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冯翔  王媛媛  李俊 《科学发展》2021,(12):62-70
上海具有发展旅游业独特的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禀赋和消费市场优势,对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和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任重道远.按照"产品 营销服务环境功能管理"的顺序,上海应分重点分步骤有序推进,通过打造核心吸引物,找寻精准营销渠道,提升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品质,依靠城市大母体环境,加强交通连通性和舒适度,强调企业主体行为,加强政府协同合作能力建设,最终实现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2.
林昆勇 《城市》2015,(6):32-35
依托中国东兴万尾和越南芒街万柱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中越边境城市国际旅游岛,是加快中国广西旅游业与越南旅游业对接的重要渠道,是深化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基于中越边境城市构建国际旅游岛的条件分析,笔者探讨了构建中越边境城市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促进中越边境城市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构建泛北部湾城市旅游文化圈、打造泛北部湾城市国际旅游形象和实现中越两国边境城市繁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北水镇是司马台长城脚下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由IDG战略资本、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公司旗下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总投资逾45亿元人民币,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服务与设施一流、参与性和体验性极高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城市既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也是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工业生产为主,服务业落后。在城市规划和开发中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大都是以常住居民人口作为基础,很少考虑外来游客的规模数量,致使旅游城市功能残缺,对外来游客环境不友好。尤其是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大拆大建和推陈出新,割裂了城市文脉和历史传统的有机联系,成为国外设计师的试验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重新思考旅游城市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6.
卢飞  彭劲松 《城市》2021,(1):20-26
伴随重庆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传统粗放型、 分割式、 低效能的城市管理模式亟待改变,智慧城管建设是重庆城市治理变革的必由之路.重庆通过智慧城管建设,在促进城市精细治理、 智能治理、 应急保障和大众治理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智慧城管治理前端系统不完善、 治理中端信息不共享、 治理末端处置不联动等难题.需要从智慧城管治理前端、 治理中端、 治理末端着手,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治理的标准建设、 规章制定、 平台构建和协同机制,推动重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彭劲松 《城市》2011,(12):21-25
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拓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性质和终极目标来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结构。2010年,重庆提出以主城为核心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城市人口的国家级特大城市,重庆都市圈不断朝着巨型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卫星城市,有利于分担重庆都市圈内城职能,疏解主城压力,有利于完善重庆都市圈城镇体系,促进重庆大都市圈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城乡经济联系,促进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庐山风景区紧紧围绕建设国际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以规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内重规范,外树形象,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西藏时下正面对如何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之一,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文化;以旅游人文产品为主体,辐射带动乡村风光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与规划、注重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保护。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巴松措国家级风景资源现状,借鉴国内外管理体系、法律体系、经营运作经验与成果探索提炼出具有西藏特色的国家公园的保护、科研等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海华 《职业》2011,(23):127-128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策略。《意见》中明确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不仅将旅游业培育成城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更推进了城市建设、 功能提升和对外开放.笔者以上海、 北京、 西安为代表总结其主要做法,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借鉴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彭劲松 《城市》2017,(10):49-53
重庆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推进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城市之间的点对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战略深度与广度,实现城市发展的互利共赢.笔者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提出了重庆和中东欧国家城市在物流与贸易通道建设、产业链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创设、文化旅游交往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交流合作的相关路径和方案构想.  相似文献   

14.
正靠什么吸引这数亿人游河南?河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河南要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精品线路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著名的景区和优秀旅游城市。河南旅游将质变飞跃,吸引海内外宾朋入豫。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14,(1):64-71
2014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作为今年旅游宣传的主题,要求加大智慧旅游产品的建设力度,广泛宣传智慧旅游新理念。2014年,广西大力开展“2014中国智慧旅游”活动,南宁有幸成为我区智慧旅游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将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开展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聚焦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吴越文化等文化要素,讲好杭州故事,不断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吸引力。大力推进和深入开展城市总体营销,充分依托亚运会等各类赛会和节庆,积极申办国际展会和国际赛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推广“新消费·醉杭州”品牌。深化“世界美食名城”建设,积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方法论,完善国际化消费服务,努力创造人性化国际消费环境,全方位增强杭州城市消费经济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充分利用跨境电商优势,打造“买全球”和“卖全球”高地,吸引国内外人才旅居杭州。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夜景照明规划忽视城市夜景建设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避免步入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误区。本文提出将景观经济策略引入西部中小旅游城市的景观照明规划过程中,以夜景照明建设为契机,从市场化运作的景观照明设施布局、"点—轴"发展理论的重点打造、产业链联动发展的夜间旅游开发三个方面,实现城市环境品质优化、经济良性发展的双赢效应。并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进行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8.
乔丹  王庆生 《城市》2022,(12):38-47
基于网络文本数据探究网红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对网红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笔者以天津市五个网络关注度较高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网络文本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构建网红旅游目的地满意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高频词进行分析,将高频词与主范畴、范畴进行对应,归纳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网红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主要受五大因素影响,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旅游吸引物、真实性感知、配套服务设施、总体评价、出游动机。天津市网红旅游目的地总体满意度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可以从整合网络营销、培育网红旅游品牌、开发沉浸式旅游项目、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应以崇尚先进、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为引领;以打造世界级资本、信息、能源、资源流动管理的交流协商平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保障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包客创新风险为发展关键.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应是: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提高人口国际化水平;推进产业的服务化、提升经济全球控制力;建立人才荟萃之都,促进科技创新;引入国际组织,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重视海洋发展战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前景 1999年,全世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达6.57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550亿美元.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到202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将达16亿人次,全球旅游外汇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届时,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再经过20年的拼搏奋斗,中国将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