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城镇、农村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现阶段人口变动的情况,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人口预测的模型不仅考虑到城镇、农村在生育、死亡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动态迁移。在人口预测的生育模式上采用了总和递进生育率的指标,将妇女按所生孩次的结构分类。本文所作的预测为长期预测,对中国至2050年的总人口、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口寿命在人口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人口再生产分析、人口预测、确定人口模型等都离不开寿命表。但由于编辑寿命表所需要的年龄别死亡人口数据在我国不易搜集到,所以,长时间以来我国人口寿命一直没有准确的答案。旧中国没有计算过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但在三四十年代南京金陵大学和陈达、袁贻瑾等  相似文献   

4.
<正> 在人口预测中,研究人口的出生,死亡等自然变化自然重要,同时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研究人口的婚姻、年龄结构等有关指标的变化。我们在吉林省人口多方案预测中,研究了女性初婚人数、年龄中位数、老年人口系数、总抚养指数等预测结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口学者都十分重视人口预测工作,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各种人口预测数学模型之改进,为较准确地进行人口预测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各种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都需一组参数,越是复杂的数学模型需要的参数越多,因此准确地研究和选定参数,是人口预测成果能否符合预测地区未来人口实际状况的关键。本文是今年进行的广东省人口预测工作中选择参数的一些体会,抛砖引玉,期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6.
人口因素是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增长趋势将影响到凉州区未来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凉州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凉州区2050年前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凉州区人口发展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口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荣清 《人口研究》2004,28(1):88-90
人口预测 ,作为经济、社会研究的一种方法 ,应用越来越广泛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描绘未来小康社会的蓝图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劳动力、负担系数等等 ,这又必须通过人口预测来一一显示。2 0多年前 ,我国人口学界对人口预测还比较陌生。当人们看到只要向计算机中输入一些数字后 ,就能输出 1 0年、2 0年 ,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各种人口变动的结果时 ,在惊呼之余 ,又感到高深莫测。而今天 ,人口预测已不是什么难事 ,任何一个人口专业的学生 ,或即使不是学人口专业的 ,只要懂得一些人口学知识 ,又会操作计…  相似文献   

8.
要搞好人口规划,离不开人口预测;而要做好人口预测,必须掌握各种必要的人口资料。取得正确的、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人口资料,是做好人口预测的必要前提。 收集和整理人口资料的工作量,从人力和时间来说。都大大超过测算工作。所以,在  相似文献   

9.
关于确定我国1981年年中按龄人口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确定1981年年中按龄人口数的自修正迭代算法,是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方法。本文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进而提出一个简便易行的稳定算法。 一、问题的提出 取得基年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数据,是进行人口预测十分重要的基础之一。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是:1981年度的死亡和生育资料,以及1982年年中按年龄分性别的人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甘肃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相关人口预测软件,对甘肃省到本世纪中叶止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甘肃省人口总量及年龄构成等方面的变动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队列要素方法目前在人口预测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而在人口预测软件中对其加以具体运用时,由于涉及算法设定、程序编制上的诸多细节问题,预测结果的精准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文章选定主流的人口预测软件,使用瑞典的实际人口数据,开展对比性人口预测试验,考察不同软件对队列要素方法的实现状况。研究发现,MORTPAK、Spectrum和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由5岁组起始人口插分出的单岁组结果具有一致性、是相近的,根据预测结果推算出的存活比差别甚微,出生人口的预测结果也没有显示很大差异。PADIS-INT已经达到国际主流人口预测软件所应具有的预测水准,而考虑到其功能设置更加丰富、参数导入更加灵活、结果呈现更加细致的优势,它目前更加适用于具有应用性质的详细人口预测。  相似文献   

12.
人口预测是在现有人口状况的基础资料上,考虑未来各种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运用人口变量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取得的未来人口发展势趋的基本资料。 人口预测的科学与否,应该首先建立在人口状况的基础资料上,人口现状基础资料是制约人口发展的客观因素。当然人口预测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影响人口发展的其它因素,如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等因素,但它们仅仅是相关因素。目前国内进行人口预  相似文献   

13.
正确地预测人口,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国家要根据未来若干年人口的预测去制定各项发展计划,考虑劳动就业,兴办福利设施。也要根据人口预测,制定有关的人口政策。但是人口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尤其在今后),人口政策直接影响着未来的人口。人口预测的一项任务就是探讨在必要的措施下,预测未来若干年人口的状况,为人口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数据,为计划生育单位提供某些控制指标。如何预测人口?余澄杨同志在《西北人口》一九八一年第四期上的《利用指数函数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人口预测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从1974年开始,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对全国和各地的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做了各种预测。现在,人口预测已成为国内人口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未来人口发展进行预测,在我国还是一件比较新的事情。有人对预测是否可靠尚持怀疑态度。有人把人口预测神秘化,误认为只有掌握高深数学才能进行。这都是由于对人口预测的性质和内容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对人口预测的某些基本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4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在联合国召开国际人口预测软件推介会向出席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44届会议的100多位各成员国、学术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介绍并展示国际人口预测软件PADIS—INT。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动与死亡率变动的趋势,是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医疗保健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老龄化问题的基本资料。本文所用人口资料根据县公安局年报数,死亡资料系县卫生防疫站综合县、乡、村三级生命登记报告,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应用比较人口预测方法对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75年,我们学习了江苏、河北等地人口预测的先进经验,对北京市城乡育龄妇女的结婚生育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由此探索晚、稀、少要求下的人口预测方法,即后来称作标准生育率的人口预测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对北京市以至全国的人口趋势,进行过百年预测。随着我们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的深化,人口预测应反复进行。当前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是降低出生率,并提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作为控制人口的重大战略性措施。贯彻这一措施,将会出现怎样的人口形势,已引起普遍关注。为此,我们必须对未来人口发展进行重新预测,而且预测人口还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模型中,人口的生育模式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量,尤其在人口预测中,对生育的预测必须要找到一种能够描绘未来人口生育过程的生育模式。在近年的人口模型和人口预测方法中,很多人采用了数学上的Г—分布,作为描述人口生育模式变动的数学曲线,有人认为该曲线能够用来代替实际人口的生育模式,也有人认为它不能代替。那么Г—分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函数,它是否能用于描述人口的生育模式,下面我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人口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反映人口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作为人口预测之用,多方案人口预测是人口决策的基础,而决策则是制定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前提。人口模式在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不合理的人口模式会导致政策上的失误以及工作中的失败。 一、现实人口预测方法在制定人口规划和人口政策上的局限性 未来人口发展的宏观目标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我国曾提出过“六五”期间人口控制在10.6亿,本世纪末将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左右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建立都不是随意选取的,而是经过“科学”的研究,反复预测得出的。虽然我们是按照制定政策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