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敬萍 《经营管理者》2013,(13):179-179
<正>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  相似文献   

2.
李新 《决策与信息》2005,(12):71-71
股份制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向外界传递其经营、发展情况的重要信息,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因此,在股份制企业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减少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相互制衡,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与提高,与公司治理的良好程度直接相关。而公司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有效制衡的结构与机制。冠农股份公司是一个投资型的上市公司,所有的经营项目均在控股子公司,目前公司有5个控股子公司,涉及的行业有农产品深加工(果蔬加工、甜菜制糖、棉花加工)、仓储物流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治理水平是通过其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来体现的。为此公司制定了《控股子公司管理办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免受侵害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是在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公司治理、产权制度以及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控制性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中,相对于控制性股东监督效应而言,控制性股东侵占效应是占优均衡.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排他性使得侵占行为同时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动态配置决策权来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以实现利益相关者间的互惠相容.  相似文献   

6.
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通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实现公司整体决策的科学化。为保证权力制衡的充分、有效,必须设计出恰当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监督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中,针对怎样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机制的讨论较多,关注监事会对管理层监督机制的内容却很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公司治理制度转轨过程中,人们在理论上对监事会的功能定位认识模糊,导致在实践中缺乏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手段,由此普遍存在弱化甚至取消监事会监督的倾向。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监事会的运作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成 《管理世界》2004,(9):1-4,23
<正> 一、问题的提出 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监事会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监事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但是,由于监事会制度执行不理想,使这一制度成为我国当前公司治理结构中争议的焦点。有的主张另起炉灶,放弃大陆法系的二元模式,向海洋法系的一元模式改进;有的主张在《公司法》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监事会作用,创造条件让监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及其解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前言国家经济的增长依赖公司财富的增加,而创造财富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近年来,公司治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它首先是一种相互制衡关系,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泛称。应当说,公司治理既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也包括公司治理机制。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害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目前,整个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问题。至2000年初,已有几十个国家和组织以不同形式制订了公司治理原则,并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在构建创业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康柏公司撤换创业企业家的案例引出创业者陷阱问题,分析了创业者陷阱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创业企业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企业又缺乏监督制衡的合理治理机制。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可以在企业创业期参与企业管理,从外部对创业者形成监督和制衡,帮助企业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克服创业者陷阱问题。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构建有效而合理的治理机制,克服创业者陷阱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理论上对监事会制度去留的争论,按照企业本质→企业目标→公司治理机能→监事会的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这一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融契约性与生产性为一体的一组契约联合网络,其目标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系。对此,要求公司治理承担着对等的两项机能——保健机能和激励机能。依此逻辑,监事会的本原性质是通过业务监督与财务监督活动的展开,为缔约者提供了一个减少缔约风险,增加缔约意愿的监督制衡机构的同时,又为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参与机制。最后,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也应该以引入符合本原性质的监事会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案例分析与制度反思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借助案例分析的方法或是“讲故事”的形式 ,通过解剖两个上市公司治理的真实故事来透视故事背后的公司治理“玄机”。两个行业相近、股权结构相似且都发生过股权转让的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上演的却是两出反差极大的“悲喜剧” ,背后的原因和问题错综复杂而又值得深思。本文重点就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董事会 (特别是独立董事 )与监事会的制度安排、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发现 ,从健全公司治理和完善资本市场的长远考虑 ,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与大股东相对控制型公司治理机制应该可以作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优选方向;应该逐渐采取以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为主的监督制衡模式 ,摒弃低效的监事会制度;机构投资者执行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策略已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完的热点,企业代理成本一直是公司治理内部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和管理控制的重要课题之一,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之间相互影响,代理成本的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本文在学者现有研完的基础上,一文献综述的形式展示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角度出发分析代理成本的成因和影响机制,力争得出积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的一种制度或机制。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提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决定着内部审计的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的观点。通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互动关系的分析,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丑闻案后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新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忠 《管理评论》2003,15(3):53-58
本文剖析了美国公司治理机制变革的理念基础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揭示了美国公司治理机制变革的主要内容:强化投资主体对公司监督意识,建构投资主体对公司的治理机制;强化公司内外监督的独立性、公正性,建构公司治理的内部与外部约束机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义务,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建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面对国内国际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从权利制衡到科学决策,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本文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内部建设,分析了影响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和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在实证检验不同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终极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间的互动关系,验证了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董事会治理与其它治理机制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强化董事会治理与股权制衡度、监事会治理之间的替代效应,而会弱化董事会治理与管理层激励、信息披露之间的替代效应;2.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3.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优化中国终极控制型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核心。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在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督,发展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一揽子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永庆 《管理评论》2002,(12):23-26
鉴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机制,责任和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置,监督与管理的制衡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机制互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  刘小元  于伟 《管理科学》2008,21(1):2-13
解决公司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有效监督管理层需要各种治理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利用2002年~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大股东股权竞争、董事会构成、经营者股权激励和监事会行为4种公司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股权竞争与董事会构成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大股东股权竞争与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构成与监事会行为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特性.这一研究结论为继续深化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需要理顺各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实现治理机制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市场约束、内部结构制衡和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下的权责失衡,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的流动和分割中缺乏约束和制约,如大股东滥用控股权、经营者随意决策、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等。追溯源头皆是由不完善的财务治理结构造成的企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失灵导致的后果。这就使得财务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