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序跋文章在鲁迅的文体中占有一定数量。这些为自己的创作、译作和别人的创作、译作的序跋文中包含着鲁迅评骘文学作品、阐发文学观念的特色和重要思想,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人所作笔记小说序跋涉及对笔记小说的文体认知、文体功能、文体特点以及发展史等层面的看法与理解。在文体认知层面,题写撰作序跋的宋人,往往继承“小道可观”的传统小说观念,把笔记小说归属为子部“小说家类”,对其文体属性具备一定的感知与体认;在文体功能层面,宋人所作笔记小说序跋相关阐述更为突出,认为笔记小说具备资治体、寓劝戒的教化功能,补史阙、备遗忘的史料保存功能,广见闻的博物功能以及供谈笑、消遣的娱乐功能;在文体特点层面,认为笔记小说在编撰成书、内容题材以及著述体例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在文体发展史层面,宋人所作序跋认为笔记小说自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且深受笔记小说传统及典范作品影响,与子部“杂家”、史部“史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明清传奇戏曲特殊文体的“四节体”,打破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模式,将传奇情节分为若干节段,藉以完成传奇戏曲主题思想的阐述。这一特殊文体现象的背后,隐含着时代推动与文体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寓言体”创作方式的改变、传奇杂剧文体之间的破体现象、传奇戏曲叙事模式的突破等。“四节体”的出现具有文体突破革新意义,丰富了传奇戏曲文体的风貌,但同时又是文人的自我游戏之作,体现出案头之曲的创作趋向。  相似文献   

4.
序跋作为阐述著作经过,出版意图,评价作品内容特点,介绍作者简况的特殊文体,在我国历史十分悠久;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序”,当推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序意》。长期以来,序跋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的序跋相继结集出版,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如《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巴金序跋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等.这些序跋集的出版,为研究作家作品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开辟了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序跋研究。  相似文献   

5.
序跋是为书、文、图等作品撰写的文辞,具有说明、议论或叙事的功能,附于正文前后,是我国文论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从明代作家的序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他们对前代文学作品的意见。明初理学名流宋濂有关宋诗的序跋虽不轩轾唐宋,但理学气太重,儒家政教色彩过浓,对诗坛产生双面影响。明中叶复古派领袖李梦阳是"宋无诗"观念的真正确立者,其非理性主张深刻影响明代诗坛。至公安三袁"宋无诗"才得到真正反拨,明人对宋诗接纳由潜流渐次成为明渠。至钱谦益兼容唐宋使得这一进程得以加速,并为明末清初诗坛尊宋开风气之先。明人有关宋诗真实率意的序跋,虽未必是他们对宋诗认识的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管窥明代士人对宋诗的态度,略观明代诗坛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小说是各种文学式样中成熟最晚的一种,所以依附于小说而生的小说序跋的出现也晚于其他的文学批评形式。与众不同的是,小说序跋一出现就具有比较完备的形式、体系和理论水平。但是这种状况的出现并不是中国小说批评者的自觉行为,直到近代五四运动以后,胡适才比较全面地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小说序跋的写作,并亲自尝试写作多种形式的序跋,使之成为一种真正成熟的文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术界关于韩愈散文《张中丞传后叙》文体的5种看法,分析论证了《张中丞传后叙》的文体不应属于碑志祭文、传记文或跋,归于序跋类文章也过于笼统。通过与韩文中跋文的比较研究,确认《张中丞传后叙》的文体应该是序。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理学、经学、史学、佛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等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应正视明人之学,重估明代学术的价值,确立新的研究思路,使之成为与"汉学"、"宋学"、"清学"并立的一门学问.在建构"明学"研究新体系上,应重新认识阳明心学在明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避免使之成为明代学术的代名词;不以清人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明代学术,学术史研究不应成为简单的"表章某某,罢黜某某";反思20世纪的明代学术研究史,在继承传统之上,努力突破旧的研究范式;在中国学术史大背景下,重新考察明代学术的发展流变历史,编著能较全面反映一代学术风貌的学术史论著.  相似文献   

9.
宋代以来,《韩非子》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序跋,这些序跋对于深入认识《韩非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韩学史研究方面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而是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当中一个颇为关键的问题。以之为对象考察韩学史的发展演变,可以对很多重要问题作出新的认识。宋乾道本《韩非子序》和元代何犿的《校<韩子>序》,重新发现了韩非子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明代序跋从思想维度和文学视域两个方面,表现出对《韩非子》的特别关注;清代序跋直观反映了清人对宋本价值的认识,以及对《韩非子》做全面校勘的状况,而产生于清末的序跋,则流露出浓郁的经世情怀。就韩学发展的外在形态来说,文献、思想、文学、接受四个维度,在《韩非子》序跋中都已基本形成,传统韩学的转型与现代韩学的建构,就是依照这四个维度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在全面梳理明代科举与文学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明代科举与文学交互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史实收录方面,《编年》注重收录与科举相关的人物仕宦和与科举考试、文学创作相关的重要事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体现了该项研究的交叉性质。在文献使用方面,《编年》大量采录登科录、碑志、行状、序跋等原始档案和集部文献,力图立体展现明代科举与文学发展的鲜活生态。  相似文献   

11.
体制是文体形态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苏轼散文按其体制可分为辞赋、论说传状碑志、尺牍、奏议公文、箴铭颂赞、序跋、杂记八大类,其中辞赋、论说、题跋、尺牍、杂记五类体制创新最为突出,即努力突破已有的写作规范,破体为文,进一步开拓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苏轼散文体制创新一者源于他“出新意于法度之外”的创新精神,二者与他“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批评文体是批评者在批评时所形成的一种话语方式,是文体的一种特殊形态.中西批评文体在体裁、语体风格、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风貌造就了中西诗学的不同.中国传统诗学具有重感情、重感知的特征,而西方诗学则呈现重理智、重思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风貌通讯,其文体特征源自历代山水游记。本文就欧阳修散文如何反映社会变化、风土人情,从可供现在风貌通讯写作借鉴的角度谈了一些认识。欧公散文强调文章与社会习尚的关系,写文章须"言简而意深",笔锋常带情感等作文之法,于更多的风貌通讯迈向精品力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明代类书编纂高度繁荣,形成庞大的知识和思想文库。从文体学角度看,明编类书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体学史料,更构建了明人心目中的文体谱系,体现了明人对文体范围、分类、序次及各种文体在这一谱系中的价值、地位、特征等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理解,既有沿袭传统的一面,又有发展、创新,如辨体意识的增强,文体分类的细密,文体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对戏曲、通俗小说等新生文体的接受、认可等,都体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背景、文学思潮和文体观念。  相似文献   

15.
《西游补》的版本与序跋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如版本与序跋写作的时间、序跋的作者、《西游记》续书之序跋搞混等。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甄别和新材料的进一步挖掘,考定出崇祯间刊本《西游补》附有明代嶷如居士的《西游补序》和静啸斋主人的《西游补答问》。嶷如居士就是小说的作者,与静啸斋主人为同一人,即董说。该版本并无“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空青室刊本《西游补》同时附“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天目山樵序”作者为张文虎,序文写于咸丰三年(1853),“三一道人”乃是张文虎友人。《读西游补杂记》作者为钱培名,写于咸丰三、四年间。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古代文学研究对碑铭文体的关注一直很缺乏,所以此文将对历代有关碑铭文体的论说进行梳理,以界定"碑铭"文体的范畴,进而为"碑铭"文体正名;回顾了碑铭文历代的实际创作情况,借用明代文体学家徐师曾将碑铭的实际创作分为正体、变体、变而不失其正体以及别体的理论,解说碑铭文创作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文通》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体学集大成与新开拓并举的特色。此书文体分类之细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文体论上也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前人没有立目的文体,一一考察其体性特征、源流演变等,对前人已立目论析的文体,在继承传统观点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其在当代的发展和变化。此外,经义在《文通》的文体谱系中得以立目,使这一重要但充满争议的文体,首次在文体论专著中获得了独立的文体地位,也特别值得表彰。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读书石板深浮雕记载了书院授课的情景,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人乐学上进、尊师重教的社会风貌,启示后人在盛世之年、多梦时代要多读书、勤读书.  相似文献   

19.
明代传奇历史剧创作伴随着明代中后期文化权力的下移产生了显著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世俗化情感的描摹、世俗化信仰的利用以及世俗化生活的展示三个方面,使一贯以庙堂风致为特色的历史剧在审美风貌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的题跋文逐渐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文体与文学批评的重要对象,展现出鲜明的体貌特征与丰富的文学观念。王世贞与徐渭的题跋文创作乃是两种不同类型文人的典型代表,它们既呈现出题跋文体灵活多变的共同倾向,又存在着书写身份及作品体貌的诸多差异。其多元探索与自由发挥,及题跋作品的开放性特征,构成了明代后期题跋文体观念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而二人题跋创作的比较研究,又可展现出明代文学思潮中复古与性灵观念交错互融的发展趋势。兼收并蓄乃是中晚明各种文学思潮与观念形态的突出特征,王世贞与徐渭的题跋文创作及观念,可谓此种现象之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