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素比价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发三十年来,福建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直至近十年,福建的产业扩张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福建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至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它保持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却严重萎缩了福建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加快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适度提高劳工工资,以此促进产业转型,改变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推动居民消费扩大,使经济增长从投资推动、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及国内消费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2.
许多经济学者在分析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南朝鲜、香港、台湾和新加坡,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简称NIEs)的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因时都强调了劳动力比较优势所起的促成作用,但对于这种促进经济起飞的模式是否值得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学习与仿效,却持有争议。因此,面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继NIEs之后形成的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竞争态势,全面认识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中 ,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 ,作为竞争优势最重要基础和来源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过去和当前都主要来源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 ,将劳动力成本优势建立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 ,在中国既是一种客观需要 ,而且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国应当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顺利转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关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趋缓的现实表明,在粗放式增长方式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其必须转换增长方式才能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成 《南都学坛》2010,30(2):127-131
成本上升、市场低迷加之政策调整,促使东部制造业率先向中西部和东南亚地区转移。河南省近年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逐年增大,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在下一步产业承接中,应优先考虑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传统农业改造;继续以六大优势产业为承接重点,夯实工业基础培育地区竞争力;加强与省外经济、国外经济的联系,促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在承接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营造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和体制机制,以降低企业的转移成本;同时,另一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是企业竞争力的必然,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总的趋势,不可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给国内企业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寻求新的竞争优势。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短期内还是应该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否则所带来的冲击会影响到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2):102-108
结构转型是增长的独立源泉,中国自改革以来的长期高速增长即得益于结构的快速转型,但目前面临劳动生产率下降、城乡"双失业"并存和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减弱的困境。其原因在于要素供给刚性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滞后于产业转换以及产业结构刚性带来的产业高级化呆滞,这些均源于过于强调发挥比较优势的投资驱动所致。政策转变的方向应是从强调投资转向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数量模型。研究表明:在一系列的激励下,中国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增长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引进和选择产业发展时,会倾向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此,他们会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发展,一是会造成机器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使得中国出现"低就业的增长";二是造成资本在收入中的谈判能力不断提高,而劳动力的谈判能力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资本的占比不断提高,而劳动的占比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明显的背景下,要素成本上升是否通过OFDI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国内制造业产业的“空心化”风险?采用2004—2017年东部沿海1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借鉴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研究要素成本、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空心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要素成本上升确实会引发产业“空心化”,且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造成产业“空心化”的重要推手;要素成本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产业“空心化”风险;其中,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最大。应科学调控生产要素成本,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产商融”三位一体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一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本国之情,充分发展本国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宏观、市场运行、微观等方面制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外部因素都倒逼用工成本,特别是农民工的用工成本上升。企业若不修正"廉价劳动力"误判,改变使用"廉价劳动力"预期,势必在规划企业战略、塑造企业文化、培育核心竞争力等诸多企业大政上出现失误。及时调整用工心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力成本合理转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中国劳动力成本合理转变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效应的递减、劳动权益保护的落实等因素,劳动成本上升趋势已然出现,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市场机制发展等障碍,提出优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善就业环境、合理规制市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产业转移理论和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研究,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及对甘肃省优势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下,甘肃省在能源供应、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可以选择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行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纺织、医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广东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产业比较优势的转变进程、现状和未来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后已有了明显的升级和进步,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内在地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目前,广东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但出口竞争力提高的速度较慢,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已具有了中等竞争力,而且出口竞争力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广东的贸易战略向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比较优势战略的转变将更有利于广东获取贸易利益,更好地促进广东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在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刘易斯"拐点"出现、货币供应不断增多和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慢慢减少,人工成本迅速上升成为水果生产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1990—2010年宏观统计数据,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面积区域变动具有明显的负效应,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基于水果产业的自然经济属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环渤海、长江中下游及云贵地区、西北地区的影响逐次降低。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应大力培育发展水果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成本;把握水果布局变化规律,适时适地引导各种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16.
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群落生命体,借鉴生态学中关于群落演替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劳动力、制度和集群自身等主要生态因子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位的影响,从而发现:在产业生态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当地政府应继续优化环境,吸引并留住劳动力,进而立足于国内市场,进行价值链的升级,提高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地方政府要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改变目前被动的工作方式,重视个体间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和维护;集群企业应基于集群的网络优势获得创新性竞争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成了很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软肋,劳资关系在该因素影响下更凸显,在当下这种情况下,亟需优化劳资关系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中主要依赖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这三者之间区别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生产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于“两高一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仍有一席之地:人口众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国民受教育程度有限。中、西部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把义务教育落实到实处;优化教育结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2002年以来,内蒙古连续8年经济增长速度全国第一,但就业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文章在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内蒙古就业增加缓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措施:实现以就业为核心的制度变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促进劳动力有效流动;立足比较优势,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投融资体制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20%,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中,投资增速连续10年保持在20%以上。但应看到,投资高速增长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制约,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等主要产业投资高速增长潜力下降,国民经济结构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状况比较严重,投资的宏观效率在下降,因此投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今后,应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淡化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懈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