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艺术抽象就是生命感性的抽象,它是一种具象的抽象而不是纯思的抽象。艺术抽象要经历感性的抽象冲动、抽象冲动的理性化积淀和符合生命内在形式美的外化表现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共生并相互影响。通过整理分析西方美学中艺术情感理论、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精神及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角度论证美学本质是艺术情感与精神问题,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质是对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本体主义追求。从西方美学角度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内涵,以艺术生命形式体验并挖掘现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当代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供美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抽象艺术让很多人感到陌生或难于理解。直到今天,其范围仅限于艺术圈内。本文从分析抽象作品的特点、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观者的欣赏习惯等方面入手,试图揭示抽象作品的审美内涵,为观者能更好的欣赏抽象作品建立一条可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5.
6.
从分析抽象作品的特点、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观者的欣赏习惯等方面入手,揭示抽象作品的审美内涵,为观者能更好地欣赏抽象作品建立一条可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抽象因素一直对我国传统艺术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新时器时代的彩陶、青铜器的图纹、汉字的起源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中能体验到抽象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在一些民间艺术中,劳动人民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抽象的艺术形式,在抽象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传统艺术达到了一个又一个巅峰,促进了东方艺术的发展。抽象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抽象和具象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抽象不仅是可感知的 ,而且是有一定内涵 ,表现为概括性的存在形式。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 ,积淀下了丰富多彩的抽象艺术形式 ,甚至可以说它们已形成了某种抽象程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 ,而且在整个审美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抽象”与“具体”相对 ,指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 ,其本意是指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性 ,即在事物中抽取其本质属性。这个最基本的概念 ,我以为无论对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都是合乎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成立于1841年的柏林美术家协会自1859年起正式启用“柏林美术家协会”Verein Berliner Kilnstler(VBK)的名号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艺术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了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史,它的产生、演化、流派、人物、主题,一方面,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式,叙述艺术自身的复杂变化,另一方面并从80年代的独特文化氛围和中国现代性的高度,去阐明这些变化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基督教精神对悲剧艺术的影响力不同 ,悲剧对基督教精神的态度也不同。我们永远也不能忽视基督教对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基督教精神会继续为西方艺术家们所关注 ;《圣经》所传达的信息会继续在悲剧艺术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然而在兴旺发展的背后却隐含着种种忧患,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严重阻碍了美术专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准确地把握美术教育发展的脉搏,确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美术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钟明善先生的书法作品以传统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见长;意境的深远、格调的高雅与风格的平淡是钟明善书法艺术文化精神的表现特征;研究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对于书法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实地考察法、文献搜集法,从公共艺术特性入手,通过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文脉、空间及其内外的装置以及人们在这样的宗教建筑环境中进行有关活动的分析研究,寻找公共艺术作品与场所的契合点。通过对契合点的阐释,希望对中国建筑艺术作品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以期日后创作出更加成功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相结合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精神性,从艺术和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去确立划分艺术形态的标准是符合艺术本质的.按照艺术所包含的精神内容的不同,艺术形态可分为神性艺术、人性艺术和理性艺术,以丰富的艺术史例可以说明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加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着力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广泛掌握中西文化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和特色;打通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坚壁,发挥学科整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入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由自然万物体悟到的至诚率性、众生平等、虚静无为、生生不息之类宇宙精神,与人类的文学艺术有着重要关联。在常常被视为文学艺术通则的真善美的追求中,即隐含着宇宙精神的神髓。在具体作品中,则主要体现于自然礼赞、社会理想与人生追求三个方面。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家、艺术家,正是凭依“宇宙人格”之素质,得赖“宇宙精神”之光的照耀,才达致了高超的艺术境界,才创造出了具有“天地之大美”之作。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不仅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美学精神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折点。新的美学精神以科学化、民主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为特征。体现在新艺术形象上有三个特点:高扬典型化,摒弃类型化;高扬平民化,反对贵族化;强调科学化,摒弃神秘化。而这些,不仅是属于古代范畴的“近代”与属于现代范畴的“现代”的历史分界线,而且还是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