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回顾彭燕郊七十年诗歌写作历程,从"抗战写作"、"七月派写作"、"狱中写作",到"潜在写作"、"归来者写作"、"晚年写作",我们看到,彭燕郊几乎参加了与新诗成型之后的现场,本着"终点也不是结束"的旋梯思想,他朝着永无止境的艺术方向挺进,在每一个时代的浪潮中都留下了自己多元化的声音与思考。在这条曲曲折折又异彩纷呈的诗歌脉络上,彭燕郊一直都坚持着以大地为底色、以旅途为变奏、在"回归"与"流浪"的复调中寻找精神家园的诗歌吟唱。  相似文献   

2.
秋露 《中华魂》2013,(10):16-17
多少年来,在人们的眼中,"5·12"就是国际护士节,护士就是在医院为病人打针上药的医护人员。尽管孩童们怕见到穿白大褂的护士,甚至有的成人也怕打针,但护士这一形象却越来越完美、高大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3.
在米切尔看来,并没有所谓"原象"或"无中介视像",也并不存在超越于意识形态的所谓"科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所谓"真实的形象"。可以说,米切尔提供了一种能够更为辩证地看待形象的思考方式。以这种思考方式去考察相关观念和行为模式,才能够发现关于形象的更为客观的"现实",即:一切形象都是意识形态形象。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雅·鼓钟》的题旨,或以为是"刺幽王",或以为是昭王南巡之作,更多学者因诗之背景的缺失而付之阙如。幽王、昭王云云,于史无征,于诗意不合,纯属附会。从诗中"淮水汤汤"、"三洲"、钟、鼓等名物描写入手,结合淮河在安徽境内水道狭窄、又多曲折的河道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首因淮水泛滥而祭祀禳灾之诗。  相似文献   

5.
胡承霖精神与“大别山道路”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承霖精神是服务"三农"的创业、创新、创造精神,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的主要内涵是面向"三农",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把握胡承霖精神与"大别山道路"的内涵,必须走进"三农",艰苦创业,人才植根江淮大地;立足"三农",科学创新,研究做在田间地头;献身"三农",不懈创造,实践成就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6.
江崇文 《老友》2011,(6):57-57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读书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医治愚笨,增长知识,而且使人在理性指导下,获得精彩的人生,使英年不至早衰,有延年益寿之效。老年人读书更是益寿之方。  相似文献   

7.
继2008年和2012年两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之后,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于今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如果说前两届造型艺术新人展最引人关注的主题词分别是"探索·创新"和"融合·超越",那么,本届造型艺术新人展最引人关注的主题词则是"新思维·新空间",旨在鼓励青年美术家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创意,使更多的青年美术作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出新、创新。  相似文献   

8.
桐子是梧桐树的果实,民间常见,具有食用与药用价值。桐子是凤凰之食;文人食用桐子,不仅疗饥,亦且明志。梧桐果实离离,《诗经》中用以比喻君子的嘉德懿行,也比喻女子的繁衍生育。桐子易于繁殖,"桐实生桐",《越绝书》中用以揭示遗传规律。桐子成串下垂,鸟雀栖息于梧桐,以桐子为食;"桐乳致巢",《庄子》用以说明因果关系。桐子、梧子与"同子"、"吾子"谐音,南朝乐府民歌用以抒发爱情心声。桐子的实用价值与文化意义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乔家大院"作为晋中地区的文化瑰宝,长期以来仅仅是作为一种"形象"存在,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而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出使大院成功转化为人们心目的"印象",成为眼球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在从形象向印象转化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创意",而提出这一创意的却不是"乔家大院"的运营者,更非出于对"乔家大院"作为一个产业运营的考虑,而恰恰在这里彰显了我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诗经.常棣》诗颂扬兄弟情谊,认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兄弟重于朋友;同时又提出"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即朋友重于兄弟。对于此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观点,如朱熹等人已有"悖理之甚"的批评。其实,兄弟与朋友,孰轻孰重,未可一概而论。兄弟关系乃"天合"血亲关系,当我们处于"死丧"、"外侮"之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时,兄弟胜于朋友;朋友关系乃"人合"关系,当我们在精神上处于孤独、苦闷之际,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和倾诉时,朋友胜于兄弟。《常棣》诗正是对兄弟、朋友关系的此种特点的形象化反映。  相似文献   

11.
或以为《文选·赋》"物色"类包括草木赋。此说似是而非。误解或由三个原因所致:未辨明"物色"之词义;《文选·赋》有"物色"类而无"草木"类;以为《文选序》与《文选》二者所涉赋类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文选·赋》"物色"类不含草木赋。从南朝"物色"词义看,"物色"类不含草木赋;《文选·赋》不立"草木"类,非"物色"类包含了草木赋,是先梁草木赋无昭明认可的好作品;《文选序》与《文选》二者所涉赋类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为十二生肖之一,又为"六畜"之一,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少都与"马"有关。 八卦起源与"龙马" 解读《周易》生成的版本之一是"龙马负图"。《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龙马负图,洛水神龟负书,伏羲看到后萌生灵感,效法创造,于是闪射出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八卦",龙马与八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龙马即地马;故《周易》乾卦以"龙"为喻象,坤卦以"马"为喻象。干宝释曰:"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爻,坤以马象";《春秋说题辞》曰:"地精为马"。《周礼·夏官·廋人》曰:"马八尺以上为龙",总之,天上的龙对应着地下的马。随之,由龙马负图,又演绎出了"龙马精神"——一种奋发向上、奔腾不息、一日千里的中华精神。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中国东北经济门户的海关也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日本通过操纵伪"满洲国",向各海关派遣日本顾问和封锁税收,将积存各银行之税款没收,以"优越力"驱逐各关税务司,强制接收各关。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所代表的英国等国对日实行的"绥靖政策"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均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之后,文章概括的指出儒家所重在"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道家之所重在"尊道贵德、慈俭虚靜、自然无为",佛家之所重在"悲智双运、涅槃寂静、缘起性空"。进一步言之,儒家重在"仁",他著重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开启主体的自觉性,是"我,就在这里"。道家重在"慈",他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是"我,归返天地"。佛教重在"悲",他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是"我,当下空无"。之后,文章对于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之诠释做了大略之理釐清,并因而对于"道、德、理、性、气、情"及"志、意、心、念、识、欲"等做了话语的转化,试图呼吁本土心理学的辅道学之可能。  相似文献   

15.
新疆达瓦孜(高空走索)传人阿迪力于5月3日起在鸟巢开始60天的高空生存挑战。"大鸟巢"上空架了一个"小鸟巢",陪伴阿迪力"这只雄鹰"的是两只鹦鹉。5月7日报纸消息,呆在高空环保小屋的这两只鸟不见了。更不幸的是,北京春天的大风吹漏了小屋,也吹肿了阿迪力的头,使得具有超极限平衡能力的他"走钢丝像在做梦一样"。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经籍志》载记失误颇多,后世已多有校补,本文就其史部再考四则。《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皇典》五卷,丘孝仲撰。""丘孝仲"应作"丘仲孚"。《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朓撰。""谢朓"应作"谢朏"。《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有:"《海岱志》十卷,崔蔚祖撰。""崔蔚祖"应作"崔慰祖"。《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谱牒类"著录有:"《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撰。""裴氏家记"应作"裴氏家传"。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图文之争",实质上是语言与图像两种符号形式在表意领域的"特权之争"。身处现代媒介环境,文学的传统"领地"受到了图像的全面冲击,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而图像则在许多意义领域取得了优先表达的权力。有人据此认为,文学已经成了图像的"附属物"。若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图文之争",就会发现文学虽然退守,但其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依然存在;凭借着语言符号的"范式坚守",文学得以与图像展开"对话"。扩散着的"文学性",是二者对话与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演进,从建国初期"提倡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到改革开放初期确立"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1991年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2000年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从2006年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接轨和融合的演进过程。从"节制生育"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人口道路建设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模式是一种以师生精神交往为基础,把教育教学活动视为师生共在共构、互通共通的行为方式。哲学教育实施这种模式应采取互动、体验和对话的策略。师生互动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互动,促成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体验作为哲学教学"转识成智"一个环节,要通过建构"体验情境",从中检视主体的哲学思维,领会哲学教育文本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对话有多重多样性,师生主体间对话应强调互识共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世纪晨星",不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模式,而且领军现实主义小说的勃然兴起。她的作品虽然总是围绕着中产阶级三、四户人家的生活和思想,但时代赋予创作者的使命仍然在她的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社会剧变给人们心理和信仰带来的强烈冲击正以讽刺幽默的笔法无比真实而细致的展现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