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琼 《四川统计》2013,(9):50-50
认清意义:提高城镇化质量 党的十八大把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其重要内涵就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四川约有900万人是城乡两栖的“半城镇化”人口。大量人口在城乡间流动,导致运力浪费和宅基地低效利用,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削弱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这一群体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数量超过1.4亿,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要科学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就必须对城镇化有正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更多是从户籍的角度来看城镇化,忽略了农民实际融入城市的程度。全国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颇多共性,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和湖南调查总队近日对湖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调查研究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琪 《四川统计》2014,(3):44-45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是要保证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条件,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住房保障面不断扩大背景下,加强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住房困难,使农民工租到或买到舒适而又经济的住房,对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特殊现象。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到城市成为工人。通常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同步的,因此我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现代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工是将城市现代文明引入农村的主要媒介和推动力,这些农民工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率仍然较低,形成了城市新二元结构的状态,社会风险隐患增加,这严重弱化了城镇化进程的效率.文章利用合作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21,(5):19-20
◆2020年四川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573.4万人,同比增长3.7%◆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军◆截至2020年底,全省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533个,入驻企业19861个,实现产值1759.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冲破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掀起了流动迁徙大潮,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汇集成川流不息的农民工大潮,规模之大、贡献之大前所未有。农民工的历史贡献不容忽视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农民工规模大、稳定性强,能够常年保持较长的有效工作时间,加上劳动者素质稳定提升,为我国快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作出重大贡献。通过代际接力和“进退有据”的制度设计,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产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人力资源,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认为目前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第一,如何让制度覆盖大部份农民工,解决农民工无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第二,现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具有可达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零支柱的普享型养老保险平台和统一定位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框架是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问题,导致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新常态视角下,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协调法测度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度也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据此提出我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就业群体,文章对农民工求职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岗位期望、自主创业意识和对非正式渠道的依赖影响农民工求职意愿.在信息化服务方式与效果、就业服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农民工求职者与就业服务机构存在明显差异,成为影响农民工求职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除农民工调整岗位意愿外,就业机构应根据农民工求职者的典型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体服务和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皖北地区的实地考察和1992~2010年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影响安徽农民收入倍增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与农民工流动的省情对安徽农民增收影响极大,皖北地区的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农民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等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而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还没有产生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发金 《统计与决策》2012,(11):147-150
文章运用VAR模型,结合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彼此之间在短期和长期具有不同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加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均呈现出轻度或中度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偏离,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城镇化质量相对超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性较佳,但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4.
江易华 《统计与决策》2012,(11):109-111
在功能区划的背景下,厘清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对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内生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县域人口城镇化的主要自变量,为构建县域人口城镇化的理论模型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人员、城乡收入比和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是影响县域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2011年已达到51.27%)。相关专家指出,50%为城镇化率的临界点,城镇化发展模式应由"增长型"向"民生型"转变,民生型城镇化将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本文以城镇化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石狮市为视角,就当前城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以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道路,这是一种典型的"增长型"城镇化模式,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以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98-2012年间旅游业发展水平、工业化及城镇化的空间关联性,探讨在全国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业发展、工业化增长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结果表明: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滞后期为2时,工业化、旅游业发展水平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原因,城镇化的完善又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与旅游的发展.由此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模型显示:1998-2012年各省(市、区)工业化、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各个省(市、区)应该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促进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人口转移"刘易斯拐点"接近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已成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结合自身省情特点和发展目标情况下,高起点规划,积极地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农民工就业、返乡再就业及劳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在深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果和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中小企业集群引导要素集聚,有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舍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等方法研究江汉平原30多年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波动响应效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较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是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耕地集约利用度对城镇化发展的响应效力会在中长期后得到放大.研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江汉平原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促进耕地集约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