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峡军事地理位置很早就引起不少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的关注.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大多利用三峡军事地理位置为走廊,而一举夺得天下的.三峡军事地理位置在全国军事大势中有"重中之重"之优势,这一区域在中国历代统一战争中的作用有史可鉴.对三峡的战争作用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与中原战争相类比,而应始终把它放在天下大势中来考察.  相似文献   

2.
三峡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民俗形态———军事民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军事战略位置,造成三峡区域自古以来战争风云跌荡连绵。军事文化要素渗透在三峡土家族的丧俗、节俗、饮食习俗、地名民俗等民间风俗之中,这种独特内容的军事民俗不仅造就了三峡地区人们共同的心理特质和民族精神,而且是三峡区域现代文明的建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大三峡是巴蜀的水道,巴蜀是长江之头,三峡是颈,是长江军事地利的七寸。大三峡及其巴蜀是秦陇的肘腋之地,相比吴楚是喉吭与唇齿的关系。三者在军事上相互依存,对数千年中国军事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兵部是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构,至宋代,兵部大权旁落,军权转归枢密院,枢密院成为中央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使权力过大,压倒相权,严重威胁皇权之教训,对枢密院进行分割,将其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三衙崛起,升为中央最高统兵机构。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握兵之权,而不能发兵。两者互相牵制。枢密院、三衙侵夺了兵部大部之权,但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权力减弱了,并非没有一点军权,它还掌握厢军、民兵、部分后勤保障等军政事务。从而形成了宋代军权一分为三的局面。这是由于宋太祖、太宗汲取唐、五代兵祸连结、割据混战的教训,对军制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起枢密院——三衙——兵部新体制;亦是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祖宗家法,在控制军队方面的具体实施。从而导致唐代兵部统兵体制,历五代,演变为宋代的军权三分制。  相似文献   

5.
宋代立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动了性质不同的大规模战争,其中宋辽战争以其持续时间之长与影响之深而广受关注,成为宋初军旅诗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此阶段的军旅诗也成为我们了解宋辽战争背景下宋代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关注当时军事形势,以诗论兵、论战也成为继唐代边塞诗后军旅诗创作的时代风尚,并对后世军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代取鉴史学发达,四川史学成就突出。北宋以范祖禹为代表,他通过对唐代史的论述,阐述其反对变法的政治主张;南宋则以李焘为代表,他系统总结了六朝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经验,并为南宋政府设计了恢复中原的诸多方针、策略。史论日益成为四川史家普遍采用的史学形式,以史论政则又成为宋代蜀中史学经世致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三峡区域持续两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历史 ,并且其战争地方特点鲜明。研究三峡军事史 ,对我国国防战略转型有着典型的战略意义 ;研究三峡军事史 ,利用其天然的军事地理条件和高山激流作战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 ;研究三峡军事史 ,发扬其民众传统的战斗精神 ,为当今军事防御战略服务 ;研究三峡军事史 ,是构架当今三峡人文工程、让三峡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三峡军事史的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三峡旅游的开发、三峡区域精神文明的建设、三峡水电工程人文环境的建设和国防研究  相似文献   

8.
宋代帅臣的设置起于战争,虽并不都是常设不废,但因长期性战争的需要,使得帅臣不但能够"治军",亦得以"临民",由是帅臣的辖区便具备了政区的某些特性,而帅臣亦成为握有一定行政权的军事长官。为服务于军事,宋代的帅臣被赋予了荐举权用以控制辖区内的大小官员,而帅臣"临民"与"治军"的权责,也使得其荐举权的行使既有军事的一面,又有民事的一面。相较其他官员,帅臣的荐举权无疑是扩大了。然而大部分帅臣的非常置及"文臣统兵"的政治体制,使得帅臣荐举权被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这也是与"崇文抑武"之国策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9.
以兴灵二州为中心的银川平原是汉唐王朝控制北方民族的战略要地,宋代由于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这一地区被党项人占有,从此宋朝失去了控制西北的形势,银川平原成为西夏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元代江南租佃制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包佃制仍取于学田和官田,但在广泛程度、包佃规模等方面均超过宋代。官田佃户普遍拥有兑佃的权利,而民田上也出现了兑佃制。定额地租已成为江南主要的地租形态。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由于宋朝政府推行“崇文抑武”,军事人才遭受不正常压制,使宋代武装力量并没能在技术上取得战略优势。不过在军事训练层面的详细规制与创新,保证了宋军战斗力,在抵御外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今天的国防建设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峡文化的主要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三峡文化,必须先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山水文化、史前文化、民族文化、民生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文化、工程文化和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张作霖统治时期,采取多项举措,大力发展军事:提高选兵任将标准,提升军队主体素质;多项措施并举,促成武器装备近代化;创建海空军,陆海空立体作战能力增强;创办各类军校,加强军队的教育训练.在其多年努力之下,奉系军事取得长足进展.不仅让张作霖拥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武装,同时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军事近代化的进程,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讲史大盛于宋,与宋代特殊的政治、军事政策所造成的城市经济的畸型繁荣有关,也与唐代寺院讲唱的哺育,宋代封建统治者的提倡鼓励及重史的社会风尚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陈涛 《南都学坛》2013,(4):26-32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制笔业得到极大发展,原料更加多样,笔毛既有动物毫毛,也有植物纤维丝;形制既继承前代式样,又开创全新风格;技术愈加成熟,并重视笔的养护和珍藏;产地相当广泛,基本上遍及全国。制笔业在宋代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行业,成为当时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6.
战时军法,是宋代军法体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内容涉及行军与作战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体.在<武经总要>中,保存着现在所能看到的一部最为完备的宋代战时军法--"罚条".除此之外,根据军政形势,宋代政府不仅重申旧法,而且适时增添新法.宋代战时军法的基本精神是战时量刑严于平时,这也体现了军事法规与一般行政法规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定州在宋代政治军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军事的作用对定州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大,使之具有很深的军事特质.无论在土地的使用,还是在劳动力的使用以及农作物种植方面都具有军事色彩.通过对定州这一时期军事农业的研究成因,并对此时定州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历史的考量和思索.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南岸入蜀古道,是除三峡水道外又一入蜀的重要陆路通道。此道东起湖北宜昌市江南点军区姜诗溪口,西至利川市谋道苏拉口,全长500公里,东连着丰饶的荆楚大地,西可通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318国道路线大致上走的就是三峡南岸的西行入蜀古道。古道始筑于商周时期,沿用于秦汉以后一直到现在。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际,它都被用作军事通道,而太平盛世之时,它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交通生命线。在古道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遗址、墓葬、窖藏、桥梁、石碑、石板路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向我们叙述着昔日商旅、驿差、军队、部族人群等在古道上往来奔波的繁忙图景。  相似文献   

19.
西陵峡古三游洞素以军事要地著称。以有关历史遗迹、文献和三游洞下牢溪崖壁存留的宋代杨修之石刻实物资料为据 ,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们诟病的文化传统。从学术的层面来思考,人们往往把宋代理学的研究引入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引进,理学的研究被划入哲学研究的专业范围,而历史学的研究,又往往被断代史的分割而无端阻隔。从完整的意义上说,宋代理学应该包含道德倡导与社会构建的两个部分的内容体系。经过元明清历朝政府的改造与制度化实践,宋代理学中所拥有的社会批判精神逐渐消失,作为皇权政治的附庸文化角色则得到空前的加强。而宋代理学中的关于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的部分,较少受到政府制度化的影响,因而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实践与传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对于宋代理学所提倡的具有社会和谐意义的家族制度等视而不见和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