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思想与云南的国际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规划西部开发时,提出了把交通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的正确思想.根据党中央西部开发的精神和云南的实际情况,中共云南省委提出了建立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这是对孙中山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扬光大,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发展看云南国际大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特殊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云南历史发展有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点,必须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云南历史的发展.在古代历史上,东南亚、南亚的海贝长期而又大量地流入云南作为主要货币使用.近代.流入云南的东南亚、南亚货币更多.这充分说明.云南很早以来与东南亚、南亚就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市场;所谓“南方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贝币之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21世纪云南国际大市场的构建必须立足它赖以发展的历史基础.以旅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培育为突破口.将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国际区域大市场来规划市场的发展蓝图.并以此为契机使云南的市场发展直接进入全球市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云南与印度是近邻,在中国对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中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印度是云南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滇印贸易的增长十分迅速,贸易的互补性非常强.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的情况下,滇印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云南省要重视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实现把云南建成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柯玉娥 《南方论刊》2002,(6):18-19,15
立体交通网络是指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即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总和,通常在地图上浓缩为"纵横交错、粗细各异"的网络图.茂名改革开放以来,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雏形,"十五"期间并将继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在连接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三条国际大通道中,西线(陆路由昆明至瑞丽入缅甸,经伊洛瓦底江直达印度洋的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以及拟议中的泛亚铁路西段线)与东线和中线相比,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重要性来说,都值得优先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6.
古代关中曾因其政治区位优势而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后亦因政治区位优势的丧失而导致交通的破坏与衰退。但这一局面随着陇海铁路的展入而发生改变。进入铁路时代的关中,传统水运、近代公路运输均遭受冲击,但并未退出运输市场。在此过程中,原有交通体系逐渐重构,最终建立起以铁路为中心,其他运输方式与之既竞争又互补的新的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7.
董风华 《南方论刊》2003,(10):18-23
茂名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策略是完善公路、铁路、管道等陆路交通网络,建设茂名大港口,兴建茂名航空港,加大交通发展创新力度等.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以闽粤赣皖浙毗连之国统区所组成的中国东南区域,是一块相对独立的抗战区域。战前,东南区域内部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公路网,铁路网即将建成;以公路铁路为主的新式交通线与传统的水路陆路,联结成一个比较通达的交通网络。淞沪会战爆发后,进入战时体制的东南区域,应军事需要紧张开展修路、护路和毁路等工作。与新式交通网络的伸展缩闭相伴随,八年期间东南区域的主要进出口通道和人流物流流向,相应呈现六个阶段的变化。从更长的时段看,战时新式交通建设创造了民国时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公路、铁路与传统水路陆路是互为补充的,不同时段和地区运输方式的主次地位呈现变化;运输速度和运载量均大为提升,且日益摆脱自然因素的限制;交通网络呈内缩趋势,腹地城市取代沿海口岸成为东南区域的交通中心;新式交通受军事因素影响大,同时对军事和国防、社会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等亦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9.
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 ,简称ITS)的概念是在本世纪 90年代初期才形成的。在这之前 ,美国、日本及欧盟各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曾经对高速公路和机动车辆的智能化问题进行过不少研究 ,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后来 ,随着对交通智能化要求的日益迫切 ,交通产业现代化的任务日益繁重 ,确定了将道路交通智能化的研究成果扩大应用到铁路、水运和航空领域的发展方向 ,并从综合交通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交通网络智能化的问题 ,逐渐形成了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概念。智能交通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稚 《学术探索》2003,(9):57-62
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从21世纪初世界格局、国际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层面来审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安全环境,确保我国21世纪的经济安全、资源通道以及扩展全国的经济发展空间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国际大通道建设并非是云南一省的地方性行为,而是国家战略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琦 《学术探索》2010,(4):113-119
滇铜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现之一,因之成为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关于清代滇铜外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京运方面,对各省采买滇铜的运输问题关注不够。从两者所铸铜钱的流通范围以及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方面而言,各省采运滇铜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亚于京运。  相似文献   

12.
中华国内布道会源于1918年8月中外基督徒在庐山举行的一次灵修会,七位著名华人信徒提议向云南宣教,先于1919年4月成立"中华国内布道会云南之部",后于1920年7月改称"中华国内布道会"。该会先后在云南、黑龙江、蒙古、四川会理开辟教区。该会开启了华人信徒边疆布道的先河,也是当时本色教会运动的一部分,女基督徒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004年在曲靖市,2006年在昆明市分别发现了侵华日军绘制的云南地形图,这些地图佐证了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战略,即日军1942年5月占领云南滇西地区后,欲趁势扩大战果,谋图继续进攻滇中、滇东北,再从滇东北攻占重庆、成都,从而形成从西南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太平洋战争失利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战略破产。  相似文献   

14.
没有农村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进入小康是整个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云南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云南农村与全国、云南城乡以及云南各地区农村之间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大的不平衡性 ,提出建设云南农村小康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的重大战略,这为云南省社会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对云南省的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桥头堡的过程本身就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过程,是以开发促进云南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云南的社会事业要起到推进桥头堡建设的作用,就要结合云南的实际,走一条既在各项行业的指标上能和全国有可比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又符合云南实际情况有本省特色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应坚持从多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社会事业上实行分类指导,深刻理解多民族、多山区和边境线长的区域社会事业的特殊性,遵循其特色和发展规律,制定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因地因族因事制宜,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云南这个中国对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为我国树立一个充满生态环境魅力、多元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存魅力的“七彩云南”形象,让人们通过云南认识我国在这造福人类的两个方面的亮点和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其在地缘政治中的条件、对外关系史上的地位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历史机缘,决定了云南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应当成为连接"三路"、"两洋"、"两洲"的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17.
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六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边实践的流变和国家建设的转变影响着滇边跨境民族研究的叙事范式。建国初探重在清晰滇边跨境民族模糊的面相。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紧张的国家关系使跨境民族研究集中转向北部疆域,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涅无新的推进。直至八十年代,国家守土固疆和富边强国的意志延伸到全国边境,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理念成为急迫的国家需要,滇边跨境民族研究才再度得以补课建基。研究雏形的丰腴和完善,又将滇边跨境民族研究带入了争鸣的斡旋。这些争辩的话语使许多云南本土的边疆学研究者回头静心关怀实证,从滇边跨境民族真实的生境来哲思,发现了更多新鲜的研究理路和更加深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齐霁  马晓丹 《学术探索》2009,(5):114-122
由于建国以前云南所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烟毒泛滥最为严重的地区,到建国初期云南烟毒泛滥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种植、制造、贩运、吸食烟毒活动仍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共中央、政务院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积极投入禁毒斗争,最终从源头上堵住了烟毒的泛滥,基本上解决了建国以前云南历届政府均无法解决的烟毒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调查研究成果,从而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这三国边民通婚历史悠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云南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和睦团结,边疆社会稳定,大量境外的缅甸、越南、老挝三国边民入境云南边境通婚,并且通婚人数逐年增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边民的通婚,给云南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边境安宁等工作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