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出发,可以看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了人的自然需要,表现出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等本质力量的肯定,具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特征。使"美"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拓展,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看成此命题在当代语境下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2.
建筑作为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空间"产品, 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我们应将建筑视为整个人文的一部分, 强化其空间意识, 重视它所展现的情绪、气氛, 重视其中展现的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泛化"过程,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主客体性质的相适应使其构成现实的肯定方式的规定性突显.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指向,这种"泛化"趋向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美"的蕴涵.  相似文献   

4.
从“意识与目的”“自由与自觉”“社会性与历史性”等方面,探讨蒋孔阳是如何把人当作美的中心,凸显人的本质和确立人的审美主体地位的。蒋孔阳认为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把本质力量对象化,美也在人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着各种关系,而美只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审美关系只对人而存在,它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美反作用于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具有重要的为人价值,人的生活需要美,所以人在劳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本质是严肃的"游戏".以游戏为特征的艺术,正是人类获得自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这包括三个方面:(1)游戏是人生命本能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意识的一种体现;(2)游戏是怡情悦性的心灵享受,是自由和谐的审美境界;(3)游戏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文学的游戏中包含着更高的旨趣.  相似文献   

6.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可以是一个三层次的系统: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类本质哲学分析了个体与类之间的内在矛盾并将其展开为"双重逻辑"。在当代社会,个体与类之间矛盾关系的展开,不仅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更凸显出加强国际合作、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是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历史向度和逻辑向度的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在历史向度中对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更在逻辑向度中使类本质理论的当代价值得以升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本质"理论基础思考,不仅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更丰富了马克思类本质哲学的时代内涵,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总体性范畴,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生命根基.实践是人的"本源性"生命活动方式.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区别在于:人凭借不同于动物的双重性生命及其特质,与生存环境之间进行本质交换,增强自己的本质力量,完善自己的生命本性.实现全面的本质交换,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此种改造的价值旨归在于生成人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9.
"躯体写作"是近年来女性主义文学中颇遭非议的一种创作现象,但它在女性诗学中有着独特的鲜明的呈现方式和审美价值.它是女性本质力量的显现和解构男权主义文化的有力突破口,也是女性诗人探索、介入世界的重要途径,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应正确认识它的存在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关于“美的规律”客观性论辨诚然,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客体其审美价值是在审美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但它的表现必然是通过审美的实践。因为美是“对象”客体的“人化”、主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离开“人化”和“对象化”的审美实践,便无从表现。所以,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因为没有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实践,也就无所谓“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从严格意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考察,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自然界,具有审美属性的自然客体是存在的。如明月、朝阳、清溪、泉流与鲜花等等,这些具有审美属性的自然客体,也有它们…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是以"美的本质"问题为理论基点,以"美"与"美感"问题为两大基本向度而展开的现代知识学建构。范寿康对"美"的审美心理学讨论,吕澂对"美"的审美价值学讨论,徐庆誉对"美"的知识社会学讨论,以及戴岳、陈望道对"美感"问题的现象学、分析美学讨论,蔡仪对"美"与"美感"的科学主义讨论等,分别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根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体系话语言说的原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小说底层写作中存在着单极化审美取向:重物质、崇苦难、崇恶。这无法达到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的审美目标;不符合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从文学的本质和价值来看,这样的写作无法产生一种超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主体能动地探索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是价值的客体基础;以历史活动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其本质力量为基础,探索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是价值的主体根据;历史活动主体根据客体对象的特点、本质、规律,根据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的创价历史实践,是价值的源泉;历史活动是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的文学本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语言是人类以抽象符号系统理解世界的一种活动。语言能力是人类的本质力量之一;语言活动使这种本质力量得以实现。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是语言能力的被制约地实现,而文学语言则是人类语言能力的自由实现。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别在于体验性与指称性的差异。文学语言活动中,语言主体获得了一种对本质力量实现过程的体验,这是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能够深刻把握价值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过用"思想是《内经》病因学说的核心理论。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发展过程来考察,运用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呈现出深刻的辩证思维本质,对于指导人们准确理解中医哲学、文化及方法的内在意蕴及合理养生、防病治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文学价值的性质与特征──兼作唯心主义文学价值论的反驳冯德勇一马克思曾经指出:“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①文学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看作是人的普遍存在,而人的德性力量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部分、一种展显、一份拥有。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德性力量具有存在论意义,它包括德性力量成为人的普遍存在的自我肯定形式和人的德性的个体化。马克思又注意到了人的德性力量在“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中的存在论意蕴。  相似文献   

19.
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解审美关系,创造美学把美的规律混同为艺术创造方法,都未能对美的规律作出科学界定。从主体对象性感性活动的过程来揭示审美关系的生成,从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来追溯审美关系展开的根源,从主体生命活动形式与其情感应答的内在联系来考察审美关系的形态,从主体间性来理解审美关系的本质,美的规律应当是:确证主体先进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的感性形象、形式,与主体心理快感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美学史上,无论是研究美本身还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美的涵义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结。本文运用分析美学追求概念涵义清晰性的精神,运用审美生态学的理论,对"美的本质"这一美学史上千古难题做出再思考,认为美是人心中高悬的一杆标尺,是最高的理想,用以衡量万事万物的好与坏,不一样的标尺就有不一样的美本质观。在人类的审美历史上,经历了从客体化的天态审美场到主体化的人态审美场再到天人整生的生态审美场的范式转换,关于美的标尺的观念或美本质的观念也就出现了形式美观、真美观、善美观与生态整体价值美观,而生态整体价值美观则能将一切关于美本质的纷争包容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