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周志山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现实运动,一门多学科视点聚集的“显学”,已越来越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一个全球性热点。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正是从几十年不断发展着的发展观念中得到的一条基本结论,它通过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具有自己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创立的出发点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追求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的全人类解放;理论整体立足于“现实的人”、围绕着“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实践展开。但是,很少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思考。立足于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有:以人类为本、以非异化状态的人为本、以一般的人与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统一为本、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本。具体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忠武 《河北学刊》2008,28(3):120-12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但以人为本在现实实现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遮蔽与干扰,故而为了防止本末关系颠倒和匡正发展畸形与异化,有效促进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实现,需要明确厘定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和科学设定以人为本的具体目标体系。以人为本是同以物为本相对应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与社会形态,其主旨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中心与目的,把物的发展作为客体、工具和手段,坚持用人的发展来规范和控制物的发展,力求使物的发展切合人的需要和利益。和谐社会建设所倡导和追求的以人为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目标体系,其具体目标指标应设置为人本身的健康、富裕、平等、协调、自由、发展与幸福。  相似文献   

4.
何艳  宁乐锋 《理论界》2008,(7):27-28
作为人的重要活动,政治活动遵循着人的活动内蕴的价值逻辑,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就在于人,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而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以人为本首要之意应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以人为本创造了现实条件与基础,使以人为本具有了真实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质就在于充分体现与实现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这不仅是政治活动的价值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优越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把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与社会主义现阶段具体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成为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契合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7.
理论和现实中的困惑需要我们彻底讲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中,“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价值观的命题,它同时并首先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命题。因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看,它本质上是一种从人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以人为本”实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命题,它对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人的世界之所以成为人的世界和人之所以作为人的一条根本原则.然而,这条原则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变成了普遍事实.只有当"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人是目的和工具的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人的三重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错误判断,人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空想,"以人为本"才实现了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所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价值。现代法律的人文关怀是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现实与前途的真情关切,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和有力保障。法制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故其应当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自由生活为终极关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现实实践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鲍宗豪教授的新著《决策文化论》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具有开创性,填补了决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他跳出常规决策研究的视野,把决策纳入人的社会文化活动来考察,揭示社会文化对决策的影响,并使决策文化的研究成为发展与完善现代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力面。但是.要把决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必须阐明:为什么说决策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鲍宗豪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人的活动从其生产文化产品、构建人类文化大厦、描绘人类文化史的视野来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二是决策作为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产…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哲学语境中,"本"即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据和终极本质."以人为本"之"本"既是本体论意义之"本",也是历史观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之"本".现实的人及其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深刻根据."以人为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的关键和科学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俊  叶浩生 《社会科学》2004,3(11):79-84
社会科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发展人的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现象不可能离开人和人的活动。社会科学之所以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它的作用,并不一定是被那些具有进步思想的社会学家们所采用,或在一种政治变革的背景中为人们所利用,它主要是由它自身的固有本质所决定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社会科学过分关注了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缺点或问题,把其功能定位于单一的修补或矫正上,这就使得社会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病理学的特征,从而使社会科学偏离了其应有的本体价值。积极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人和社会的积极力量,它既是我国当代社会科学价值意义的一种回归,更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社会科学的一种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4,(4)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韩庆祥在《河北学刊》2 0 0 4年第 3期撰文《“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指出 ,以人为本 ,是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回应中 ,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理解中 ,在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反思中 ,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本” ,就是要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以人为本有三个层次的内涵 :首先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肯定。其次 ,就当前中国来讲 ,它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现代化呢?从哲学角度讲,现代化表示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如果从社会和人的关系来理解现代化,现代化可以分为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的现代化,标志着对实现社会的超越,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标志着对人的现实的超越,显示着人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现代化则是指反映当代发达程度的一系列目标体系,如经济发展目标,科技、国防、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目标,都要达到当代所具有的发达程度。在标志现代化的目标体系中,当然也包括了人的现代化,如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进一步完善.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历史推进,它依赖更高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主体条件.人的现代化源于人和社会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它具有更明显的能动性特征."现代人"优于一般"社会人",它能有效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说过:“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占主体?这不是一个出于情感基础的道德和信仰原则,不是一个政治判断,也不是一个为坚持而坚持的问题;它是一个由生产力标准发展而来的不能离开人来谈的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准则。因为从中国的现实看,从世界的长期发展趋势看,它比其它任何一种私有制都优…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人学立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不是马克思的惟一命题,但只有到马克思才成为了一个科学的命题。“以人为本”在理论上何以成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人为本”的立论前提:“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立论条件: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立论基础: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立论关键:人的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新发展;在当前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努力实践科学发展,促进医院开展诊疗活动,搞好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见。学习《手稿》对我们探讨这个问题是有益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私有制与共产主义时,有一段专门谈到艺术感觉的历史发展的观点,並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与美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说:“因此,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