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养老服务业是各类服务主体围绕老年人需求所开展的各类服务的综合。当前,上海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老龄人口总量大,养老服务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要与培育养老文化相结合、与养老保障相结合、与住房政策相结合、与医疗护理相结合、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要通过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计划和制度的建立,推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强化社区居家养老,积极扶持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失能老人众多,由此产生的失能老人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日益严峻。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研究Y市的相关资料,探析医养结合模式下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体系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资源利用率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提出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如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在美国,根据养老机构的不同功能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24小时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第二类为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4.
10月24日,江西省瑞金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中心的呼叫热线2521000正式启用。 瑞金市是赣州市所辖的县级市,老年人口达到8.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21%。瑞金市在不断强化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让那些进不了机构养老的困难老人和不愿意离开家庭的老人依托社区实现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5.
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20年的浙江省来说,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数量紧缺、素质不高已经是积久的问题,随着有护理需求的老人日益增加,这一问题越来越不容小觑,而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浙江省的应对之策也日臻完善. 日前,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奖补办法》、《关于做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的通知》.三个文件分别从奖补提升职位吸引力、再教育提升职位含金量、进社区进家庭提升护理普及度的角度打造养老护理员梯队,分层培养,深入挖掘职业潜力,从而在服务上无缝覆盖所有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3.3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4.72%,其中80岁以上老人5229人,占老年人口15.8%,低保和低保边缘老人924人,空巢独居老人5303人,残疾老人1128人.2012年以来,龙湾区通过提升原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功能,整合改造村办公楼、闲置校室、集体用房等资源,先后投入1500万元,成功打造2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率先在全市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7.
《老龄问题研究》2007,(7):49-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颁发已有十个年头。为保障《老年法》的实施,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依法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使老年人共享家庭安祥幸福,社会平安和谐,下面就我们调研情况,对修改《老年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51-51
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总的可以归纳成“在宅服务”和“设施服务(即在养老机构接受全方位的服务,并在那里安享晚年)”。日本政府更为鼓励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所谓“在宅服务”,并为之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服务,如家庭护理员上门对卧床老人进行包括身体护理、家务以及生活咨询服务;定期早晚用车接送老人到设在养老院里的或单独设立的“日托护理中心”,对他们进行包括入浴、用餐、日常生活训练、生活指导等各种服务;把老人暂时送到养老院等机构接受短期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3,(11):17-17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在2013年全国政协的提案中称,面对千万失能老人和独子养老的局面,社区养老势在必行。社区养老,既能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等多种服务,也让老人们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面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趋势,未来我国对社区养老的需求将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0.
回顾西方社会服务,特别是老人的社区照顾护理服务的发展道路,它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模式,对我们的社区老年照顾服务的发展,无疑具有哲学理论的启示以及实践运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厦门市老龄办、文明办、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团市委、老年基金会、红十字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情暖空巢”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关注、服务空巢老人的帮扶工作已在厦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2年8月,广州市已全面完成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任务,同时,部分镇已建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广州市共有150个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运营,2012年市、区两级财政总投入达28t亿元。中山市也已实现镇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专业社工全面介入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的社会工作。到2012年底,佛山市顺德区10个镇(街道)也已实现每镇(街道)均建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工服务站点,逐步让社工服务覆盖到全部村(社区)。深圳2012年投入1亿元资金,已建成200余个社区服务中心。在东莞,2012年,政府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纳入为民“十件实事”,市财政设立了40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2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一半以上的社区(村)都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目前东莞已有50多个市级试点。  相似文献   

13.
对一些影响长远的问题作出适度超前的规定,增强法律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从立法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为未来从容应对老龄化赢得战略先机。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以全票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法》)。本刊记者就《老年法》修订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于建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天津市南开区老年社会保障问卷调查,在描述和分析目前天津市南开区65岁以上老人经济保障、日常生活保障、精神保障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对各种照顾资源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目前65岁以上老人在获得来自家庭方面照顾资源的同时,正在逐步地获得来自包括邻居、街道和居委会人员、社区医护人员等社会方面的照顾资源。老年人的家庭和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在老年人照顾方面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社区在老人照顾的某些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供给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多元主体参与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空巢老人的供给存在家庭功能弱化,有效供给不足;供求信息不对称,供需错位;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服务主体意识,提高服务的精准化程度,构建多元主体服务网来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发展,失能失智老人的规模和比例也随之上升。到失能失智阶段,很多老者的养老离不开医疗和护理,目前来看,大概有住院式、社区式和居家式三种“医养护理模式”服务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爱它到地久天长《湖南老年》创刊9年了,尽管因工作需要我调动过几个单位,可从未间断过订阅这份杂志。如今,我离休两年了,好多以前在职时所订阅的报刊都放弃了,可我却留着《湖南老年》。我发现,我的生.活离不开《湖南老年》,它言老人所言,为老人所需,为老人服务...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199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到今年10月1日实施整整一年了。这部《老年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门为保护老年人权益而制定的基本法律。她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贯彻实施《老年法》,对于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创造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对《老年法》的宣传和贯彻总的情况是好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地把IO月份作为《老年法})宣传月,运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共印发《老年法》宣传资料…  相似文献   

19.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25-26
2010年8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及5个配套实施方案,要求每条街道至少建立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市萝岗区联和街成为首个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街道。联和街道社区环境复杂,兼有现代社区、城乡结合社区、原始村落等社区形态,并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社区需求多元,属于典型的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  相似文献   

20.
《老人天地》2008,(5):41-41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吉安所右巷15号收费标准:1200~1500元服务特点:主要接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的老人。北京吉安老年护理院专门接收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该院院长陈孝诚说:最近几起瘫痪老人因护工疏忽烫伤致死的事件,说明护理不能自理老人是对一家养老机构护理水平最大的考验。护理这种老人,除了耐心、决心还要有技术和场所,这是一般家庭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