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半夏 《老人天地》2014,(3):22-23
家长莫低估身教的力量 李肇星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言传身教”,家长切不可低估身教的力量。有一次,为答谢一个朋友,李肇星和她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4岁的禾禾像是听懂了李肇星的话,第二天,李肇星给儿子顺手递了一下书包,禾禾竟然对李肇星说了声:“谢谢爸爸!”从那天开始,李肇星更加意识到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一个朋友跟我谈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她曾经很向往西洋人夫妻那种可爱的问候语、比如“谢谢”、“打扰你了”等,具体表现就是老公为她盛一碗饭,她也不忘说声“谢谢”;老公夜里迟归,吵醒了妻子,第一句话“对不起”……新婚的日子里,这位朋友觉得这种问候挺新鲜的。慢慢一年过后,她突然觉得这“好客气’,甚至有点虚伪了。对此,她感到厌倦,并问我;为什么相敬如宾一点也不“好玩”? 问题就在一个字,即“宾”。朋友间相敬是一种尊重,也是礼仪的要求。但大妻不同于朋友,就好像夫妻间不用“尊敬”来称呼对方,而用“亲爱”更来劲是一…  相似文献   

3.
晨鹤     
晨鹤虎年三月,晨鹤又在“交际沙龙”中和朋友们见面了。几个月来,收到了天南地北不少来信,有提问题的,有给予支持和鼓励的。这里,我向朋友们说一声:谢谢,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帮助和支持。我期望和更多的朋友进行沟通,结交更多的新朋友。请您指点迷津辽宁抚顺王建...  相似文献   

4.
不要相敬如宾文/罗西一个朋友给我谈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她曾经很向往西洋人夫妻间那种“可爱”的礼貌语,比如“谢谢”、“打扰你了”等,具体表现就是老公为她盛一碗饭,她也不忘说声“谢谢”;老公夜里返归,吵醒了妻子,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新婚的日子里,这位朋友...  相似文献   

5.
凡是学英语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这三个礼貌用语的。通常,“不小心做错了事”该说Sorry;“希望别人谅解自己要做的事,或妨碍了别人”是Excuseme;“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马上说Thank you。而且,我们所学的会话还有现成的“套路”,诸如:一方说“对不起”,另一方答“没关系”;一方说“谢谢”另一方答“不客气”。按理来讲用起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是真正到了美国,这几个词用途之广泛,运用之频繁,却是令许多初来者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6.
某公司经理找我咨询,恰好我有一个亲戚在该公司供职。言谈中我问及该青年表现如何,谁知经理肯定他有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等等后,又冒出一句“就是好奉承”。“好奉承”,即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一大缺点,其实,这种认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误区。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是人类所共有的一大心理需要,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得当,满足对方这一心理需要,对人对己都大有好处。一、用于批评,它是额“糖衣炮弹”。我们在规劝或批评别人时,常常碰到一些人不是愉快地接受意见,而是极力为自己辩护,…  相似文献   

7.
怎样安慰     
金人 《金色年华》2008,(8):60-60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得到别人的安慰;那么反过来,安慰别人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可是,应当怎样去安慰呢?一个朋友生病了,你到医院或他家里看他。你也许会说:“安心地休养一些时候吧,你不久一定会康复的。”你大概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安慰话了吧!但照谈话的艺术看来,这两句话不过是一种善意的祝愿,却不能算是安慰。  相似文献   

8.
现在,社会上敬老助老蔚然成风,老年人常常会受到许多照顾和优待。就说乘公共汽车吧,您一上车就会有年轻人让座:“老大爷(娘),您坐我这里吧!”如果大家没有注意到您,售票员也会为您热情张罗:“哪位年轻同志少坐会儿,给老年人让个座?”此时肯定有好几位年轻人争相为您让座。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年人如沐春风,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感谢的话脱口而出:“谢谢年轻人,给您添麻烦了!”  相似文献   

9.
整合与链合——法人团体在当代社区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社区整合是当代社区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社区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社会理论研究中 ,社区整合是指一个社区道德秩序的自然生成过程 ,社区成员在共同的信仰和情感基础上 ,通过习惯、习俗和自身传统 ,相互之间形成那种涂尔干所谓的“机械团结” ,也就是那种面对面的、建立在共享的规范秩序基础上的“社会整合”。在滕尼斯那里 ,对应的社会“共同体”也是指这种自然生成的社区秩序和天生的和谐状态 ,它是建立在自然情感的一致性基础上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的生活方式 ,是一种具有亲密关系 ,守望相助、极富人情味的生活共同…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闸北区的景先生在来信中说:“我曾因经济犯罪而坐牢。现在,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我干干净净挣钱。干干净净做人。看到西部儿童艰难的生存状况,我的心在流泪。也为自己拜金的过去而羞愧不已。寄上1200元,寄托心意……” 山西太原一家经贸公司的经理看到本栏目后,以此为契机,在员工中开展“我为西部儿童献爱心”活动,共募得善款2100元。 甘肃省兰州市政府的孙女士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她愿意出资供一名女童上学。直至大学毕业…… 感谢爱心,让世界显得如此亲切。 感谢善意,让人生从此不再孤单。  相似文献   

11.
著名主持人鲁豫曾说:“接受别人的善意也是一种美德.”接受别人善意的馈赠和帮助,并适时地回报别人,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好新鲜的,给你尝尝.”我起初有些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脱,后来我婆婆见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老人天地》2010,(3):41-41
为一些小事而突发其火,乱说话,乱摔东西,这就是“情绪短路”的一种表现。用电短路会损坏电器,甚至酿成火灾;情绪短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主要原因是自控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强。这种能力与智力水平有关,可说是“情感智商”。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的以情动人□胡习之以情动人,顾名思义就是用情感去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触动对方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人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精...  相似文献   

14.
《现代妇女》2010,(11):2-2
日本一个名为“全国爱心丈夫”的协会曾发起“谢谢”、“对不起”、“我爱你”运动,并制定出好丈夫的10个等级,以发动更多的丈夫大胆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来信     
肖复兴 《中外书摘》2014,(11):112-112
庞守义 山东 感谢贵刊2014年第5期39页刊用了我在《老照片》上发表的一篇《当年的几张发稿余片》,贵刊改用《摄影师留下的“私房”照片》为题,改得颇有新意,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什么?文明在哪里? 无论在社会学还是在人类学中,关于文明都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如果从简单点的层面来理解,不妨说,文明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逻辑。这种逻辑包括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如果上述这些基本的要素能够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整体,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种文明。  相似文献   

17.
善解人意     
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这是密切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这里所说的“善”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善于理解、揣摩他人心思,使自己言行有助于人,赢得事物协调发展;二是对别人多从善意去理解,创造和谐气氛,促进人际关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讲了一个玩笑。奇怪,我没有把它当作玩笑。这是一则不荤不素的测验题,内容很简单,就是在任何一句中国成语前冠以“新婚之夜”状语时,肯定有另类歧义。比如褒意的成语“生龙活虎”、“水到渠成”、“一日千里”、“锲而不舍”等等;再比如贬意的成语如“狼狈为奸”、“鸡鸣狗盗”、“贼头贼脑”、“鼠目寸光”等等。好笑之余且慢一笑了之,我似乎觉得这谐谑玩笑的背后,表明人们对爱情的不再神化和充满困惑的含意。有一次到西安某学府拜访一位著名性学专家——一位极具魅力的老太太。她说:爱情是一种精神体操,它的教练是情感,而展…  相似文献   

19.
张顺军 《现代妇女》2014,(12):107-107
文明校园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环节。德育层面上,文明校园建设定住服务于培育具有现代文明行为的合格大学生,而文明校园建设需每一个大学生通过规范自身的文明行为来实现。高校文明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文明行为培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根据这种关系进行科学性的创建,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可以达到二者相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所找好演讲的“感觉”□李增源谓演讲的“感觉”,是指演讲者进入演讲情境状态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真切的现场体验,它是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因情感投入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实践经验表明,有了这种“感觉”,演讲者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语言畅达;没有这种“感觉”,演讲者则情绪低落、思维阻滞、语言生涩。因此,可以这样说,有无演讲的“感觉”,是演讲者能否取得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怎样才能找好演讲者演讲的“感觉”呢?强化角色意识有人在谈怎样克服怯场时主张“淡化角色意识”,从减轻心理压力的角度看,这不是没有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