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楞严禅寺     
楞严禅寺位于营口市中心,是我省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寺院建筑之一,寺院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一百六十四米,东西宽四十九米,占地面积为八千零三十六平方米。楞严禅寺始建于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一年竣工,是禅定和尚多方募化经费在原佛教宣讲堂址建成的。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建在这个寺院的中轴线上,两侧有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格局分属宫殿式与民居院落式两种,其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寺院建筑与雕饰所产生的庄严、深邃、幽雅的感觉,表明这两种形式均具有佛教顶礼膜拜、超脱尘世的象征意义。普陀山又有许多摩崖石刻,内容大都是礼佛宏法或赞美景物,多数用楷体书写,端庄雄丽,与“海天佛国”的环境相谐。  相似文献   

3.
名闻遐迩的塔尔寺,吸引着国内外不少香客游人前来瞻礼游览。在这香烟缭绕、梵钟长鸣的古刹内,有一座颇具规模、卷帙浩繁的藏文印经院。笔者拟就其历史及现状作一简单的介绍。 该印经院是一座结构严谨、内外衔接的藏式院落,是宏伟壮观的塔尔寺建筑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是本寺第五世(?)嘉措,他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生在青海湖附近的吉隆地方,嘉庆十八年(1813年)在拉萨三大寺院传大昭期间通过佛学辩难,考取  相似文献   

4.
舍宫为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某种意义上它反映了唐代皇室对佛教信仰的热衷程度。通过对唐代几例比较典型的舍宫为寺旧址的考证,查索相关文献,认为中国古代寺院的布局从以塔为中心向以多重院落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舍宫为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一件名为"一间修道院的财政账目"的档案,实为未知其名的寺院的财务档案,其中的财务记录体现了道光三十年该寺院以经忏为主的寺院经济结构。档案中的敦仁馆与光绪五年广州爱育善堂管理的敦仁馆实为一处,这为证明该间寺院有可能为长寿寺提供了证据。此件档案所反映的是晚清广州佛教寺院经济的一个片段,敦仁馆经营权的转让也反映了组织薄弱、经济匮乏的寺院和僧人在慈善事业中参与度的降低乃至缺位,更是佛教寺院社会功能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慈清寺     
慈清寺位于铁岭市区内著名风景区龙首山北峰之巅,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建造确切年代无考,据其附属建筑物秀峰塔塔中所出碑铭记载推算,慈清寺应建在明弘历年间或更早些。全寺由正殿、东西配殿、藏经殿、醉翁楼、碑亭、角亭等建筑组成,二进阶式院落。寺院原有山门,1921年重修时将山门改为醉翁楼。醉翁楼为砖木结构硬山式二层楼阁建筑,面阔三间,一楼正中为进出寺院的孔道,二楼原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处,现改作贵客休息室。内藏当代名人对龙首山题咏多幅。楼前院中建有碑亭,都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达官作品。正殿是慈清寺的主要部分,面阔…  相似文献   

7.
千山祖越寺     
在千山北沟卧虎山下狭长的幽谷林荫中,掩映着一座规模虽小却建筑古朴的寺院,这就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的祖越寺。祖越,传说为一在此建寺的和尚之名,寺建于苍松古柏之间,在此环顾周围起伏的山峦,四季不同的景色,加上青砖灰瓦,玉宇琼楼交相辉映,衬托出古刹之美。因此在“五大排林”中祖越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又以幽雅的环境、独特的景观而著称。前人游此寺曾赋诗赞道“祖越多奇境.天王亦幻哉”。祖越寺原来的规模较大,清康熙年间其部分庙宇被无量观所占,使其规模变小。现存的寺院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西院为寺的佛事活动区,东院…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农奴制经济之上生存着强大的寺院集团。自公元767年建成藏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了第一批僧人“七试人”以来,僧人参政,主持、号令一方,寺院操纵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已成为藏族社会的突出特点。准确认识藏区寺院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寺院进行有效的改造,才能使其适应藏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尹清 《百姓生活》2013,(5):63-65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红山之上,是一座当今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依山而上,直达山顶,主楼13层,高113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建筑风格,融宫堡和寺院于一体,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堪称艺术的殿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肖伍祥  周满春 《社区》2013,(31):37-37
从2012年5月份开始,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开发区滨兴街道结合九江市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实践,按照“规模适度、居民认同、有利自治、便于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自治单元划分,将重新划分后的院落(小区)作为社区的组织细胞,把居民自治的理念延伸到院落(小区)。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试点的3个社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居民院落自治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位于13朝古都河南省洛阳城东12公里处。它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靠汉、魏时期的洛阳故城旧址。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相似文献   

12.
1724年,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整顿和管束,其中关于喇嘛衣单口粮的规定,就具有控制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限制寺院规模的作用。虽然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并没有完全受衣单口粮规定的限制,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13.
种一朵心花     
有一位虔诚的女性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非常欣喜地向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的人,来世将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相似文献   

14.
北魏时期 ,洛阳是全国寺院最集中的地区 ,其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的寺院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形成途径。众多的寺院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拥有庞大的寺院经济 ;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洛阳寺院的社会生活又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钩沉历史文献及石刻文字发现,契丹辽地寺院有程度不同的“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在寺院建设上的“官化”因素,诸如存在由契丹皇帝皇后所建、有某种“官化”成分之寺院;或是存在由契丹皇帝赐额并敕修的“官化”特色明显之寺院。二是寺院功能中融入某种特殊的“官化”成分,譬如,因行香饭僧,寺院成为国喜国忌佛教法事活动之场所;因镌石刻经,寺院成为官藏佛教石经制作瘗埋之场所;因僧官挂锡,寺院成为地方佛教管理机构之所在;以及因“奉安”御容、勒石纪功、皇帝驻跸、官客食宿、外使观游、赈灾施钱、囚禁罪臣,等等,佛教寺院成为诸种涉“官事”活动之场所。契丹辽地寺院“官化”现象的出现,是契丹皇帝信佛、崇佛甚至佞佛的一种结果。但契丹辽地寺院的“官化”只涉及部分寺院,所以,寺院的“官化”现象并没有对整体的寺院宗教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多数寺院的宗教自主性和发展的独立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2,(22):8-9
把居民自治延伸到院落,是成都市继全面建立城市社区公共财政制度后,深入推进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日前.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院落自治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健全院落居民自治组织,实现了居民自治组织向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的延伸,形成了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社区监督委员会、院落居民自治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新格局。院落居民自治是成都特色的小单元治理模式,在城市社区,在居民院落开展居民自治是构建熟人社会的一种实现途径,也是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7.
庞华刚  王剑平 《社区》2011,(19):28-30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武侯区对7个城区街道的349个无物管老式居民院落,实施了以院落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强院落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居民院落自治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武侯区民政局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构建起  相似文献   

18.
修剪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相似文献   

19.
庞华刚  王剑平 《社区》2011,(28):28-30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武侯区对7个城区街道的349个无物管老式居民院落,实施了以院落整治为突破口,以加强院落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居民院落自治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武侯区民政局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构建起了多元化社区自治新机制,社区院落管理基本实现了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农村院落建设是家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430份山东省农村院落调查问卷,以容积率作为因变量,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农民访谈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院落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村院落容积率在0.16~2.0,平均为0.73。院落所在村庄的经济水平、区位条件2个外部因素,家庭总人口、房屋建筑造价、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和户主文化水平5个内部因素影响显著。提出引导非农家庭退出院落、入住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农业兼业型家庭优化院落建设、发展农家乐,老年家庭入住养老院,退出、闲置院落改造、复垦等院落分类利用与管理建议,从而引导农村院落建设、提高院落和土地利用效率,并为农村建设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