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莱阳市河洛镇河洛村有个叫沙春风的老人,生于1900年10月,今年106岁。她曾经任县人大代表,被评为劳动模范。如今,沙老全家五世同堂,近50口人。老人耳聪目明,从未住过院,30多年没吃药,行动自如,生活自理。笔  相似文献   

2.
刘善昆 《老友》2013,(6):66
我今年86岁,虽然年迈,但身体尚可,耳聪目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行动自如。我的奋斗目标是:加强身心修养,争做新世纪百岁健康老人。检视我身体健康的原因,我想大概得益于以下几点:乐观,心态好。乐观情绪是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3.
李保 《百姓生活》2014,(5):71-71
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寨乡合兴村,有一位身体硬朗的老寿星名叫皮润秀。她虽然已是113岁高龄,但腿脚灵活,行动自如,生活起居无需他人照料。能打毛衣。自采草药皮润秀老人出生于1901年,生育了8个儿女,最小的孩子现在已经60多岁了。近日,笔者亲眼见证了这位老寿星健康安逸的晚年生活。见有客人来,老人连忙端茶,请我坐下,接着,她一边打毛衣,一边和我聊了起来。那麻利的动作、敏捷的思维,让人难以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有113岁高龄。  相似文献   

4.
我们全家人多年坚持吃早餐,持之以恒,吃出了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事情要从1973年说起。一天,我去农村下乡,碰见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肩挑两团豆腐(约30公斤),串村叫卖。他头脑清楚,腿脚利索,给人以少见的健康老者的印象。出于好奇,我问他:“你这么大年纪,身体还这么好,吃什么营养品?”他说:“咱庄户人家,能有什么好营养品,还不是粗茶淡饭!”我又问他:“那你天天吃些啥,生活怎么安排?”老人告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总工会离休干部李心耕,今年已83岁高龄,是全省党龄最长的共产党员。他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党龄已达65年,身体仍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行动自如,可以骑自行车上街,每日活动都安排的满满的,不觉疲倦。1993年被评选为全省“健康老人”。 李老的健身方法主要是坚持天天走步,进  相似文献   

6.
夏跃 《社区》2001,(12):31-32
对于65岁的陆得奎老人来说,上海芷江西社区的“周末学校”成了他消闲娱乐学习的好去处。退休后,他大多数时间呆在家中,听说街道开办了社区学校,老人颇感新奇,前去看个究竟,一下子被这里的授课活动吸引住了。通过培训,老人的英语口语水平大大提高,并取得了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沈克明美 《社区》2014,(3):58-59
我在美国住了二十五年,而且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还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周围的老人把自己的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以房养老”安度晚年的。政府安排老人安度晚年计划中也没有“以房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过张秦生侍奉老母的故事。他母亲的病源于1985年,随着年龄的增大,先是老年性痴呆,而后是双目失明,虽经多方精心治疗,把老人的生命从病魔手中抢回,然而,五彩缤纷的世界,深深依恋的亲情,自然界的白昼黑夜,人间的欢乐痛苦,一切都从老人眼前消失,她成了一个无思维、无记忆、无言行的“植物人”。 幸福和痛苦,老人已经无法感受,无尽的煎  相似文献   

9.
老丁: 回乡探亲听说了这么一件事:有位老人早年丧妻,生有4子1女都已工作,天各一方。孩子们按时寄钱回来,但不常回家;在县城工作的小儿子因收入不多,虽然基本上不给钱但在休息日里常来看望老人,听他唠叨。当别人问谁最孝顺时,老人张口就说:“小儿子!”  相似文献   

10.
正你听说过患上癌症的人能活过一百岁吗?你见过中国相貌最年轻、寿命最长的老人吗?2015年5月,一位109岁的老人,做客北京电视台《非常故事汇》节目,当主持人把这位老人请上台时,现场观众都愣住了:这位老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脸部丰盈润泽,皮肤富有弹性;耳大有轮有垂,听力极佳;眼睛炯炯有神,放射光华。乍一眼看去,以为是六七十岁的人。这位相貌最美的老寿星就是现居北京的张明珠。  相似文献   

11.
何小军 《老友》2013,(11):67-67
老夫今年88,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楚身体健康.每天还能下楼转转。要问我的健身诀窍.那就是:闲来无事打算盘。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7,(1)
王文英是北京展览路的“老街道”,对居民工作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她仍热心为街坊邻居们排忧解堆。后来,年届70的她干脆当起了小区里的“义务理发师”当“义务理发师”缘于为一位老人理发。那是2004年6月,老王听说有位住在新街口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4.
魏静 《社区》2005,(1):3-3
我是一位丧偶的老人,每每看见楼下那挂着大红牌子、上面写着“星光老年之家”的房子,我就想说上几句。国家投资盖起了这么个场所,听说是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可那门经常锁着。就是开了门,也只有几个桌椅板凳,一些老姐妹、老哥几个在里面打打扑克牌。社区里的老人究竟最需要什么呢?依我看,在我们这种普通市民为主的小区中,老人最需要的是吃上一顿现做现吃的中午饭。  相似文献   

15.
王老今年87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楚,自理能力很强,常有人向他讨教养生健身秘诀,他只是笑而不语。其实,王老这么大岁数之所以活得健康快乐,多亏了坚持写日记。  相似文献   

16.
王惠卿 《社区》2014,(15):51-51
87岁的丁树清奶奶,是二级听力残疾人、也是社区的低保户。今年3月,她患病住进了安徽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过12天的住院治疗,老人共用去治疗费7600多元。除医保报销外,丁奶奶个人付了2620元。老人是个困难户,她的亲属听说社区可以办理大病医疗救助,便带着丁奶奶的住院治疗资料、残疾证、低保证等来到了蚌山区宏业村街道第二社区居委会,向民政协理员咨询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7.
杜品华老人原住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镇。两年前搬到了犍为县跟着她的养子生活,居住在县城内的一个单元楼里。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县城做小买卖。记者到他们家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小孙女在。当时,杜品华老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梳头,她一边说:“请坐!请坐!”一边把满头的白发拢在后面,用皮圈去扎。没想到皮圈断了掉在地上,记者给她拾起来,她很麻利地将皮圈接好,扎到发髻上。动作娴熟,像一位少妇。老人说,她的眼睛看不见已有4年了。4年前,她不但能下地干活,还经常上山割猪草、拾柴。前年,她还拄着拐杖到辉山镇赶集呢。记者问:“听说你会看病,…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0):3-3
别让公益活动变了味近些时,有个别健康咨询中心主动到社区居委会联系,为辖区老人组织“健康一日游”。最初承诺是免费去旅游,一听说是免费,社区居委会当然愿意“少花钱、多办事”。可是“健康一日游”后来却变了味,在活动中,这些所谓的健康咨询中心向老人们强行推销药品,骗老人买药。活动结束后,该中心的联系人也销声匿迹了。老人们投诉无门,社区只能背下这个“黑锅”。诚然,在社区资金、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单位伸出援助之手,协助居委会开展公益性活动,值得赞许。但是社区居委会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负起审查的责任。在筹备此类活动之初,…  相似文献   

19.
你听说过用汤勺替代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书法吗?有一位从小痴迷书法的退休老人,创造了这种独特技艺,并用100种写法书写了100个"龙"字祝福北京奥运。他,就是被书法界称为"中原怪杰"的艺坛奇人王灵贤。  相似文献   

20.
听说过背着画夹云游四方的人,没听说过踏着哪吒的风火轮画遍大西南的人。知天命那天,张修齐学会了一项新的技能——滑旱冰。于是这位老人开始背着画夹,穿着旱冰鞋走南闯北,一路上阅尽名山秀水,却也惊险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