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理琛与《恰克图条约》谈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理琛假道俄罗斯出使土尔扈特取得成功,并写成《异域录》一书,得到康熙帝的信用。此后数年,他奉命多次巡视边界、屡抵楚库兴,接送俄国使臣,忙碌地穿梭于两国之间,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奉命参加中俄划界谈判。一康熙帝晚年非常重视中俄关系的改善,对熟悉俄...  相似文献   

2.
理雅各对《易经》的翻译及其研究问世以来便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在《易经》西传史上,理氏的《易经》英译及其对《易经》的研究是里程碑式的,对后来从事典籍研究和翻译的中外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启示。理氏《易经》英译本主要包括理氏英译《易经》的学术准备、英译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之动机、英译《易经》的底本及其相关参考书考辨、关于理氏《易经》英译的评析、理氏《易经》英译本的体例、译本特点,旨在探析其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薛瑄,明代著名理学家,“河东学派”领袖。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高度评价了薛瑄的理学思想,曰:“果知复性一言,虽四民二氏,俱许入祠谒夫子;不辩读书二录,即两榜三元,亦虚在世称士人”(读书二录,即《读书录》和《读书续录》,以下简称《录》和《续录》)。本文从理、气入手,对薛瑄的理气观作简要阐述。1 薛瑄所谓的“理”,主要是指事物运动变化之则,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这个“理”无声无臭,与太极是同一种东西,薛瑄说:“太极者,性理之  相似文献   

4.
曾巩所集《金石录》五百卷虽已散佚,但通过他留下的十四首金石录跋尾却可略窥其《金石录》的编撰思想。其编撰目的是载录史料;编撰方法是考定补正;编撰态度是严谨认真;编撰作用是传道说理。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中存在着理欲二重化世界 ,两个世界相互对立、互不交通 ,人之情欲虽然出现在作品中却为理所压制。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市民意识的勃兴 ,在宋元杂剧与话本中 ,欲望冲破了理的藩篱而获得了自由 ,理欲二重化世界混同为一。《金瓶梅》作为人情小说的发轫之作 ,一方面它继承了唐传奇理欲分立的思想结构框架 ,另一方面 ,它又颠覆与否定了这种框架中理欲力量的对比 ,但它与唐传奇一样都写出深层次的悲剧精神 ,具体而言 ,这种悲剧精神的一致来源于唐传奇与《金瓶梅》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一致 :创作主体、创作态度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唐五代诗》中王绩诗的整理.起初是约请韩理洲教授承担的。理洲君对王绩研究有素.不仅有论文发表.而且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行于世.受到学界瞩目.影响深远。他无疑是整理王绩诗的首选作者。不巧的是当时理洲君忙于别的任务.腾不出手,于是《全唐五代诗》,偏  相似文献   

7.
清以前,无人怀疑过刘向《列子叙录》为伪作,康熙年间,姚际恒怀疑《列子叙录》非刘向所作,以后持此观点的还有马叙伦、顾实、吕思勉、陈旦。经一一考证,以上五家的怀疑,或是只凭想当然的猜测,或是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理由不能成立。将《列子叙录》放在刘向奉旨校理群书的背景上,放在刘向的学术思想、学识功力上及《列子叙录》与《列子》书的关系上,实事求是地考核,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也只能是:刘向的《列子叙录》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历代版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书对版本鉴定工作、书籍印刷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中国版刻图录》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中国版刻图录》(1961年第二版)为依据,对其宋金元刻本部分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9.
感兴家国身世成败之事,铺排朝野显隐之象;会通古今兴衰神妙之理,妙悟天人穷通之秘,这是《史记》神理叙事给人们的重要启示。《史记》以人为本叙说历史,从即物穷理的高度、客观地铺排写照,不仅仅是讲述历史,而且生动地演说着人生,使历史巨著——《史记》具有《离骚》一样的诗性韵味。  相似文献   

10.
字理识字教学法所识所教的汉字是现行通用的规范汉字,不应采用针对古文字形的“六书”来分析现代字形,也不应偏重“造字”之理而忽略组形之理。对于现代汉字的字理,学者们已有新的阐述,教师应通过学习加以掌握,不能固守“六书”止步不前。最好能有适用的《现代汉字教学字理》问世,以解当前字理识字教学之困。  相似文献   

11.
余昔移录原玉海楼籀公手批群籍书眉校语而成《孙诒让读书札记汇辑》,后改题《籀庼读书录》,收入《籀庼遗著辑存》中。原辑所录,限于经部,而未及小学类诸书。今复辑所校他部各书《乙巳占》、《古逸丛书目》、《十驾斋养新录》、《邓析子》、《易林释文》、《訄书》等六种。以赓续前篇。籀公校书,今可见者尚多,移录理董,则俟他日。其校唐李淳风《乙巳占》、清黎庶昌《古逸丛书目》两书,皆未识年月,据彼校黎《目》“影宋大字本尚书释音”条,谓江山刘氏近年亦有覆刻,则公校《古逸丛书目》,时当略后于刘氏  相似文献   

12.
"礼"、"理"之辩,是中国思想史上持续数千年的话题。早期道家著作《老子》《庄子》中二字的用法,为二者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关系定下了基调。"礼"字已见于甲骨文,从春秋时期开始,"礼"被逐渐赋予了形而上的阐释。"理"字则罕见于战国以前的文字资料,直到战国中期,对"理"的理论化改造才展开。《老子》无"理"字。《老子》中的"礼"和"义"被分开,"礼"仅指外在仪式,属"下德"之末,距"道"最远。《庄子》继承了《老子》中"礼"字的用法,并沿着《老子》重视"礼"之内在情质的思路,抨击儒家拘守的"世俗之礼",主张安于"性命之情"。《庄子》引入了"理"概念,作为儒家式"礼"概念的对立面和替代品。《庄子》的"理"概念补足了老子"道"论缺环,从此"理"和"道"遂成为不同学派广泛采用的一对理论概念,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回响。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和果戈理这两位俄国文学家的名字早为中国人民所熟知。还在本世纪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我国就有了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的中译本(题名《俄国情史》,一名《花心蝶梦录》),接着在1907年肯年的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介绍了普式庚(即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并指出:“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独立”。鲁迅还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来  相似文献   

14.
以理束情,以情辅理——试析曹雪芹的情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大旨谈情",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思考是人们读懂《红楼梦》的关键。"情"可怡人,亦可没落一个显赫的家族。在秦可卿身上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情"的理解。也许,"以理束情,以情辅理"正是经过人生起伏的作者提示人们如何驾驭"情"字的八字箴言。  相似文献   

15.
理雅各《孝经》译本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注重训诂。理雅各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孝经》翻译序言中,对《孝经》的历代注疏材料作了总结和梳理。在《孝经》正文翻译中,理雅各遵循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广参注疏,博引仓雅,使译文颇雅正忠实。这对于中国典籍外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自面世以来,国际销量可观,影响深远。但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部分内容的英译似乎显得不那么忠实。因此,本文梳理外宣翻译中的忠实概念,考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实例,探讨忠实的必要性、相对性、多维性和恒定性,阐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忠实特点。结合国内外机构翻译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采用机构翻译视角可以更好地解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成功英译的忠实属性,既可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过程中体现出的归化趋势提供理论阐释,也为新时代构建融通中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背景下我国机构翻译的实践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敦煌赋校补(四)伏俊连贰师泉赋该赋(以下各赋同)今人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11期民国67年11月)、张锡厚《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二位先生有漏校或校而末是者,试为补校若干条。录之于次。1、擒名王之禄蠡,卤...  相似文献   

18.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分歧,历来被归结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但对"性即理"与"心即理"在程朱陆王的论述里,究竟是什么含义,历来又缺乏清晰地论说。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程朱陆王有关"性即理"与"心即理"论述的分疏,以说明:程颐讲"性即理"是为了以"理"善定"性"善,而朱熹讲"性即理(性即天理)"则是为了以"天"的客观性来定"理"的客观性,以便否定"性"的主观性,将"性"说成"天理"命于人心。至于陆象山讲"心即理",本意并不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而是旨在论证"良心"即是"正理",藉以反对当时士人借口《论》《孟》以博科举功名的不良风习。王阳明则不然,他再提"心即理",的确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目的在于将"理"说成就是人的"心之本体",为的是"于虚灵知觉中辨出天理",把"天理"说成就是"虚灵知觉之自然恰好处",否定"天理"独立于人"心"的客观绝对性。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汉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法》。作者黄亢关系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员、特级教师,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  相似文献   

20.
一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蒙古族的一支。即历史上所称“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十六世纪中叶,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主要在新疆天山以北即准噶尔盆地边缘至乌鲁木齐一带和阿尔泰山地区。其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在塔尔巴哈台一带。后来,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其游牧地逐渐扩大到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辽阔的草原;特别是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到达了伊希姆河和托木河上游一带。到了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势力强大起来,逐渐吞并了其它各部,以和鄂尔勒克为首的一部分土尔扈特部,不愿受准噶尔部的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