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债期货属于利率期货,海外市场若干年的实践表明,国债期货是一种操作简单、应用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它的套保、套利和价格发现功能也早已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实践和认可。中金所发布的《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管理办法》将套利交易引入市场,为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入场进行套利交易扫清制度上障碍的法规。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开始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2012年4月23日,国债期货开始仿真交易,2013年9月6日正式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因此,研究我国国债期货的套利交易策略非常有意义,可为机构投资者如券商、私募丰富投资策略,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提供参考。本文基于我国国债期货正式交易的实证数据,利用统计套利的方法,进行我国国债期货跨期交易策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高频数据条件下基于ETF基金组合的股指期货套利模型,并对自有资金投资者及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期现套利过程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套利机会多于反向套利机会,期现套利过程中的错误定价率较高,表现出非均衡性;融资融券的费率较高使得该类型投资者的无套利区间较大,而该做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过度套利行为。由于季月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该类型合约的套利机会要多于当月交易的其它类型合约。即使交割日有20%的涨跌幅限制,但交割日当天的平均错误定价率、瞬时套利平均收益率与交割日的前三交易日相比基本相同,但连续套利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配对交易是统计套利中最主要的交易策略,但随着市场有效性的逐渐提高,该策略的获利机会正变得越来越有限,传统的固定参数交易模型已难以保证配对交易一直获得最大利润,交易模型的参数不仅需要优化,而且还需要动态地、自动地调整优化值,因此有必要研究开发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参数动态优化交易模型,这对于提升交易模型的盈利能力和执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自适应配对交易模型是对传统的协整配对交易策略进行改进,推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模式的新型统计套利交易模型;将Sarsa强化学习算法和ε-greedy策略与新模型相结合,把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由传统的主观经验法和固定参数法改进为自适应模式的动态参数优化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仿真实现了基于新模型的套利交易全过程,涵盖模型参数的动态优化、套利交易的模拟操作以及交易绩效的测量评估;以中国债市交易量最大的5种债券为样本,构建4组配对组合,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T检验和Robust稳健性检验等方法对交易模型和测试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运行效果全面优于传统模型。新模型显著提升了交易系统的获利能力,收益率和索提诺比率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最大回撤出现明显下降;还提高了套利交易的执行效率,交易次数明显减少,套利成本下降;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促进累计收益率不断上升并最后收敛于最大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协整配对交易在中国债券市场同样具有有效性,能够获得显著正收益。        将强化学习思想与协整配对交易策略相结合,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配对交易模型,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自适应动态调整。这种改进型交易模型有助于应对传统配对交易策略获利能力的下降,进一步提高配对交易策略的效率和绩效。在中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开闸的市场环境下,新模型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套利手段和风控工具。  相似文献   

4.
套利交易是一种重要的量化交易策略,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O-U过程的配对套利策略,实证检验了基于O-U过程的套利策略和基于协整理论的传统套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O-U过程套利策略与传统协整套利策略相比具有成本低、收益高和风险小等优点。另外,本文从价格对信息的灵敏度、价格均衡的内在机制、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四个方面,发现O-U过程套利策略更能促使股价快速回归均衡水平,更显著地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赵胜民  闫红蕾 《管理科学》2015,28(5):93-105
基于转移模型,收集中国A股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900只股票和15只ETF的数据,采用log t检验和俱乐部收敛检验研究A股市场属于同一行业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以及融资融券标的ETF价格之间的收敛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分析A股市场统计套利的风险,研究发现基于股票所属行业构建套利组合具有较大风险,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有效程度不足,但统计套利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可行性。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个行业看,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之间不存在持续、稳定的收敛关系,但同一行业内某些个股之间存在不稳定的俱乐部收敛关系;融资融券标的分阶段扩容增加统计套利的风险,也增加统计套利的机会,扩容之后绝大部分行业个股整体收敛关系消失,但俱乐部数量增加,俱乐部收敛检验可以为选择套利资产组合提供依据;考虑新增标的在内,ETF整体在样本期间内具有稳定的收敛关系,更适合作为套利资产组合。样本外检验证实了前述结果。研究结论为对冲基金进行统计套利风险分析提供经验证据,并为选择套利资产组合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岚  马超群 《管理科学》2013,16(3):41-52
分析 ETF 基金组合与沪深 300 指数期货合约的套利交易,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及投资者行为对其的影响.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将套利分为自有资金套利与融资融券套利两类,据此计算两类套利的无套利区间.套利交易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合约反向套利机会远大于正向套利,套利机会呈单边趋势.虽然所有套利交易的平均利润大于零,但大部分合约正向套利平均利润大于反向套利平均利润,且在统计上更为显著. 正向套利利润随到期日的临近而衰减,显示出成熟市场的特征,而反向套利则相反,显示出套利的无效率.  相似文献   

7.
"1美元退市股",在美国不但被经常炮制而出,且成为一个猎物。在美国,中概股成为"1美元股票",不是被"莫须有之罪"逼出,就是被做空的"民间力量"导致,而在沦为"1美元股"之后,又成为各方套利者的分食对象。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融高频数据的ETF套利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对ETF的研究大多基于日数据,无法定量研究ETF瞬时套利问题。本文基于华夏上证50ETF和华安上证180ETF二级市场交易的高频数据,分析了ETF跟踪标的指数的日内误差,研究了两只ETF实现无风险套利的市场冲击成本和时间成本。最后利用金融久期分析了ETF二级市场的日内效应及其对套利交易的影响,并建立ACD模型,提供了定量预测实现套利交易时间成本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燕玲 《经营管理者》2013,(21):201-201
套利交易作为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重要交易方式之一,对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使扭曲的期货市场价格体系重新恢复正常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的原理在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中的运用,提出了投资组合ETF、成分股组合和股指数基金等新型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Copula理论和VaR方法作为实证分析工具,根据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交易情况,对套利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实际交易情况,针对套利交易中的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场套利和跨品种套利这四种基本交易策略展开全面分析,并基于实证得到的投资组合VaR值,衡量了在不同策略下套利投资组合的风险。同时,将其与基于二元正态分布和样本数据得到的VaR值进行比较。这填补了我国在股指期货套利组合风险度量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风险管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单纯的投机交易相比,套利交易具有风险可控、收益稳定、操作方式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在国际上广泛被期货基金、投资机构和个人所应用。本文在套利操作模式上分为期现、跨期、跨品种和跨市套利几种最基本的套利类型,并以黑色产业品种为例,阐述了四种套利方式的基本思路和相应的分析逻辑。  相似文献   

12.
沪港通是否有助于促进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沪港通标的股中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差异,分析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变化并提出提高市场一体化的套利交易策略。基于转移模型的log t检验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的收敛性因公司和时间而变,具有收敛关系的交叉上市公司占比较低,A股与香港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且未见提高趋势。为提高股票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基于价差极值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D)的VaR模型构造了无套利区间的上下界,提出A+H交叉上市公司A股和H股套利交易策略,实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获得显著的正收益。本文为市场一体化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并为通过套利交易促进市场一体化提供解决方案,为深港通推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上成功的动态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存在不能排除无套利机会的理论缺陷,而符合金融理论的无套利仿射模型却在实证绩效上表现不足。通过对两个模型的估计和比较,本文旨在检验动态Nelson-Siegel模型能否在中国国债市场产生与无套利约束相容的收益率曲线。采用中债即期收益率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的时变性风险价格,确认了期限溢价的存在,但无套利约束并未明显地改善预测绩效。此外,利用模拟收益率数据的检验发现,无套利模型下的载荷参数估计量,在统计上显著不同于来自于动态Nelson-Siegel模型的载荷,即无证据表明中国国债市场的动态Nelson-Siegel收益率曲线与无套利性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4.
高频套利交易以其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特点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随机占优因其无需对资产收益率的分布作任何前提假设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资产比较。本文基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随机占优方法对高频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投资者对不同股指期货的偏好,从而预测股指期货的高频套利机会和套利方向,进而构建出新的等权对冲高频套利策略。考虑到高频数据的特点,本文还对已有文献的随机占优检验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插值网格非对称DD检验法。本文基于我国三大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1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8个指标来评价模拟交易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基于随机占优的股指期货高频套利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投资表现,且插值网格非对称DD检验法显著优于已有文献的随机占优检验方法。实证结果还揭示了二阶占优比三阶占优更能体现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偏好,以及风险规避者比风险寻求者在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中获利更多等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Hogan(2004)的统计套利模型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其错误拒绝某些套利机会的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基于统计套利的开放式基金评级方法,从模式上突破了传统基金评级模型的框架,较好的克服了先前评级方法的诸多不足。另外,本文还用该方法给出了我国市场中现有开放式基金的评级结果.并与晨星中国的评级结果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16.
投资策略与投资收益: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实验金融方法对不同策略投资者投资收益水平进行了考察,提出了一组Friedman假说不能成立的条件,即:在套利限制、噪音交易以及风险厌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具有理性预期能力的套利者并不能获得较BSV投资者更高的资产期望收益水平或者更低的破产概率,故即使从长期来看,理性套利者也不能"消灭"BSV投资者,此时Friedman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期货市场的套利交易为研究主题。在借鉴前人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把套利交易的机理及其风险控制系统化,并比较和借鉴了国外关于套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改进我国套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IF1312与IF1401的5分钟收盘数据建立跨期套利模型,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检验得出残差序列存在ARCH效应,并用EGARCH模型对回归方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能更好的实施套利交易策略。通过样本内外数据的交易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存在日内跨期套利机会,在风险和成本可控下,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特有的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透明度与私有信息套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降低了私有信息套利,而且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私有信息套利严重的公司对降低私有信息套利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私有信息套利存在交互效应,随着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对私有信息套利的边际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有限套利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PEAD)对中国股市的有限套利进行研究。市场定价偏误现象的持续存在与经典金融学的套利假说相矛盾,我们认为市场存在套利局限,异象的背后也许其对应了更高的风险、交易成本或者不同的投资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构造了交易风险、交易成本以及投资者熟练度的代理变量对PEAD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定价偏误的程度与套利风险和成本有正关系、投资者熟练程度与PEAD程度负相关,这说明在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会降低股价有更大程度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