身份认同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旅游引发的物质改变是影响泸沽湖景区乡村认同变迁的关键性驱动因素,伴随当地乡村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主客互动的增强,泸沽湖景区居民的乡村认知观、乡村身份自信和乡村社区认同感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和当地居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农家乐经营者同时具有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其旅游影响感知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袁家村为案例地,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地农家乐经营者的旅游影响感知。结果显示:1.通过因子分析可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2.经营者身份对经济影响感知具有显著差异,即本地居民餐饮经营状况略好于外来经营者,后者的住宿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前者;3.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社会、经济、管理影响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三个变量对社会影响感知的作用均不明显;4.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相对于经营时间短的经营者拥有更高的正面经济影响和管理影响感知,本地居民经营者相对于外来经营者经济影响感知和管理影响感知更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年7-8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理统计,提出民族地区居民——民族文化感知结构和评价模型,并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文化影响感知与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居民思想观念的改变;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消极影响即民族文化的扭曲和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并没有引起居民的重视;绝大多数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最后建议把发展旅游业发展同保护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开发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和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认为 ,影响因素有民族特色与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等。民族旅游开发模式从空间上可分为原地开发模式和异地开发模式 ,从时间上可分为短期节庆式和长期固定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旅游影响、地方依恋、社会交换理论等,以陕西安康为例研究欠发达地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指出处于旅游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经济获益程度较低,但在总体上对旅游发展持欢迎态度并抱有较高的期望;并对城乡居住地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城乡居民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旅游环境影、地方文化复兴的感知及对旅游政策的支持度上.本研究可为政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政策,有效避免和防范旅游发展中的潜在冲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