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筱陈 《领导文萃》2006,(6):176-177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是在中学的课堂里读到的。故事的主人翁扁鹊,是春秋时的一位名医。一次他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伙儿,扁鹊说:“你有病在表皮,不治恐怕要加深。”蔡桓公说:“我没病。”扁鹊只好退出。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为无病的人治病,当作自己  相似文献   

2.
齐桓公大会诸侯,唯独卫国迟到,于是齐桓公在上朝时就跟管仲筹划攻打卫国。 桓公退朝回到后宫,夫人卫姬(卫君之女)看见桓公立即叩拜,替卫君向桓公请罪。桓公说:  相似文献   

3.
史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被奸臣饿死,宫廷大乱。尸体停放长达67天,臭气冲天,腐尸滋生的蛆虫竟然从内宫爬到宫门之外…… 呜乎,何其悲哉! 呜乎,春秋一代霸主何以落到这等地步! 众所周知,桓公先祖姜尚佐周打天下,有大功受封于齐,显赫威严。公元前685年,桓公小白在  相似文献   

4.
齐桓公现象     
史天元 《领导文萃》2013,(15):116-116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  相似文献   

5.
正"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  相似文献   

6.
《管子·戒》记载,一次齐桓公准备外出巡察,对管仲说: “我这次外出,准备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提出建议,让我像先王那样出游.不知何意?” 管仲回答桓公: “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业于人,无荒亡之行于身.”  相似文献   

7.
用今天的话说,齐桓公的“厉害”表现在他的太极推手功夫,也就是稳重。这是政治上的大智慧,战略上的大手笔!在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中,晋文公“谲而不正”,楚庄王在当时中原人眼里算是“非我族类”,宋襄公傻得有些可笑,秦穆公功业偏于一隅,唯独齐桓公才是货真价实的一代霸主,以至孔子称道他“正而不谲”,孟子讴歌他“五霸桓公为盛”。齐桓公的“正”,说白了也很寻常,就是他的处事从根本上合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节制,凡事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用最佳的方式实现自己既定的战略目标。这种境界,看上去平凡,其实最高明,…  相似文献   

8.
用贤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杯中变坏,牛羊肉坏在祭器中,这样做是否有害于霸业呢?”管仲回答说:“这当然是很不好的行为,然而并不影响霸业。” 齐桓公说:“怎样会影响霸业呢?”管仲回答说:“不知道谁是贤才,就会有  相似文献   

9.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臣管仲炫耀自己的马车和驾车的车夫。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驾车的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就是让每一匹马都竭尽全力来拉这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拉车这件事上。"管仲点点头,回头冲齐桓公说:"主公啊!这个人的车不能坐。我判断,这辆马车不出十天就一定会车毁人亡。"结果没几天真的出事了,马车当道翻车,整个车散了架。齐桓公说:"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这车一定会出事?"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特别喜欢紫色的服装,结果“一国尽服紫”,齐国上下从大臣到百姓竞相做模仿秀,向齐桓公看齐,以衣紫为荣,紫色布料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齐桓公对此甚感忧虑,管仲便建议他从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做起。当天,齐桓公就脱下紫衣,且但凡看到官员中有穿紫色衣服的,就大声喝斥道:“离远点,我讨厌紫色衣服。”结果,当天朝中侍卫近臣中便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都城中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齐国境内没有穿紫色衣服的了。  相似文献   

11.
“驴亲戚”     
一天,王老汉骑驴去赶集。到了街上,王老汉似乎听到有人在打招呼,他看到有位穿花褂留长发的年轻人冲他这边“喂喂喂”地跑了过来。到了跟前,王老汉左看右瞧也认不出他是谁,就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小伙子,你该不是认错人了吧,我又不认识你,你干嘛跟我打招呼呀?” 谁知那个年轻人却不怀好意地笑着说道:“你这个糟老头,谁跟你打招呼了?我跟驴打招呼呢!”说完他还特意拍了拍驴的  相似文献   

12.
纸上俱乐部     
驴的家乡 有一个外乡人在异地的一个酒吧里喝酒,因为酒喝多了,他大吼了一声:“总统是驴!”旁边立刻有一个大汉气势汹汹地走到他身旁,说:“你怎么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就揍你!”那人立刻赔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京城流行“电话拜年”:每逢春节元旦便给老师长辈“生前友好”打个电话拜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免得给老人忙人“添乱”,实为两便之举。1996年春节我在给项南“电话拜年”时,他主动说:“过了春节我去你那儿看看!”项公比我年长18岁,应属于  相似文献   

14.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学生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学生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相似文献   

15.
有两则小故事,一则是: 富兰克林年轻时,去拜访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前辈,由于不小心,进门时,头 撞在了门框上。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 是这将是你今天到我这的最大收获。"正  相似文献   

16.
老板靠边站     
“糟了!糟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啊!?”秘书张小姐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想这小子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王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秘书一笑,走到王经理桌前:“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张小姐笑吟吟地说。 “嗯,……”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相似文献   

17.
我是杨淼琴,一名初入教坛的90后英语教师。
  说到90后,大家几乎都能想到这样的字眼:不靠谱!脑残!那当你知道孩子的老师就是90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新生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老师你今年多大啊?”“二十三。”“啊?90后啊?妹儿,我的对你的要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4日,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向媒体讲述了他眼中的贪官。审讯成克杰的时候,姜德志对成克杰说:“你虽然不是国家领导人了,但你还是一位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老人,你有什么要求可以提,我们尽量满足。”成克杰提出三条:第一是监舍的灯太亮,晚上不适应,睡不好觉;第二是他去卫生间的时候,有3个武警战士跟进去,方便的时候也不太适应;第三是在一个上边没有盖的小斗室放风时得到的阳光太少。  相似文献   

19.
将心比心     
<正> 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方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了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别看牛是畜  相似文献   

20.
一则故事说,日本曾洞宗的开创者道元和尚到中国参禅时,看见禅院伙房一位背曲如弓、眉自如鹤的老师父,正头顶正午烈日,在一心一意晒菜干。道元不禁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叫仆僧来晒呢?”老僧答:“他人不是我,这是我的任务。”道元又说:“现在这太阳多毒,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答:“现在不正是晒菜干的最好时辰吗?”老僧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