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因而对中国的投资也晚于各西方列强。甲午战争前外人在我国非法开设的一百余家工厂中,日本一家也没有。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才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在日本对华投资的企业中,有一类是同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美国人雷麦的《外人在华投资论》没有对这类企业作专门叙述。吴承明在《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投资》一书中,鉴于中日合办企业的实际支配权全在日本方面,认为这类企业同纯粹的日资企业没有区别,把合办企业的中方资本也算作日本资本。日本人樋口弘在《日本对华投资》等著作中,对中日合办企业作了分类叙述。但由于他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所以不可能对这类企业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闭口不  相似文献   

2.
<正> 各国与中国的金融关系由来已久,但在辛亥革命前后,无论是金融机关的结构,还是金融机关的功能和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改变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而产生的.甲午战争之前,列强对华的掠夺,是以商品输出为主的.十九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输出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的掠夺,就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了.这时,在华外国银行的性质也随之改变,即从过去主要替工商业担负支付中介的职能,变成了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金融资本统治的中枢.这样,在华的外国银行就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执行机构和指挥机构,以致形成“某一国家在中国的势力与政治影响,不仅决定于它参加中国对外贸易的流转,而且决定于它投资的规模,决定于该国各大企业、公司和银行在中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铁路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压迫而被引进来的。西方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了闭关的清朝帝国的大门,为了扩大对华侵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俄、英、美等国把修筑铁路提到对华侵略的日程之上,它们对清政府接连不断地提出在华修铁路的要求,但都被拒绝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湖,而攫取中国铁路权,则是列强侵略中国计划中的首要一环,所以它们争先恐后地利用不同方式吞噬中国的铁路权。从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九年,中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各自划分的“势力范围”,中国一万多公里的主要铁路干线都被帝国主义各国控制着。与此同时,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由肤浅转为深化,刘铁路的态度由排斥转为接受。一八八一年,为解决开平煤矿运煤的需要,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中法战争后,倡议筑路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爆发前,西方列强曾把注意力投向中国西南部,企图在云南开通商埠,以便倾销商品,加紧对华的经济侵略。面对列强的要求、威胁,清朝内部意见极不一致,一部分人主张开放云南,另一部分人则主张继续关锁滇边,他们各抒己见,论争热烈,认识莫衷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1995-2006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存量对中国出口促进大,而FDI流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明显.同时发现,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对中国对欧贸易顺差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采用1989--2004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及中国潜在的巨大销售市场是德国对华FDI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开放度对德国对华投资起决定性作用;成本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而汇率和前期资本存量以及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德国对华FDI的影响并不像一般认识中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7.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错综复杂的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但也促进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及近代化;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但同时又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扩散基地;它既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基地,又有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它既是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又是进步活动中心;它在中国战乱之时宣布中立,比平时更像一个地道的独立王国,但同时也给中国人躲避战火提供了避难所;它既是列强对华进行思想渗透、加强精神奴役的据点,又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尽管列强在华广置租界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呆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毕竞是最大的获益者。  相似文献   

8.
Ⅰ.对华不平等条约保护下的布道活动 在1842年8月的《南京条约》中,英国强迫中国对外国贸易开放其沿海口岸。鸦片战争的结果暴露了中国军事上的软弱,充分确立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地位,这使得其他外国列强竞相加入了与这个巨大国家贸易的行列。因此,《南京条约》成为其他列强仿效的榜样,导致了一系列的反应。由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它们试图为本国工业将有着高  相似文献   

9.
韩国对华投资现状、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国是对华主要的投资国之一。韩国对华投资战略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韩国对华投资主要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视中国为制造业基地,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而近来,韩国对华投资战略向占领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战略转变,"谁占领中国市场,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韩国企业家的普遍共识。但,韩国企业本地化程度低、中国政府对中小型韩国企业的重视不够以及中韩企业缺乏深度交流合作成了在华韩企发展的重要制肘。对此,韩企的策略主要是积极储备本地核心人才,以商会为纽带加强与本地政府的沟通;而本地政府也需积极引导,加快转换其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一度出现了几座殖民城市.它们是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占领和建立的,在称谓、行政管理、经济等方面都有诸多共同性.外国统治者在这些城市强制实行的殖民统治,体现了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化,而其中的一些制度和措施,在促使地方自治的开展、朝野内外对城市地域空间的认同和城市行政管理机构的出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为中国创建城市行政管理机制和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竞相在华发展无线电通信,垄断中国无线电通信市场。1921年中美无线电费德里合同签订后,英、日、丹麦等国随即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认为费德里合同非法竞争,引发国际博弈。各国依据条约权利、最惠国待遇与门户开放等诸多理由进行置辩,穷尽措辞而未获一致;不得已由美国无线电公司领衔,以南美无线电合作模式为蓝本,在华盛顿裁军会议中召集无线通信专家,形成专家建议书,由英、法、日成立联合体,与美方费德里项目并行共存,实现美欧和解。然而,日本坚持原有政策,要求费德里项目依据专家建议书加入联合体,美、日两国交涉无果而终。列强在华无线电投资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华的垄断与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决定性因素分析(1983—2000)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与一般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模型有所不同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有其自身的特征。根据 1 983— 2 0 0 0年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验分析 ,有关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模型应该引入政策变量因素和汇率因素。经修正后的模型显示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动主要受中国市场需求变化、政策开放性、前期资本存量和汇率水平这几个主要因素所决定。中美两国之间的工资差异对吸引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有重要影响 ,但不如一般理论模型所显现的那么大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受中国国内需求变动和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更大。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准入逐渐扩大和现行汇率水平的前提条件下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仍会继续保持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巴黎和会提案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参加和会时的初衷,到中日代表发生冲突前的议和条件调整,再到和会结束前的四个正式提案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媒介源源不断地把列强尤其是美日两国对华的态度和言论传播进来,使国人了解到美日对华的争夺以及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是中国争取独立的绝好机会,于是,中国对巴黎和会的希望从争回一点利权发展到争取国家独立。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进入及其垄断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学认为“垄断”是能够带来极大效率损失的“怪物”。本文认为,垄断的实质是竞争的结果,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结合跨国公司当前对华投资的实证分析结果,作者进一步论证了跨国公司的进入没有给中国带来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损失,而是加剧了竞争的强度,并带动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文学的萌芽朱文华(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①对于近代中国来说,“历史灾难”无疑是指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把中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秩序打乱;而“历史的进步”也正表现为:随着腐朽没落的封建统...  相似文献   

16.
英商福公司与道清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到了以资本输出为主。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了在中国创办工厂、开发矿山、设立银行、修筑铁路等特权,从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如能取得某一段铁路的投资建筑权,也就意味着垄断这段铁路沿线的资源,所以,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时候,争先恐后地夺取铁路投资建筑权。英商福公司就是在这一时期攫取了道清铁路的投资建筑权的。 道(口)清(化)铁路始建于1902年,全长三  相似文献   

17.
1  (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走出低谷。90年代初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形成增长势头,而1996年以后便出现停滞或萎缩之势,1997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件数和协议金额分别比上年下滑19.5%和33.7%,1998年则分别下滑15.3%和20.2%。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低迷的影响和东亚金融危机,履约金额从90年代中期开始,也放慢了增长速度,1999年甚至出现了27%的负增长。在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有631家,而1996、1997和1998年,这一数字分别减少到305家、159家和74家。以上数字说明90年代后半期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低谷时期。2000年5月,美国众议…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趋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促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及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战略的演变趋势及我们的应对策略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与结构,对中国对外贸易收支有重要影响。中国对东亚主要投资来源地贸易逆差以及对美、欧贸易顺差,是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与对华贸易比重系数(ITR系数)的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 ,法国是列强中最注重对华文化输出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 ,既发生了中法文化的激烈冲突 ,也存在两国文化的交流、互相接受的一面。本文从法国宗教文化的在华传播、法国在华的教育文化事业、中国文化向法国的传播、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几个方面 ,对十九世纪末的中法文化交流情况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