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咨询与决策》2014,(8):20-21
近年来,恩施州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鄂政发[2014]24号)下发后,我州及时进行了学习宣传,把全州上下的思想统一到了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着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为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就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1月3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通知要求国土部门按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机制和长效机制。福建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作为我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提高其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今天,召开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座谈会,主要是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鄂政发[2014]2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研究部署下半年全省国土资源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决策与信息》2008,(1):76-76
针对国务院目前发布《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很大,国土资源部已经制定出相关监管措施,并将尽快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5.
《咨询与决策》2014,(8):14-15
襄阳当前正处于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快速发展期,而土地利用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载体。就在襄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攻坚时,省政府出台了鄂政发[2014]24号文件,即《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为襄阳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明确的目标及路径,将有效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14-15
国务院2008年1月下发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公布,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下发了《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7.
《咨询与决策》2014,(8):16-17
近年来,荆门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土地阐门,充分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供地率,大力推进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荆门市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鄂政发[2014]24号,以下简称24号文)的有关情况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8.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25):14-15
6月17日,国土资源部在广东省召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会议。会前,国土资源部已正式批复《广东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工作方案》,再次给予了广东在土地管理利用方面的先行先试权。广东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情况及《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宜昌市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把实施节约优先战略作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于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不断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力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宜昌市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47亿元,工业总产值2218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缓解其与土地供需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已成为监控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西灌阳县为研究区域,以2005年土地变更数据及各种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全县各乡镇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提出节约集约措施及政策建议,为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面对“资源硬约束和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应城市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探索建立了行政主导节地、联动推进集约、加压倒逼支撑的用地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新路子,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大连全域城市化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是实现全域城市化的基本保障。大连市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大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分析,提出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对策:统筹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多措并举,保障土地利用需求;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全程监控,健全土地利用监管;发挥市场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基层合法合规用地意识淡薄,随意承诺用地现象严重。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土地调控政策和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许华军 《经营管理者》2013,(28):159-160
近年来,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大开发、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根据市委、市政府"在袍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试点"的指示精神,严格按照使开发区土地多起来、高起来、活起来、规范起来"四个起来"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9):11-11
作为“土地经济”的排头兵,杭州市却日益陷入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和用地效率不足的双重困境。为此,杭州市分层次确立了“十六字”节约集约用地改革方针:锁定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开启了节约集约用地“突围战”。  相似文献   

18.
《咨询与决策》2014,(8):12-13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武汉尤为重要。武汉国土面积849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四分之一以上。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规模推进,新城区城镇化步伐加快,需要大量建设用地;武汉工业倍增,今年全市要实现GDP过万亿,2021年要实现翻番,过2万亿,需要增加工业用地。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我们在3200多平方公里的都市发展区,规划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控制了大量土地;用地的多种矛盾叠加,给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9.
要闻速览     
《决策探索》2008,(1):7-9
国务院通知要求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中纪委、中组部明确“十个严禁”加强换届工作督导;中组部、公安部联合通知要求登记暂住人口政治面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不跟考核处罚挂钩  相似文献   

20.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