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港城关系与港口城市转型升级研究——以新加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港城关系的梳理,分析了港城关系演变特征、港城腹地发展类型、港一城经济互动等理论,通过新加坡转型升级中的港城关系研究,发现新加坡不存在港城关系演变中的自增长效应阶段。新加坡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伴随着港城关系的改变,从初始联系——相互联系——集聚效应。港口城市新加坡转型升级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苗丽静  郭小楠 《城市》2019,(3):47-56
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备受关注,而如何实现二者的互动则更为重要,这关系未来我国城镇化整体的运行质量。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互动机制进行诠释,从有产无城与城镇化高成本并存、有城无产与城镇化低收益并存、产城割裂与城镇化低效率并存三大层面分析了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相互影响中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镇化经济力,完善城镇配套功能,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及强化城镇化中的市场化建设等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互动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已有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三方面构建了由33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2014年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对珠三角9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产城一体,是最近几年江苏、四川、湖北和安徽等省的一些市县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创新路径,目前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同,认为它是新型城镇化的可行之路。其中,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早的探索,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折射出产城一体发展的某些规律。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若干启示,以期对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栋 《城市观察》2014,(3):118-125
本文从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背景着手,以制造业名城佛山为例,分析历年来佛山城市定位和产城人融合战略的演进,并在实践中探索"1+2+5+X"城市组团模式下人与自然生态、文化科技和谐酿成的三湖模式、佛山新城模式等成功做法,揭示了产城人融合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度探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必要性和产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寻求创新PPP模式与产业新城运营的结合点,全方位、立体化解析产城融合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片区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同时以中交集团成功中标的温州高铁新城为实践,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PPP综合开发项目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陈曦  徐灵 《城市》2015,(5):43-47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演变为证明现代文明实现推进的一种手段,城镇化的“质”与“量”发展速度是否一致逐渐成为衡量城镇化进程的标准。笔者对城镇化质量发展内涵进行正确的理解,客观的选出科学、系统的城镇化质量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后,通过客观权重赋权法对各指标与现代化的目标值相比较做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是相对于产城分离的产城关系模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新型产城关系,当前,对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情况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新阶段指导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在梳理产城关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从工业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产城关系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突出了以人为本、 创新驱动、 生态文明理念在产城融合评价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驱动下产城关系的"新"特点,对各地区编制产城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振宇 《城市》2016,(2):55-59
产城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各地发展条件差异较大,采取同一模式不切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模式势在必行.适当划分产城融合模式类型,对地方政府开展实践具有引导作用.各地宜针对实际条件合理选择可借鉴、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类型,围绕主要导向,实施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景国 《城市》2013,(7):7-10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并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一项任务单独列出。近一阶段,社会各界热议城镇化,讨论多集中于城镇化推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增加住房需求等。房地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则是城镇化将为楼市带来新契机,为房地产企业带来大商机。但  相似文献   

11.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2.
段禄峰  岳路 《城市》2021,(11):17-25
笔者基于现有新型城镇化内涵及评价的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城乡协调和生态环境四大准则层的13个指标,对我国部分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及发展特点,为我国更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明斗  曲峻熙 《城市》2016,(12):16-20
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效率问题,有效地提升城镇化发展效率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适应新常态要求具有关键性意义.笔者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及其效率的分析,系统阐释了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提升的响应机制,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提升将是实现由数量至上到效率至上、 由城镇优先发展向城乡协调发展、 由非均衡型向均衡型、 由产城割裂向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化转变,并据此从发展道路、 空间结构及功能建设等层面提出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提升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玉玲 《公关世界》2023,(22):111-1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高校工科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甚至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本文试图从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实践完善产教深度融合的“N+1+N”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基于企业认知学习、校企协作订制班、企业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为推动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是制约该区域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安平县域农业产业化在驱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不足,就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支撑、农户组织化程度、政策体制改革、综合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培养数量、人才类型、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禹贤玥 《职业》2022,(8):72-74
产教融合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推行产教融合与各类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各中等职业学校也顺应社会需要,积极倡导产教融合,但对于会计专业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会计实务操作的效果一直不太明显.本文旨在根据当前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现状,探索在会计实务操作教学过程中实现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切实提升会计实务操作的教...  相似文献   

19.
黄金玉  杨春华 《现代交际》2013,(12):175-175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培养数量、人才类型、专业结构、师资队伍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节点,肩负着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口拦水坝的重大责任。当前,小城镇亟需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为此,应着重从加强规划布局、推动强镇扩权、建立投融资机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面鼓励和支撑小城镇走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