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国策共同推进了滇西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既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成为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从旅游资源的显像层次与开发难易度视角进行分析可发现,滇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许多属于具有层次隐藏性、空间隐蔽性、内涵隐秘性、结构隐形化特征的隐性资源。欲充分利用乡村隐性旅游资源,需系统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显性化”开发路径框架,即“突破层次隐藏:识别多层次资源价值,赋予隐性资源表达载体”“打破空间隐蔽:借力区域化发展政策,打开镇村联动发展格局”“呈现隐秘内涵:推动互联网旅游模式,促进隐性旅游资源形象可视”“优化隐形结构:构建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强规划先导赋能作用”的综合策略。文章以秀山村为实践案例,探究与印证规划策略的适应性问题,以期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2.
周建梅 《职业时空》2008,4(9):195-195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旋律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异军突起。南昌市旅游业乘着“中国乡村游”的春风,凭借自己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狩猎、漂流、探险、“农家乐”等特种旅游产品。同时,各县区也将积极结合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推出“生态乡村游”、“人文乡村游”、“红色乡村游”等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佟建波 《职业》2022,(8):37-40
本文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针对广西农业农村人才需求情况,以广西农业农村厅厅属职业院校为例,深入调研广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广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职业教育“四组合”发展模式的设想,即提出农村职业学校、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职业教育集团、涉农生产实践基地(企业)相组合,实现“政行校企”相融合,增强涉农类专业吸引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广西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强化“三农”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方法核心能力与社会核心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4.
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坚持“富教合一”的方针.在教授农民致富方法.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金融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农民进行自治意识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乡村建设模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振兴是当今国情下的大势所趋,自2018年开始,中共中央就已通过“一号文件”连续部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历史任务。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从“脱贫攻坚”阶段正式进入了“乡村全面振兴”阶段。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时至今日,我们虽然摆脱了绝对贫困,但为确保精准扶贫的建设成果,还必须做好衔接工作,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因此,乡村振兴仍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探索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思政能对改进教学、优化人才培养等贡献价值。遵循“德性由习惯造就,信仰在环境中生成”的规律,明确本课程思政建设旨在扩充课程学习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培养职业知识、技能、道德协同发展的人;以“有大先生志向和新时代人才格局”为主线构建“一体五面”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思考蒙台梭利教学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共生的思政元素集合;创设“四体三融一主导”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主张依据目标与情境灵活选用恰切的课程思政育人方法;重在营造富含思政意蕴的课程实施环境。希望借此推动课程思政理念落地,为教育强国助力。  相似文献   

8.
《公关世界》2024,(4):5-9
<正>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阐明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绿道建设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以广东增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健康、休闲等话题,使得绿道研究、乡村旅游研究等具有生态特性的话题日益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乡村旅游开发与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对广东增城市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与策略梳理、成果与效益分析、以及对增城模式创新性的总结,探讨了绿道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二者互动、互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打开了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的新局面,由“乡村向城镇单向转移”逐步向“城镇乡村协调发展”转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 2 0世纪 2 0 -3 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 ,曾掀起一场规模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 ,参加团体达七百多个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千多处实验点。其中包括晏阳初的“河北定县实验”、梁漱溟等的山东 (邹平 )乡村建设研究院 ,以及陶行知、黄炎培等前辈的可贵探索。这些乡村建设方案及试验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及所体现的实验精神 ,对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 0 0 3年 7月 ,在 70多年前晏阳初先生进行“定县实验”的旧址 (今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 ) ,历史上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被重新挖掘、继承与发扬。中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以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由此可见中央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决心,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本文笔者结合施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模式及路径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比晏阳初稍晚一些,梁漱溟也开始了他的改造农村社会的工作,并称他的工作为“乡村建设”。尽管同属于农村社会工作的范畴,梁漱溟的着眼点与晏阳初有着不小的区别,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由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山东省的邹平县开展的,所以被称为“邹平实验”。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聚落在退耕还林与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基于传统社会关系形成的聚居形式难以适应并逐步衰落,需要协同时空间变化,实现韧性发展。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研究小流域乡村聚落空间韧性,构建“拓扑仿真—韧性评估—空间优化”的研究框架;以汃河流域为例,基于社会网络对乡村聚落从现状到未来的多种演变趋势仿真,通过复杂网络指标对聚落空间韧性评估,并基于韧性评估结果对流域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最终确定了区域村镇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划分6类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分类引导建议。近期行政村数应为29个,人口约为3.89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466.7 hm2;远期行政村数应为23个,人口约为2.91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349.5 hm2,并形成“交通廊道乡村带+特色小镇”的理想空间形态。研究成果解决了在复杂变化中揭示乡村聚落空间韧性的科学问题,可为小流域乡村聚落韧性评估与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2项重点任务概括为“183”行动:“1”就是制定1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其中多项内容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张琼  宁波 《公关世界》2023,(3):49-51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因此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之间在逻辑上具有相通性,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红旗渠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精神引领、鲜活教材和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9.
牛家满 《职业》2022,(6):34-37
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具有独特的目标任务、内容和研究价值。本文细化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任务路线图,聚焦《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目标任务研究,阐述如何在质量提升、立德树人、“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有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落细、见效,为“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提供教科研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庆招 《公关世界》2023,(16):24-25
<正>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开平,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更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开平如何因地制宜盘活特色资源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近日,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开平以“邑美侨乡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