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东北新文学的先导,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广泛的。如果说小说和散文在抛弃文言使用白话上做出了很大贡献的话,那么相形之下诗歌是占有领先地位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诗歌的优势都是绝对的。但是,到了东北沦陷时期,诗歌的这种优势和地位逐渐的减弱了,尽管有些人一再地呼喊诗运不振,并经过各种努力设法想重振诗坛,可是由于受日寇侵略 相似文献
2.
从鲁迅在《新文学大系二集导言》中,最先用“乡土文学”来概括和评述蹇先艾、王鲁彦等人的创作开始,此后数十年间,“乡土文学”潮流时起时伏,或隐或显,但却绵延不绝,始终以其独特、斑斓的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铸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像。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东北、华北、台湾,几乎所有的沦陷区,都曾有人竖立起“乡土文学”的旗帜,并因而在文坛之上招致褒贬毁誉,掀起风浪波澜。在东北沦陷区,没有一种文学主张能如“乡土文学”持续的那般长久、情况那么复杂、引起那样纷纭的论争了。 相似文献
3.
4.
东北现代散文,有一个突变的时期,那就是以“九·一八”事变为界限的爱国抗日散文的突起。在此之前,东北现代散文缓慢地进行了十三年的文学革命。可是“九·一八”事变炮声一响,东北现代散文就象睡狮一样猛醒过来,一改过去的局面,抛弃了旧时的感伤和哀愁,去掉了圈圈点点半文半白的语句,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东北文坛上,这就是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抗日散文。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四五年“八·一五”光复,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了整整十四年,人们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东北沦陷时期;而反映这一时期生活的文学,就被称作是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了。对于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早在建国前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沦陷十四年的 相似文献
6.
东北沦陷时期的家族小说在对东北传统家族生存态势的描写中反省民族本体的家庭制度;反思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揭批民族苦难的根源成为其主流话语。“女性自我抒写”家族叙事模式的创造,不仅表明了“女性意识”在男权化“文明历史”中的叛逆性崛起,更显示了东北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部旧中国一百零九年的历史,是在强邻环伺下处于落后挨打地位的屈辱史,但除台湾岛割让给日本,迫使台湾同胞过了整整五十年殖民地亡国奴生活外,大陆本土真正过殖民地亡国奴生活的只有东北三千万同胞。因此,东北三千万同胞所过的殖民地亡国奴悲惨生活,是旧中国历史上活生生的近例,值得加以深入研究,以便传之后人,作为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试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资本在东北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本垄断控制殖民地经济是帝国主义一贯采用的手段。 193 1——— 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 ,在东北的各外国资本输出中 ,首推日本资本。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地扩大对东北的资本输出 ,使其资本不仅在数量上占居绝对优势 ,并且垄断了一切重要经济部门 ,在东北社会总资本中居中心位置 ,控制着东北的经济命脉 ,对东北经济进行疯狂的掠夺。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资本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所在。一、日本资本大量涌入东北 ,垄断东北经济 中国东北远在 19世纪后半期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因此 ,也就成为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九…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东北沦陷时期的文艺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实行政治独裁、军事镇压、经济掠夺之外,还在思想和文化方面进行了极为严酷的统治。他们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一、设立专门机构控制文艺日本帝国主义深知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所以它在侵占东北不久,就建立起控制文艺的一些机构,并逐步地加强对文艺的法西斯统治。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军国主义的日本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其称霸亚洲及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四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的大好河山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随即,日本把东北作为北上反苏、西侵蒙古、南下华北的大陆军事基地。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政治上,建立傀儡政权,掩盖殖民统治的实质;经济上,实行垄断和掠夺,使东北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毕竟是历史的事实。尽管在沦陷的14年中“没有产生过光耀文史的金元杂剧和清朝一代的古典名作;也没出现过关汉卿、曹雪芹那样伟大的作家”(《东北沦陷期文学概况》,载《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4辑),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却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强暴的一段历史,标志着东北新文学在缓慢的发展中增添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2.
13.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的劳工政策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沦陷时期对东北的劳力资源所实行的野蛮掠夺政策是伴随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部署和殖民统治的进展而变化的。在东北沦陷的初期、中期、后期 ,分别实行了限制华北劳工入境、积极诱骗华北劳工入境、“劳务新体制”即“国民皆劳”的劳工政策。劳工掠夺政策的实施给东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将东北变成其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军事基地,通过武力和资本扩张完全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并采用“日本主产成品主义,满洲主产原料主义”的方针,使东北经济变成日本经济的附庸,从而造成东北经 相似文献
15.
对作家心态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 ,是更切实际的文学研究。东北沦陷时期作家在异族高压统治、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 ,经历着心灵的磨难。沦陷初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群、文学主张不同的“文选文丛派”和“艺文志派” ,三种不同类型的东北作家 ,在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心态 ,并由此带来了文学风格和艺术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大众杂志《万象》前期小说形态上,立足市民"融合新旧":以从市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新的统一的叙事立场,体现出可贵的民生关怀与民族意识;同时这些小说又保留为新文学所忽略的与世俗人生相贴切的一面.小说富于现代市民娱乐趣味,这既是适应了当时的市民娱乐口味,也体现了沦陷时期批评现实的精明策略.不同的文体各以其文体自身特点参与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沦陷时期,殖民统治者为了灌输殖民意识和维护统治,出台了《艺文指导纲要》等文艺“国策”,从思想、政策和法律等各个方面对文艺予以整肃、压制和规范.但是,作为所谓“国策”的殖民话语及其统制,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裂痕与矛盾.在沦陷初期,殖民者与进步戏剧和文艺存在着暂时宽松与不断走向高压的博弈期,在沦陷中后期,殖民者内部一方面存在着不同地域与文学意识的对立,一方面殖民者创作和导演的话剧《林则徐》、上演苏联话剧《怒吼吧中国》时动机和意识既非一致,更与中国人演员和观众的接受意图和效果与中国观众的读解南辕北辙.殖民的话语的裂痕,使得殖民者内部对文艺“国策”的理解和贯彻出现偏差与背离,使殖民者意图通过戏剧达到的“转移仇恨”、日满一体的政治和美学破产,也使东北沦陷区戏剧出现殖民语境及其裂痕下形成复杂曲折的意识与美学倾向.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后,殖民者对东北文学戏剧由初期的默许到很快进行限制整肃,并出台法西斯性质的《艺文指导要纲》进行"国策"指导,构成一套完整的殖民压迫语境。在此语境下,沦陷时期东北的话剧在初期曾出现昙花一现的左翼戏剧,在中后期则被"国策"御用。但是即便殖民者允许或御用的戏剧团体创作和演出的话剧中,其倾向和面貌也是曲折复杂的,或者在表面的顺从下表达出委婉的抵抗意识,或者在"配合"中暗含曲折的心曲,而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辨别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不同于文学批评,必须占有充分材料,分析归纳,鉴别真伪。在文学事实的基础上,客观把握和准确地了解。除从作品出发外,还要旁及时代、历史、社会现实的背景、以及作家生平与其有关的评论资料等等。总之,一要全二要真,才能具有科学性。从《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这本论著的《后记》看,为查找有关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