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患有抑郁症,并且两次发作,如何对抗病魔,我积累了一点小经验,就是转移注意和换个环境。我在退休后的第二年,因为不适应退休生活和为家庭琐事烦恼,出现了抑郁症的表现。表现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孙欣 《百姓生活》2010,(9):22-22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摊主笑着说:"我卖的都是5元1斤,没有二价……"  相似文献   

3.
胡文则 《老友》2011,(2):13-13
时下谈福的气氛甚浓,我也来凑个热闹。1992年,我年届花甲退休。工作担子放下了,头上"帽子"交还了,回到家里休养。其使命就是颐养天年,健康长寿,说白了就是享福。  相似文献   

4.
孙家财 《老友》2013,(4):43-43
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我从小就偏爱语文,加之参加工作后,在县委机关从事了10多年的文秘工作,因此写作能力多少也有点长进。2003年,我退休了。为了使退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再加上自己有较强的写作欲望,退休后我基本上是专注于写作,做到了潇洒"爬格子",快乐度晚年。  相似文献   

5.
我是洪洞县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涉足收藏。一次,在银行工作的儿子买了数十斤古钱币。面对这些锈迹斑斑的古钱币,我好奇地摆弄起来,越摆弄越觉得有趣。我想,如果能把历朝历代的古钱币收集起来,那不是一部真实、直观的中国货币史吗?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买资料,请教专家,捕捉信息,寻访“钱”踪。东西两山的土窑洞里,古董商贩的地摊旁,常常是我走访的地方。面对绿锈红斑的古钱币,不由我惊喜异常。那时,人们对古钱币不是很在乎,或者当废铜来卖,或者一元一个随你挑我的一些较珍稀的古钱,大多是这样挑来的。时间一久,不少人都…  相似文献   

6.
追思林斤公     
正与我关系密切的短篇小说圣手林斤澜先生生于1923年,到2003年已是80高龄,进入“公”字辈,可我没有福分叫他一声“林斤公”。1997年我从温州师专(后升格为温州师院,现更名为温州大学)中文系调入音乐系,后工作到2001年退休,2006年中风,卧病不起,与他隔断联系。2009年4月突然传来林斤澜先生因患心脏和肺衰竭在北京同仁医院仙逝的噩耗,令人悲痛。近日翻阅陈年日记,与他相处的日子,历历在目……1976年“四人帮”倒台,万众欢腾。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农场     
朱建华 《老友》2012,(2):16-16
参加工作前,我曾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安福分校读书和劳动,3年的劳动生活让我学会了许多蔬菜种植方面的常识。退休前,我就梦想着以后能找个地方种点蔬菜和花草,过上惬意的田园生活。这个梦想在我退休后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未退休前,我看到单位的老同志手捧着《老友》杂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我要是能捧上《老友》那该多好呀!2001年1月,我退休了。我终于实现了每月  相似文献   

9.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退休14年了。14年来,我生活充实,精力充沛,心情愉悦,身无大疾,谁都说我比退休前容颜亮丽,体魄壮实。这主要得益于我的人生第二春有"三招":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邱文盛 《老友》2014,(7):44-44
20世纪末,我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刚退休那前10年,因为有事做,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屈指一算,我已经70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活到古稀之年,还算满足,但是听闻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你自己去"的说法。此话听起来似乎危言耸听,但仔细想想,我又不能不感到恐惧。说实在的,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哪一个不想多活几年,多看看世界。为了能健康地多活几年,我四处寻求健康长寿之道。2010年春,我慕名到省老干部保健协会举办的保健课学习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新天地》2007,(7)
我已退休两年。在退休初期的一两个月内,感觉还算可以,因为当时从主观上有一种放松的想法,认为退休了,没有工作压力了,精神上没有什么负担。然而,时间稍长一些,就有了变化,逐渐产生了失落感、空虚感。这种感觉越积越深,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雍兴中 《百姓生活》2014,(12):10-11
2014年中秋,范松青自费出了一套书——《我为反腐鼓与呼》,上中下3卷,130万字,是他过去在广州市纪委工作近10年所撰写文章的合集。"有读者说,这是中国反腐败第一书。"范松青将书送给了几位纪检系统的朋友,得到的评价让他感到安慰。此时出书,已不仅是退休前的职业交代,他更希望让人们注意到:财产公开等不得,也慢不得了。  相似文献   

13.
周诺盛 《老友》2011,(7):56-57
"顺其自然来养生,量体裁衣去锻炼。春夏秋冬遵天时,动静结合享天年。"这就是我退休3年来,通过学习养生知识和借鉴别人的养生经验,写成的自我养生打油诗。  相似文献   

14.
在接触中医前,我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当了30年人民教师,我怎么会在退休后转行做起了保健医呢?其实,我小时候有两个愿望:一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08,(7):68-68
我与《山西老年的》情缘退休前就听朋友说过《山西老年》是本不错的杂志。2001年我退休后,单位老干部科也为我订了一份,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结识《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16.
肖秋生 《新天地》2016,(8):20-21
天津市河西区101岁的孙永年老爷子退休前是天津钢厂的财会干部,跟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101岁了,头脑还很清楚,尤其对数字和算账,依然“门儿清”。女儿买来水果蔬菜,他问多少钱一斤?买了几斤?他立马就把钱数说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苏谦 《北京纪事》2016,(6):88-90
一个封面改变了我的生活 从中国矿业大学医务室退休的盛瑞玲,在62岁时遭遇过一场车祸.那时,她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身体活动不便,在家骨头汤、鸡鸭鱼肉的一通滋补.腰伤痊愈时,体重由原来的96斤猛长到了126斤.后来糖尿病又不请自来.  相似文献   

18.
刘彪 《老友》2012,(6):65-65
我1998年退休,今年76岁,身体尚健,思维清晰,腰板硬朗,头发虽白,但精力充沛,读书写作,不觉疲乏。同事问我:"老刘呀,你不像七旬有余的人啦,有何健康秘诀呀?"说来惭愧,涉及健康之道,我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谈,只能将我追寻的"五乐经"简单介绍下,并祈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李响 《百姓生活》2013,(5):56-57
"山东大葱5000斤,江西金橘1000斤,白菜5000斤,萝卜5000斤,冬笋500斤,西湖龙井1吨,湘绣被面30条,枕套60个……"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访问,一个新生的农业大国,给一个天寒地冻的工业大国,送了一份非常特别的见面礼。从此,社会主义阵营中这一对大国,开启了40年的恩恩怨怨。两国互赠的形形色色的礼品,也是中苏关系起伏演变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胡逢掖 《老友》2012,(3):17-17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退休至今已经有15个年头了。15年来,我生活充实,心情愉悦,身无大疾,亲朋好友都说我比退休前更精神了。这主要得益于我安排晚年生活有“三招”:工作、写作和垂钓。先说工作。退休后,历经坎坷、劳累一生的我本想好好享受一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全新生活,不料我刚退休.县老年体协领导便请我担任县直党政群机关老年体协分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