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最新数据,选取我国四大板块26个省区的相关指标,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四大板块之间及其内部的人力资本差异程度,为制定实施区域人力资本投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海波 《统计与决策》2006,(12):120-122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深入研究区域联动效应及其转化机制,有助于理解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与联动规律,从而为科学调控区域联动效应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在量化识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联动效应的基础上,以四大板块为基本框架分析区域联动效应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板块经济特征,东部板块与中部板块之间以及东部板块内部、西部板块内部的辐射拉动效应已经形成;人口流动、经济特区的设立以及绿色发展差距的缩小均有助于推进区域间联动效应由虹吸效应向辐射效应转化。为使各板块内欠发达省份获取更多的辐射拉动效应,中部和东北板块可优先关注板块内部;西部板块可强化人口流动以及增长极对联动效应转化的推动效应;而东部和中部板块则应关注绿色发展差距对区域联动效应转化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98-200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统计资料,分东、中、西及东北四个区域,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对"十一五"期间各区域制造业增加值进行了动态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各区域2010年将比2005年增加值翻一番。  相似文献   

6.
收入极化是一种不同于收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现象,它说明了收入分配向不同的两极或多极聚集的趋势.文章采用ER极化指标测算2002~2010年全国收入极化测度,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收入极化的趋势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对中国31个省市2000年、2005年及2009年的收入极化进行了测度,并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其自身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各省标准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我国收入极化与人均GDP间一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两者相关性在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叠加区,定量评估该区域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发展驱动力,对深入研究制造业数字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ESDA分析2010—2019年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技术进一步研究影响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时空分异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19年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对该区域内不同城市群组团数字化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表现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团的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逐步提高,而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团的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逐步下降。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特征;在低生产效率边缘区域分布有若干高生产效率节点型城市,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和“极化”特征;数字化生产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正向外部效应。经济发展动力、互联网发展动力、移动互联网发展动力、服务业支撑力和信息技术投入驱动对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解释作用较为显著,驱动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数字化...  相似文献   

8.
张立建  李小银 《统计研究》2012,29(1):96-100
本文采用新公式,计算广州市1984-2009年城镇职工与社会从业者工资基尼系数,发现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并达到极化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垄断力量使得国有经济相对工资快速上升及其内部各行业工资差距快速扩大,对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极化现象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使得其它类型经济行业工资差距稳定扩大,对广州市工资极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分析四大经济板块和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差异程度.运用Super-SBM视窗分析技术着重分析了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绿色经济效率随窗口变动时的效率变化.之后运用变参数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从经济发展状况、开放程度、地区因素和自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考察它们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服务贸易模式,本文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影响效应,对于构建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区域经济格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行业-地区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区域制造业迁出,且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均能够增强这一作用效果。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只对区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迁出、东部地区制造业迁出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区域制造业迁出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视角出发,为加快制造业区域转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经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每提高1%,人均GDP将提高0.31%,其产出弹性系数高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23,(13):126-131
文章构建行业数字投入与各省份GDP和产业结构关系的数理模型,并利用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GDP和行业产出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多个省份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行业自身具有较大的产出弹性。(2)制造业数字投入对行业产出的溢出效应有明显的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其中北京、江苏溢出效应的均值较大;山东极化现象最为明显,其对其他省份各行业产出影响的差异最大。(3)江苏提升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水平对自身GDP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而西藏提高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非常微弱。安徽、北京、江苏、新疆、宁夏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的溢出效应较大,但结合直接效应来看,前三个省份的传统制造业增加数字投入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均比较有利,新疆和宁夏则难以依赖各地制造业数字投入变动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筛选了一组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了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制造业中28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排序。最后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国内外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经验,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选取了2004~2009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存在规模不经济,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规模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要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普遍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国内外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经验,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选取了2004~2009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存在规模不经济,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规模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要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普遍改善。  相似文献   

17.
洪兴建  董君 《统计研究》2020,37(9):24-33
鉴于现有多维极化测度方法未能体现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引入余弦相似度,并基于相对剥夺理论提出了新的多维极化测度方法。该方法还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能够分析每个维度及其变动对多维极化的贡献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从收入、财产、交通通信支出和受教育水平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之间的多维极化。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长期多维极化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交通通信支出和收入三个维度的极化效应是主要原因,而财产极化效应不利于多维极化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熵模糊物元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熵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合理论和欧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青岛市大中型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将制造业各待评年度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元,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通过计算欧式贴近度,结果实现了青岛市各年度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的识别与排序,表明该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实现四大经济区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均衡转移,从而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同演进.文章基于偏离-份额分析Dinc-Haynes拓展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对照这一目标,我国正在进行的就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动因是积极的.但是,在四大经济区域之间,就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正在拉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服务型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从时期、产业和地区三个角度对服务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收敛性检验,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TFP变动的因素.研究发现:服务型制造业的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呈绝对β收敛趋势,但技术进步指数具有绝对β发散性;细分产业间的绝对β收敛性明显;服务型制造业在区域上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性,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绝对β收敛速度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条件趋同研究表明,行业规模、盈利状况、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等是形成服务型制造业TFP行业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影响力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