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新一代农民工对辑资水平的期望提高等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缺口增加.劳动力成本倒遏产业升级,作为一种现象在我国一些省市局部出现,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加薪潮”开始被迫转型以转变经营发展方式。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逐渐受到重视,而所谓倒逼机制,通常是一种外在的非市场力量迫使市场经济主体顺应外部环境、改变原有决策行为,打破原有市场均衡结果的过程。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就是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迫使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Eaton和Kortum(2002)的基础上,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构建开放经济的多部门模型,研究了贸易成本、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1995~2013年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贸易成本分别下降了0.65和0.60,消除贸易成本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空间由64.92%下降至23.12%。另一方面,消除贸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存在相互影响,样本期间若同时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67.98%,要高于分别改革两个市场所得到的总效应(仅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或贸易成本,加总劳动生产率平均可以提高20.51%或44.29%)。上述结果意味着在实际改革中,中国需要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8,(47):27-27
中国正在进入"高成本时代",包括劳动力等十大成本飙升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因素会发生哪些变化,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趋势,本刊将从今天起进行专题解读。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追求“基业长青”,其在对待员工这一重要利益相关者时,是否会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偏好和特征?本文切入劳动力成本粘性的研究视角,以2003年—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家族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决策行为表现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进行劳动力成本调整时会表现出更强的粘性特征,且随着家族持股水平提升、进入代际传承阶段以及董事会中家族成员占比提高,劳动力成本粘性现象会更加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维护员工关系和保持良好声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家族企业中的劳动力成本粘性具体表现为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行业竞争程度和非劳动密集性都会加剧家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粘性;家族企业承担适当的劳动力成本粘性还有助于促进生产效率,实现劳资“互惠”.本文既丰富了家族企业行为特征和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处理劳资关系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棉纺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如棉花价格起伏较大,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已不具优势,发展中国家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及发达国家提供的无关税、无配额等优惠政策,成为我国棉纺业的重要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6.
王可侠 《决策》2013,(12):58-59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还没有一项开放政策能像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样,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为什么这一政策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它对并不毗邻的中部地区影响带动力如何? 全面放开是自贸区的核心价值 2008年以来,多年发展积累下的各种矛盾负担日益沉重,中国经济重振困难.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几乎全线面临产能过剩,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不足、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国际贸易额增长缓慢等问题,更加重了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针对劳动力成本变动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变动与我国FDI的吸引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的程度在东、中、西不同区域上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区域,合理调整外资利用的目标和政策,对于我国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敏 《决策》2006,(11):40-42
相较于企业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刚性,物流成本这一“第三利润源”无疑有着巨大压缩空间。如果将中国企业的物流困局放在中部这一区域来审视,放在“万商西进”这一时间节点上来观察,落户中部的企业要想突破“效益囚笼”的话,“物流革命”具有更多应然意味。  相似文献   

9.
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炜 《管理世界》2013,(10):95-105
当前,国内传统的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大关键。本文借助内生增长模型和知识生产函数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利用1998~2007年期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弹性系数,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上升。此外,我们采用工具变量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命题做进一步探讨,并通过代理变量法、Tobit以及Truncated模型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检验,随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年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后,我们就以上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宇  袁媛 《经营管理者》2012,(9X):236-236
<正>在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潮流中,经济环境日新月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大量消耗作为代价,这在财务上直接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方法等都是我们进行成本管理的瓶颈。我们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成本管理的一些理论开始,并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制约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进行了归纳。这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成本管理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将理论探讨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在战略层面综合考虑成本管理问题;采用作业成本法等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成本管理战略;树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成本控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仅影响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更在宏观层面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水平.现在,我国许多产品由于生产批量大,劳动力成本低,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大量贸易顺差与此有关,而与此很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在综合成本中起的是抵消作用.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中国的物流成本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发挥影响,农民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在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调研得到的数据,采用probit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地缘化、亲缘化特征,前期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了农民职业搜寻成本,正向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决策;并且在中国市场化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正面临各严峻挑战,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认为我国应长期坚持劳动力比较优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严重牵制。在对劳动力供需关系和企业自身产业结构认识模糊的状态下,有些企业通过裁员选择到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区域经营,这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现状和原因,提出企业在此背景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助于推动社会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通过对长春市合心镇新农家村与东安村农户的访谈与调查问卷的发放,加深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状况的了解,归纳合心镇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找出劳动力流动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利润正在不断被侵蚀!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上涨,原材料等各种物料成本也以每年10%-30%的速度上涨,但每个工人的利润产出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2.07%;而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不要一味地死盯着成本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利润正在不断被侵蚀!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上涨,原材料等各种物料成本也以每年10%30%的速度上涨,但每个工人的利润产出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2.07%;而物流成本,在中国  相似文献   

19.
趋势     
《领导文萃》2007,(10):8-9
中国期刊 海外赢得一片天;网络阅读势头看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发改委称经济供需平衡格局未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年基本覆盖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就业形势却始终严峻。为了阐明这一悖论,本文首先批驳了由于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超过经济发展需求的论点,接着从政策层面分析这一悖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管制过多,公共投资分配不均,最后由此引发在就业市场中,为何市场无法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政府与市场在劳动力市场配置中各司其职,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