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对辽宁这样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而物质资本和资金相对不足的地区而言,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佳方式,分析辽宁省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资上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存在性及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上涨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人力资本投入效应、效率工资效应及创造性破坏效应等机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但工资上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存在"门槛效应",过低的工资水平不利于一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反而使其陷入低工资低生产率陷阱。经借助GMM及非线性内生门槛检验方法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高工资高劳动生产率的结论适用于中国,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得出近年来工资上涨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内生门槛回归得出中国工资劳动生产率的门槛值为年均12693.05元,目前工资越过该门槛值的仅有上海、北京等8个省份,进一步比较分析得出该8个省份的工资上涨在劳动生产率提升中的作用显著高于未跨过门槛值的省份。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就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辽宁省近十余年来就业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效果为负,显然不利于辽宁经济的发展,并总结辽宁省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4—2018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空气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加入森林资源与空气质量的交互项以讨论森林资源在空气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始终具有负向影响,且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加入调节变量的模型估计可得,森林资源在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森林资源会削弱空气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无论是以森林覆盖率还是以活立木蓄积量衡量森林资源,上述结果都在给定的水平上显著,而且即便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集聚性,研究结论仍然稳健.基于此,建议继续加大对"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舆论宣传,强化"两山"理念的政策导向,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推动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西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是农业增长的源泉,也是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利用1984-2005年西藏的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从实证角度进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西藏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起着负面效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以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资金投入要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也说明了西藏农业生产还是属于粗放型生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及其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在综合考虐要素与非要素投入的前提下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显著性因素,测度它们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盖距问题近期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生产率具有易于计算和易于比较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我们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考察地区差距。缩小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对于促进我国总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将我国西部地区1992—2005年10个省、市、区的劳动生产率(劳均产出)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进和资本深化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导致单位产品中所含劳动总量的减少(表现为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的规律性有何表现?文章对此提出了两个条件、各种类型、规律性及其转折点的见解,并指出:第一个条件是界限,作为衡量之用;第二个条件是派生,作为验证之用,二者是一致的。也说明了各个类型与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的关系。文章还在分析的基础上,就人均负担成本是否变化,探索了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影响的规律性及两种情况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改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呈正比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虽然成反比关系,但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的幅度要小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总量的增长要快于社会商品价值总量的增长,这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率问题历来受到关注,山西的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山西农业的劳动率情况内部纵向对比和外部横向对比分析,进而了解山西农业劳动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具有多大的提升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限制劳动力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品改进、产业升级和内涵经济增长——比较优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情出发,对生产率做了重新定义。从产品改进和产业升级角度,就汇率变动对外向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微观机制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分析了汇率变动的影响通过企业互动,从外向型企业向经济整体扩散的机制。最后从比较优势变迁的角度归纳了汇率变动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成本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力成本具有二重性,对企业而言是成本,对劳动者而言则是收入;它既是成本支出,又是激励手段。劳动力成本是积极成本,不可与其他物质要素成本等量齐观。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显著且存在区间性,劳动力成本对劳动生产率是"激励不足",还是"过度激励",抑或"合理激励",取决于劳动力成本所处的区间。1999—2007年间,我国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显著正相关,其激励功能处于加速阶段。现阶段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高收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较低的相对劳动成本,在保持劳动成本优势的同时,扭转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立足当前存在的劳资分配关系问题,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应用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剖析了企业利益集团形成的机理,探讨了工人集体议价制度缺失的诱因,并考察了发达国家的相关历史情况,指出利益集团的非"共容性"会增加社会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使经济发展进入僵化阶段,并引致劳动报酬比重持续走低。因此有必要从建立开放的市场准入秩序、完善要素谈判制度、构建"共容性"利益集团等三方面着手,提高工人报酬比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影响工资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得出工资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的增长速度或跟上物价上涨指数的结论。并用中国近十几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际验证和分析,得出中国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低的原因主要是工资基数过低,以及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联系不够密切的结论,且在此基础上给出调整中国职工工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5家三资企业和230多名员工的调查,对深圳特区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既肯定了改革的成绩和经验,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外商对特区劳工问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以使改革深化、完善、配套,更好地适应外商投资的需要,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公共生产力已然成为衡量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反映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显著标志。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公共生产力研究为进一步解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及伦理这五个要素为公共生产力研究提供了多维视角和基本的分析框架。要提高公共生产力必须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重视推动组织机构改革和管理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水平,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公共部门的公共伦理建设,并重视建立相应的公共生产力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分析,指出普适型农业政策对于以北京等超大城市为典型代表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有其不适应性,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日趋紧迫。据此提出要辩证看待北京等超大城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做到分类精准施策;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超大城市农业发展更多聚焦都市型现代农业,并提升精品农业、短链农业、科技型农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要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政策,支持北京等超大城市创建都市型现代农业先锋城市。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收入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还可以拓宽思路、增用新的政策措施。财富生产是收入增加的根本前提,应着力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财富生产能力。向低收入人群针对性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公平分配保障,并与制约公权力、社会保障、财税调节等措施协同作用,使低收入人群提高财富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收入增加,才能更有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