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也是伊斯兰文化体系诸多学科的理论渊源。从发生学来讲,《古兰经》中关于世界、人类、宇宙、因果等哲学命题的经文,催生了伊斯兰哲学。穆斯林哲学家根据经训教义,注释《古兰经》中具有哲学命题的经文的同时,亦借鉴它文化的哲学元素对其进行注释,构成了《古兰经》哲学注释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2.
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起,《古兰经》注释便逐渐发展成为伊斯兰文化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传统学科——主释学(‘ilma1-tafsir)。注释学历经两大时期形成并完善:口耳相传时期——枞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到再传弟子时期;文字记载时期——始于阿拔斯王朝早期,结束期不得而知。注释学的发展以及涌现出的大量学术成果,彰显出历代穆斯林阐释《古兰经》微言大义的学术动态,反映了伊斯兰文化学术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4.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5.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 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6.
一、《古兰经》在语言文化中的影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是穆圣以“真主颁降给他的使者”的名义,在20多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口授而成的.起初,《古兰经》经文通过口头形式在穆斯林中流传,只有少数学者把一些片断经文记录在枣椰叶、皮、骨头、石块上,穆圣生前虽已规定了《古兰经》中各章节的次  相似文献   

7.
古兰学(‘Ulūmal-qur’ān)是研究《古兰经》的基础学科,也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传统学科。尽管古兰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它因以《古兰经》为研究对象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并由此产生了若干分支学科,经注学(‘ilmal-tafsir)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主干学科。古兰学与经注学在学科原理和认知经文层面的共性关系,既有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古兰经》的文体经义,也为伊斯兰文化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起,<古兰经>注释便逐渐发展成为伊斯兰文化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传统学科--注释学('ilm al-tafsir).注释学历经两大时期形成并完善:口耳相传时期--从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到再传弟子时期;文字记载时期--始于阿拔斯王朝早期,结束期不得而知.注释学的发展以及涌现出的大量学术成果,彰显出历代穆斯林阐释<古兰经>微言大义的学术动态,反映了伊斯兰文化学术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在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也是指导穆斯林一切言行的准则.然而,《古兰经》究竟有多少个译本,这个问题却鲜为人知. 可以称为《古兰经》第一个译本的是塔伯利用波斯语注解的注释本.发表于回历310年.回历712年,解释波斯语注释本的土耳其语版本问世.由马拉纳·沙·拉菲丁用乌尔都语注释《古兰经》的第一个乌尔都语版本则发表于回历1190年.这三种最初的译本,是伊斯兰教迅速向外传播的产物.它们都是由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来完成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1.
泰伯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著名的《古兰经》注释家、圣训学家、伊斯兰教法学家、历史学家。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历代民族与帝王史》(TARIKHALUMAMUWALMULUK)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人类起源、下迄作者著此书的历史发展轨迹,其史学价值堪与我国《资治通鉴》等同,堪称阿拉伯史学上承前启后的丰碑巨著,也是研究伊斯兰史、古代东方民族史乃至世界通史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外化象征之一,清真寺具有的诸多功能在推动伊斯兰社会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相当长时期内所承载的学术研究功能,又使其成为伊斯兰文化形成、发展继而体系化的核心场所之一。其中,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公元610-750年)的再传弟子在麦加、麦地那、伊拉克创建的《古兰经》注释学校及其培养的杰出注释学家,就是清真寺学术功能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13.
林松教授潜心收集史料,悉心探索推敲撰成的《汉译<古兰经>史话》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者多次盛情相邀,嘱我写几句话,只得不揣浅陋,试作涂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白的阿拉伯语言”降示和录写成集的《古兰经》,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播或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本。 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对《古兰经》是否可以和是否能够译成其他语言,教法学家们一直存在分歧。反对者主要担心译者歪曲《古兰经》的原意,速成误导,甚至招致攻击。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地超越国界和民族疆域,要各国、各民族中的穆斯林都通晓阿拉伯语毕竟不易,翻译《古兰经》遂逐步成为时代的必需。至本世纪30年代,举足轻重的埃及爱资哈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的第一段经文是“奉大仁大慈的安拉之名”,由十九个字母组成。这段经文中的每一个词,在《古兰经》中重复的次数,总是19这一数字的倍数。“名”这一词,《古兰经》中重复过19次。“安拉”一词,在《古兰经》中重复了2698次,等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艺术,从广义上讲,全世界每一个民族只要有文字,都会有书法这门技艺。阿拉伯书法的发展是与宗教紧密相联的。由于禁止绘画,书法艺术的内在价值受到重视。在伊斯兰初期,产生了以抄写《古兰经》为特点的书法艺术,因为在伊斯兰美术中,除书法外其他均不得接触《古兰经》的经文,这也就是书法在阿拉伯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伊斯兰教严禁崇拜偶像,这是它严格一神论的必然结果。 伊斯兰教义学家认为,表现人类和动物是真主独享的权利,侵犯则是大不敬。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只有阿拉伯文字、植物和几何图形,这种画饰后来发展为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体现在清真寺及阿拉伯手工艺品如地毯、帷幔、坐垫、天花板、墙壁和帽子的装饰上。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寺内绝无偶像供奉、动物图形之装饰。中国清真寺大殿无论华丽还是淡雅,饰以彩画还是素雕,大都以《古兰经》经文作装饰,从而形成中国伊斯兰教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很多人注意到,在回族穆斯林家庭堂屋墙壁中或门楣上,都书写或悬挂着一段《古兰经》经文,它由中堂和条幅组成,或单独使用,中堂用杰利三分体书写,雍容端庄,条幅由菱形库法体书写,方整雄健。书写在门楣土的经文叫“经字都阿”,即阿拉伯文祈词,常见的有清真言、  相似文献   

16.
赵克仁 《阿拉伯世界》2004,(1):44-45,43
伊斯兰教禁止各种有形表述,先知穆罕默德曾说过,天使不会进入有图画或有狗的家庭。在末日审判时,受到最严历处罚的那些人,除了谋杀先知者和诱使人们背离真知者外,就是“形象和图画作者”。《古兰经》中并没有明确禁止形象的表述,对形象的禁忌可能是从《古兰经》经文中引申出来  相似文献   

17.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法典,也是1300多年来阿拉伯语文的典范,它在伊斯兰宗教史和阿拉伯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广大的中国穆斯林来说,学习和研究《古兰经》,一般只有通过中文译本。因此,译文是否确切,就显得非常重要。《古兰经》的中文译本正式出版的已有七部之多。最后一个版本是1981年出版的马坚先生的译本。马坚先生毕生从事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抗战前就开始进行《古兰经》的翻译工作。虽然他的译本1981年才出版,但其译文在1945年就已基本完成。这个译本超过了以前所有的译本,是当前广大中国穆斯林阅读和学习的主要版本。由于《古兰经》的内容浩如烟海,伊斯兰教学者们对它又有许多不同的注释,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8.
一、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教是信仰与国家并重的宗教,《古兰经》和“圣训”中,不仅有关于基本信仰和道德的经文,而且还有大量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的经文和论述,成为指导穆斯林国家,社会与个人各种关系的最高原则。所以,伊斯兰教从创教时起,就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权力形式,国家的兴衰与宗教的兴衰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语研究,源于《古兰经》研究。《古兰经》是阿语研究的轴心,不管是解释《古兰经》,还是阐述伊斯兰教法,都与阿拉伯语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反之,阿拉伯语的研究,如词汇、词法、句子结构、语体风格的研究,甚至天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为伊斯兰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解释《古兰经》、伊斯兰教法和伊斯兰政体。  相似文献   

20.
谈朝觐     
朝觐为五功之一朝觐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宗教义务,即念、礼、课、斋、朝中的最后一项。这是伊斯兰教根据《古兰经》中“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这节经文,它为穆斯林定下了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