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浩  章颖 《城市观察》2023,(6):81-97+162
城镇化进程中的流迁人口如何与城镇地点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属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情感维度,应构成新型城镇化政策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地方依恋”理论,本文从“人—地”情感联结形成发展的观察角度解读情感维度的中国城镇化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认为,情感维度的中国城镇化进程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单位为中心的“人—地”情感联结建立与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2)既有“人—地”情感联结削弱与淡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3)新型多尺度“人—地”情感联结再建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处于“后单位时代”、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城镇空间重组的当代中国而言,如何以各级城镇为“新乡土”构建相对紧密的“人—地”情感联结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基于此,有必要将推进情感维度的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增强“地方依赖”、推进“身份融入”、促进“社交联结”和孕育“地方认同”四个维度采取系统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建国 《城市》2015,(9):3-7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行政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并形成最佳改革合力,以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长明 《城市观察》2014,(1):139-145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嘉  章车敏 《职业》2016,(12):53-54
新型城镇化给农村中职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新要求。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中职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提高,其教育管理要适应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本文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六个结合:在培养目标上应把服务于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上把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在育人策略上把因材施教原则与严厉关爱包容赏识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在管理模式上把规范的民主管理与柔性的生活引导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上把新型城镇化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在评价模式上以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为主体与多元综合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可定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以科学发展来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必须以人为本,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关注速度向提升质量转变,突出有效增长和品质提升,不断增强城市集聚、辐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所涵括的重视、尊重、关心、爱护人的核心是先进人类文化的组成。人文作为"重视人的文化"这一属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基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文视阈给予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引发的生态问题,使人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新型城镇化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把新型城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朝阳县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城市发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初,国务院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在河南省政府近年探索提出的"两不三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基础上提出的,其根本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张浩若 《城市》2014,(1):20-23
正一、引言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其本质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过程。与传统城镇化道路不同,其特点是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必须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补充中央大力实施宏观调控措施,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正逢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同时,该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1.
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条重要路径。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已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发展的主要载体,全面深化改革自然对城市体制也提出改革要求。这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中国城市体制历经变革,目前形成了以地域性建制为主、层级繁多,实行市管县、  相似文献   

12.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13.
齐骥 《城市观察》2013,23(1):96-10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实质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过程。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展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大北郊作为以金属器加工制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生产者集聚的生活社区,其成型、变迁和发展,是基于文化自觉的城镇化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4.
钟真 《城市》2016,(5):29-36
就地城镇化和县域城镇化可以被解读为“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然而对于其动力机制的认知还需要多样化的案例支撑.另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人口流出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笔者选取辽宁省抚顺市及其下辖抚顺县这两个紧邻沈阳大都市的县市作为考察对象,以抚顺县总体规划和抚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并在2013年进行5年实施回访的基础上完成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并没有带动地区城镇化,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更导致了碎片化的“乡头村”模式,结果是抚顺县极低的城镇化水平;由于紧邻沈阳,抚顺市的服务业发展受到“排挤”,服务业需求被沈阳市吸纳;而抚顺县的发展也由于遵循市区带动路径,呈现出内强外弱格局,结果是有县无“城”的发展格局.未来,抚顺必须坚持产业转型战略和城区升级战略,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统筹协调,才能深化拓展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一、湘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一)湘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湘潭市借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风,享受各种政策优惠,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据统计,湘潭市2011年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三,城镇化率为52.08%。  相似文献   

16.
将包容性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提出“包容性城镇化战略”是一项重大理念创新.包容性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也是加快落实协调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实现形式.包容性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具有内在关系,包容性城镇化战略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即以协调发展理念为主线,为推动包容性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可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包蕾萍  吴岩 《科学发展》2013,(12):97-102
上海推进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上海"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同时也与上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呼应。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上海公租房政策对推动"人的城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强化了对非沪籍居民和中等收入阶层居住权的保障;有助于对工作者居住权利的保障;有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和谐、均衡发展。政府在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还须适度扩大规模,改变产权式保障的传统思路;从严实行进出筛选机制,鼓励向上流动;坚持运作市场化、社区社会化、政策政府化;关注产业布局,突出其人才属性。  相似文献   

18.
徐振强 《城市》2015,(1):55-57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为建筑工业的升级创造了战略契机.将建筑工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三型创新”思路转型,是实现建筑工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对接的关键路径.依靠新型建材原料生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通过“三产协同”带动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农村人口高质量就地城镇化;以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产城融合,高质量实现就业和人居的协同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居住空间的充分嵌套,既是建筑工业升级转型的捷径,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新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武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应坚持城乡一体,走城郊融合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转变方式,走绿色、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优化管理,走市场配置型的城镇化道路;提升服务,走功能互补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日本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庆新  张秋阳 《城市》2013,(8):34-37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