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卫华  杜静 《城市》2011,(2):35-39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布局由传统的空间集聚向城市扩散演变,工业遗产的损毁、变质甚至消失现象严重。当前社会普遍还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的特殊价值,大部分工业遗产徘徊在国家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指引当时工业进步文明的工业设备、厂房等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遗产.笔者应用专家问卷德尔菲法,判别出辽宁省工业遗产共48项,并划分8种工业遗产类型,分布于7个行业,为辽宁省工业遗产判定做好基础性工作,以期在东北老工业振兴的同时,有效、积极地做到明确实时保护、积极宣传工业遗产文化.构建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崔卫华  刘锋 《城市》2010,(6):38-41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的物化形式和载体。从1961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06年,共公布了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计2358项,其中近现代工业遗产只有22项,比重不足1%。一直以来,保护还是拆除工业遗产的争论从未平息,工业遗产的历史性和独特性使其成为承载城市历史文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巨大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下,  相似文献   

4.
杨宏烈 《城市观察》2009,3(3):175-180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可谓善待社会历史资源、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保持城市生机魅力与原真印记的科学文明之举。作为我国南方工业重镇,广州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创建自己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5.
对于遗产继承我们通常最多的是关注继承的内部关系处理。事实上,除了继承的内部分配关系外,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利益频频受害的现象。原因在于继承法在关于具体的遗产范围界定的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使得在发生争议时,可供遵循的规范及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剖析我国现阶段遗产范围的界定,对于遗产债务人利益保护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程程 《城市观察》2023,(2):123-135+163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成为诸多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构筑城市文化精神载体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托实地调研所获材料,对宁波渔轮厂这一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更新实践进行评估分析,并引入归纳了时代变迁下个体情感需求及社会基础变化的“新部落主义”理论,考察该工业遗产的城市公共空间转向是否与当下个体、群体的新需求步调一致,探究工业遗产适应性更新的亮点与痛点、可能与可为。宁波渔轮厂改造案例表明,通过结构及材料的再利用为“唤醒基础的共在”与“回应社会的本能”创造了可能,然而在介入新功能以构筑审美的邻近性上,其新业态、新活动能否重构大众的情感部落具有不确定性,且在演绎社会习俗以实现文化态的延续上,“在场”与“亲近”的吸引力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澳门的工业遗产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荒废和拆除的危机。针对澳门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的特点,提出澳门近代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方式。以益隆炮竹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针对益隆炮竹厂保护所面临的问题,结合遗产保护、居民休闲、旅游业发展与氹仔城市更新四大城市发展需求,提出适用于益隆炮竹厂以及其他澳门近代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突出文化特色、结合功能需求进行改造、借势宣传和植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期对澳门其他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具有普适性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力  霍金鑫  张瑶  徐蕾 《城市》2021,(7):44-54
笔者建立了一套完整、客观的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体系,以北京、天津和唐山为例对不同等级城市的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项目进行适应性评价,比较各指标的得分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城市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从城市产生之日起,文化便影响着城市,如今文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策略和趋势。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城市文化发展趋同,传统文化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是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之久的飞速增长。这期间,日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人文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关于保护人文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通过介绍日本近代化产业遗产的概况,特别是以大牟田三井三池煤矿和足尾铜矿为具体事例,总结和分析日本保护利用矿业遗产的意义和作用,以期发现对我国矿山城市转型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是一个地区人们社会心理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浓缩。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随着当今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民俗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地减少和消失,这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播十分的不利。博物馆作为地域文化传播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长期的积淀,因此在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博物馆这一重要的载体,实现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成功闭幕,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保护奥运人文遗产? 7年前,国际奥委会对北京评估报告的结论部分在指出了北京在交通、环境上的不足后,写下分量最重的一句评估:“在中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这个“独一无二”正是北京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崔卫华  王之禹 《城市》2017,(11):71-79
笔者利用发生学和实地调研方法梳理甄别现存保护完整的中东铁路遗产,共确认中东铁路大连支线遗产数量为22项,并根据遗产在中东铁路工程系统中技术价值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中东铁路工程性遗产、 中东铁路工程相关性遗产以及中东铁路衍生性遗产.综合运用GIS相关最邻近点指数、 基尼系数、 不平衡指数、 连接度指数和通达性指数一系列测度方法,从而揭示中东铁路大连支线遗产的总体空间结构与联动特征.研究发现:一是总体空间结构上遗产呈强聚集形态,其中不同类型的遗产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特点,中东铁路工程性遗产点呈均匀形态、 中东铁路工程相关性遗产点呈强集聚形态、 中东铁路衍生性遗产呈弱聚集形态.二是通过空间连接度分析可知,目前遗产分布的空间网络已趋于环网型,但尚未成熟,有待改善.三是通达度测度显示,68.18%的遗产通达度指数低于平均值,表明市区内遗产的空间通达度较好,彼此之间联系便捷,具有良好的联动条件与联动潜力.  相似文献   

14.
798,中国的工业遗产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年处于地下状态的当代艺术集聚地,到今天已被政府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从当年濒临拆除的废弃工厂,到今天地价高昂的时尚之地;从当年已被规划成电子工业园,等待取消的工业遗迹,到今天已成为北京市对外名片的奥运期间重要的旅游接待点,这里经历了几多波折,又有着多少不为世人所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作为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力保证。但是,现阶段高职毕业生服务老工业基地存在一些障碍,如对口就业率低、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政府在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上缺乏政策引导、校企对接合作方式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袁大昌  王灵羽 《城市》2008,(5):29-31
在全球化的作用下.随着我国经济方式的变革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特色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由于未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区,在思维方式、文化取向、价值理念、审美趣味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被无情地从城市中抹掉或尴尬地处于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从当年处于地下状态的当代艺术集聚地,到今天已被政府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从当年濒临拆除的废弃工厂,到今天地价高昂的时尚之地;从当年已被规划成电子工业园,等待取消的工业遗迹,到今天已成为北京市对外名片的奥运期间重要的旅游接待点,这里经历了几多波折,又有着多少不为世人所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易西兵 《城市观察》2014,(4):184-192
考古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考古遗产是城市发展的记忆,是其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是考古发现最重要的南越国遗迹,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也是广州最重要的考古遗产。南越国遗迹发现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掘后在原址保护并展示,既展现了广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也成为现代化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座标。  相似文献   

19.
网络游戏的价值与青少年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网络游戏,我们应站在宏观的层面上理性地认识到它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并充分认识到网络游戏在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管理,从而使网络游戏产业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并寻求保护与引导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曲少杰 《城市观察》2011,12(2):95-105
通过回顾和分析广州“三旧”改造的历史进程和政策演变,对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和处境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广州在“三旧”改造建设中,要先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具体界定标准或评估体系,深入进行“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建设“印象广州”的文化名城新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