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承认视野中的生态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温茨以"同心圆"框架喻示了一种以亲密性为间距的正义论,并将之付诸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着重大价值的生态正义理论,但其中的问题在于对社会结构的群体划分仍然不明确。从承认正义的多元认同出发,把经济的、文化的以及政治的因素理解成为一个整体,倒是能为生态正义的社会实现提供当代性的清晰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义的实现问题是当今社会正义理论与实践探讨的热点。相关研究建立在自由、平等等正义诸价值的证成基础上,但其研究重点转为对正义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价值均衡、规制建设等环节。通过对正义观念与思想的历史溯源,洞悉现代背景下正义所具有的历史性与普世性、应然性与实然性等实践特征,以把握现代正义所面临的正义价值多元性的现实挑战,是正义实践研究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3.
论分配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中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分配正义是社会政治哲学的重要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系列正义原则以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和经济安排之间进行选择, 达成有关分配份额的公平契约。作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社会正义原则就是效率与公平内在结合的差别原则。分配正义要求有利阶层和不利阶层间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差别应具有双向增递式关系; 而分配结果的正义性首先必须是一种程序正义的结果, 分配的程序正义原则就是要求平等地分配各种机会, 排除自然的和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的影响;分配正义的权利问题主要地可以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 个人和社会对个体的资质才能双重拥有权利是分配正义的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以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为逻辑起点,以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逻辑旨归.当前,由于分配起点的机会不公、分配程序的体制障碍、分配结果的调节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以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实现分配起点上的机会公平、分配过程中的程序正义、分配结果上的合理调节等措施促成我国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6.
正义问题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对正义的探讨不仅关乎其本身,更是在于其背后自由和平等的交锋。20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社会变革时期,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持有正义还是分配正义的论战不仅是对功利主义的反抗,更带来了不同正义观的碰撞和这种思想讨论下对国家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思考。对比罗尔斯和诺齐克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的异同,为我们在其背后寻找一个自由与平等的关节点提供了考量。 相似文献
7.
8.
人们批评罗尔斯(Rawls)的正义论,说它要求把诸如收入和财富这样的基本生活要素纳入分配过程,从而使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改善,就是说,它不管是否“每个人造出适合自己睡的床”。①正如德沃京(Dwokin)所指出的那样,正是这种理论,依据基本生活品的公平分配,才是“有同情心的企图而冷漠的馈赠”。本文认为,“幸运的平等主义者们”——正如安德森(ElizabethAnderson)猛烈攻击的那样——他们忽略了罗尔斯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分配正义中根据“纯粹程序正义”所起的作用;调节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之间的区别。当人们考虑这些特征时,罗尔斯的理论比“幸运的平等主义”看起来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分配正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正义意味着给予每个人因其为人而应得到的东西。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重新审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观念和做法,独特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环境正义缘起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环境运动,其基本要求是对环境恶物和环境善物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对等分配,是对当代生态伦理研究理论困境的实践超越;全球化是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全球化交往生成全球正义;全球视野中的环境正义强调,发达国家必须承担更多道德责任和政治义务,平等分配保护自然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破解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符合生态学需要的生态学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前提,提出了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联盟的方案.他认为,阶级斗争的角度是当前寻求生态正义的革命主体的正确思路,无产阶级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福斯特关于生态正义理论的理论努力对于我们当前思考带有全球性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正义理论,大都可从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理解,这两种正义原则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人类历史既是自然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且自然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差异性原则,社会文化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同一性原则,因此,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生成与统一,本质上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相互、共同作用基础上的生成与统一,这决定了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发展的三个显著特征:从相互竞替到协同并存、从浑然综合到相对分工、从自在运动到意识参与。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
在分配正义的领域当中,如果可分配的善是不足且不可分割的,候选人对此提出的要求强度又是相同的,那么,无论怎么分配这种善,都会导致某种程度的不公平。应该采取随机选择程序来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分配难题,理由是:一方面,随机选择的分配方案平等对待了每一个人的要求,不会遭到任何候选人的理性拒绝,因而是公平的;另一方面,它对进行分配的各种理由起到了一种净化作用,过滤掉了不应该影响选择的坏理由,从而保障最低程度的分配正义,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伦理学和环境运动曾长期以来聚焦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环境正义概念出现把环境问题重新拉回到了人与人关系视域中,进而把环境正义理解为对环境善物与环境恶物的分配公平问题。这样一种理解虽有其显在的合理性,然局限于分配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环境正义,容易忽略正义在生态领域呈现出来的内在多元性,用生态正义概念替换环境正义概念的长处在于前者能更充分体现这种多元性。生态正义的主体不仅包括当代人、未来的后代还包括非人类自然;生态正义的类型不仅包括分配正义还包括承认的正义、参与的正义;生态正义的原则包括人际正义原则、代际正义原则、全球环境正义原则、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正义原则。一种多元的生态正义观念,更有利于在实践上指导环境领域内正义运动的多样性诉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承继现代文明对社会正义的理解方式,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的意义上重新诠释社会正义的现代性意义。现代社会正义不仅具有以往社会正义的利益平等原则,更加入了生态的原则,体现为一种以生态正义为核心内涵的现代社会正义伦理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的照应下理解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实践意义。从生态正义到社会正义体现的不仅是社会形态形式的进步,更加是社会形态实质的丰富。生态正义将人类整体性的思考方式纳入社会正义的构建之中,表达了生态转向意义上的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富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