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王新春这个名字,在青岛市民中总是被众口称道,在全省乃至全国交通系统里知名度也很高,这位在青岛市交通局局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的“总管”,和他的同事们仅用短短的10年时间,一举改变了青岛交通的落後面貌,并且创造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3个“全国之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公路立交桥——流亭立交桥;全国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女姑山跨海大桥;全国最长的公路高架桥——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宛如一条条纵横飘逸的彩带,镶嵌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一座座丰碑矗立起来了。然而,在耀眼的成绩背後,不知凝聚著岛…  相似文献   

2.
自宋南渡以来,在金华城厢亭台纷建。反复兴废,历朝不衰。沿城北而东及南,诸如最高亭、翠微楼、明月楼、清风楼、极目亭、大观亭、双溪楼、八咏楼、廓然亭、敬一亭和一览亭等,大多在解放前先后毁废,城南面对婺江的除八咏楼已在整修外,就只一览亭至今仍屹立于铁岭头附近一高坡处。一览亭由郡守钱润等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据昔人描述,它能极目四野,俯察市廓,金华胜境可由导之入胜;遥山近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年各大拍行的近现代瓷器拍卖专场中,均跃动着他们的作品身影,其中,王琦、汪野亭、王大凡在“珠山八友”中位居前列,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历来为业界认可,名气最大,也最被市场所青睐。  相似文献   

4.
劳理 《新少年》2014,(6):18-19
我去过北京许多次了,每逢到了北京,只要时间充足,必会去游颐和园。在湖边漫步,听细风拂柳,望苍茫云霞,看游人笑脸……用心灵去感受百年沧桑。慨叹逝去的岁月,风雨无阻,造园碑峰;看那昆明碧透,倒影阁楼;怅望西山傍水,逶迤隐踪,桥舞白绸,廊歌彩缎,群鸭欢游;默吟夕阳云水,万木蓬勃,摆翠摇红。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享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美誉,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如果去那里旅游,大家一定会注意到蜷卧在昆明湖东堤、十七孔桥东侧青石座上的那头铜牛。  相似文献   

5.
赏联与旅游     
赏联,是老年旅游者识景的一把钥匙。一副好的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句绝意不绝。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楹联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欣赏:一、状景抒情。此类联句常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景状物。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抒发内心情感。这类楹联大都即景而作,轻松自如,最能帮助游人识景。如:苏州闲吟亭的一副楹联:“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对联为:“爽见清风明见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皆为情景交融之作。二、怀古励今。这是一类感事抒怀的联句,对特定对象抒发感慨和表达缅怀情思。如…  相似文献   

6.
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耕织图的环境整治为例,从中国古代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出发,运用文化遗产保护学、历史地理学、景观规划学、园林设计学、传统建筑学、博物馆陈列学和建筑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解决了文化景观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保护了颐和园山水布局的完整性、真实性,实现了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园林遗产保存、修复和延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全国最大国家级热带淡水水产良种场,在海南省文昌市约亭开发区,占地1000亩,每年可向社会供应单性罗非鱼、鳜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淡水龙虾等种苗2.3亿尾。最大鳜鱼养殖基地在广东省南海市,养殖面积20000亩,总产量近10000吨,产值5  相似文献   

8.
风动小亭     
孟德明 《社区》2014,(23):60-60
一度,我对于亭的印记.总被明代汤显祖的剧作《牡丹亭》镀染着。那时,就觉得亭子最宜建在花同的。几根木柱,画栋雕檐,端坐间,看花惹蝶舞,迂回的小径没入青草深处。就如杜丽娘游园所见,是莺声啼遍,牡丹开尽,遍山红了杜鹃。再有,就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了。汤老先辈写得很是婉约,寥寥几笔就让人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9.
17世纪末,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从这时候开始到清朝末年,大清朝主要的皇家建筑如故宫、天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避暑山庄……大量工程都是雷氏家族负责的。“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是人们对这个清代建筑世家的最高赞誉。  相似文献   

10.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国“世界遗产”,我们来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重读颐和园     
薛雯 《北京纪事》2009,(10):71-71
说起来惭愧,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生活和居住在北京的人,已到知天命之年,却只去过一次颐和园,还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参加工作后我终日忙碌,与各种各样的公园总是擦肩而过。我想亲近自然,却苦于没有时间。而逐渐地,颐和园在我的记忆里便巳概念化了,在我的印象中,颐和园就等同于万寿山和昆明湖。  相似文献   

12.
大凡到过颐和园的人,无不对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园林发出感慨。漫步被誉为东方古典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园中,读树品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公园,占地290公项,由碧波浩渺的昆明湖和苍翠欲滴的万寿山组成。  相似文献   

13.
每年清明时节,回家祭祖上坟,走进沁源县韩洪村时,远远地就能看见抗日先烈纪念亭——永志亭。纪念亭是由韩洪村在京工作的离休干部、时任北京地区沁源经济咨询协会副会长的杨乃修等10余名老同志发起,全国各地的韩洪籍干部、职工自愿捐资,韩洪村党支部具体承办建起的。“永志亭”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漪园(即颐和园)建造过程中,一尊铜牛被安置于昆明湖东岸,取“永镇悠水”之意,牛身上还铸有乾隆皇帝手书的《金牛铭》。至今,这尊铜牛仍卧于颐和园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铜牛的尾巴在清末曾被人锯掉过。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颐和园也遭到焚毁,因为是铜铸,铜牛得以保存下来。可是没想到,躲过一劫的铜牛,却被周围的“园户”盯上了。  相似文献   

15.
周东魁  王振东 《社区》2008,(3):28-29
“再生资源回收亭”是吉林省长春市曙光街道为便民而设立的,它不仅是长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中的亮点,也影响和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6.
金鉴 《北京纪事》2009,(2):61-62
那根正50岁上下,言行十分干练,是颐和园游人投诉站的站长。据那先生说,一次,他在垃圾车上发现一连三张民国十三年(1924年)颐和园首次启用的游览券,从此走上了收藏颐和园票证之路。经过十数年执着地多方访求、交换、购买,如今,那先生收藏有颐和园不同时期的票证上千种、数万枚,几乎是一部较完整的颐和园票证发展史。而他所收藏的每一种票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掇拾生命的片羽芳华──关于王国维的零星札记段吉福1.1927年6月2日上午10点左右,一位瘦小的体面绅士,身着旧式长袍,赶乘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到北京郊区的颐和园。公园里一片寂静、春意盎然。这位绅士在颐和园的石肪上坐了很久,陷入深深的沉思。后来,一位公园...  相似文献   

18.
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始建于1628年(后金天聪二年),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进行过扩建和重修。寺院坐西朝东,院内建筑共分三路,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中路东为山门,山门内南侧为钟楼,北侧为鼓楼,均为歇山九脊,灰瓦,亭为两层围廓,下为方形基座。向西在中  相似文献   

19.
袁崇焕之死     
孙景 《社区》2009,(17):46-47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位大将死得特别冤。如西汉的韩信,汉家天下十之八九都是他打下来的.但最后却落了个被缢死的悲惨结局。再如南宋的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保卫大宋,最后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但是,死得最冤的还要数明末大将袁崇焕。  相似文献   

20.
植物历史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颐和园内植物配植的实地考查,结合题额、对联、诗文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参考地层科学探测报告和植物习性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清漪园以及颐和园时期的植物配置总体特征,归纳与特定植物审美相关的景点分布,并试图还原颐和园各历史时期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以及配植方法,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修复以及绿化配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