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摔伤后致股骨颈骨折。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短缩畸形,活动受限。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尽快康复,重新获得生活上的独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 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方地区119例中老年髋部骨折常见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9例,设计“髋部骨折易患因素调查表”,分析和统计他们各种易患因素,并与125例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未发生髋部骨折中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老年髋部骨折组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坐位工作例数、腰部症状例数、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受教育时间、经常锻炼例数、嗜饮牛奶例数均明显少于后者(P<0.01,P<0.05)。结论文化程度低、偏瘦、吸烟、缺乏锻炼、家族骨折史、糖尿病史是我国北方地区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方法使用CPM及各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过程注意患者的心理康复。结果本组病例均正常出院,经过两年随访,优良率为90.2%。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经过科学的康复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因年龄大了,骨组织疏松脆弱,关节僵硬,肢体活动时灵活性和代偿能力较差,常因轻微的外伤就会发生骨折。其中以股、颈骨骨折的概率最大。如果老年人跌倒或外伤后,感到髋部痛,活动患肢时,髋部疼痛加重,就应想到有股骨、颈骨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骨质疏松,适应能力下降,受到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前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又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至今还存在着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缺血坏死这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加上老年人常常夹杂有诸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差,脑血管病等重要器官疾病,使临床处理更加复杂。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将逐步上升。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无论在临床医学和社会学方面都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外伤中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桡骨头属于肘关节结构"稳定环"前柱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传导应力和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具有防止肘关节后外旋转不稳的作用。由于肘关节解剖关系复杂,若肘关节外伤后治疗不当常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功能不良,甚至永久性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大的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对于无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通常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对于移位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多采用松质骨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本科收治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3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50~70岁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轻微跌倒即可引起骨折,而且由于该部位血运较差,易影响骨折愈合或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可以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我们目前主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现将两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作一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罗兴中 《老友》2014,(9):61-61
正《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5岁,女性,两年前高血压中风,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能站立慢步行走。但半年后,由于摔了一跤,造成左侧股骨颈骨折,治疗数月,疗效不佳。现在虽然大腿不红不肿,但疼痛却迁延不止,站立、睡觉翻身和上厕所都需要他人帮助。请问:我这样的病应怎样治疗?南康市彭××彭××同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比较多见的,特别是女性患者。因为女性骨质疏松出现比较早,故骨折的概率更高。你左侧股骨颈骨折已1年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样本髋部BMD(病例组为健侧,对照组为左侧)、颈干角(NSA)、左手握拳力;根据身高体重算出BMI;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判别方程:Y1=-8.802×X1 88.803×X2 9.936×X3 8.119×X4 2.634×X5 22.439×X6-691.647,Y0=-9.901×X1 93.959×X2 15.872×X3 8.045×X4 3.037×X5 23.533×X6-696.284;将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特异度为76.7%,灵敏度为86.7%,预测正确率为81.7%.结论通过判别方程能够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3±12分钟,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3±24分钟,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失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短期内无显著差异,但在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是指用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用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前的MNA-SF评分,16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正常61例(37.6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45例(27.78%),营养不良56例(34.57%)。所有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58例(35.80%),术后未发生谵妄104例(64.20%)。单因素分析: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年龄、术前MNA-SF评分、MMSE评分、Hb、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比例较高,其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2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2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的112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为91.07%,对照组为6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多在4~12周内愈合,而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多超过8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28.6%,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43.42%,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为82.14%,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护理措施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出现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颞下颌关节疾患中功能紊乱症较为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虽无定论,但是关节发响、局部疼痛及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则为口腔科医生所熟知。关节发响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响声临床上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是磨擦型,包括捻发、嘎吱声以及借助听诊器方能察觉的极为轻细的响声;  相似文献   

20.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者死亡风险提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方案较多,相关实践研究也随之增加。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临床治疗相关实践研究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对目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