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爱情歌曲的演变是意识形态的缩影。分析不同年代流行爱情歌曲中的意识形态倾向,比较不同年代歌曲中承载的隐性意识形态因素,可以揭示歌词内容与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与流行爱情歌曲的兴起,曾被视作思想自由与解放的标志。然而貌似繁荣的文化生产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危机”。爱情歌曲创作愈来愈偏离“艺术本身”,爱情歌曲的创作要不要承载“审美”?是选择“娱乐”、追求简单的快乐?还是选择“回归”?精英文化在流行歌曲创作中应发挥何种作用?这是保证流行爱情歌曲创作乃至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杰伦作为当今华语流行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他以其歌曲的独特风格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在周杰伦的众多歌曲中,爱情歌曲占据了大部分,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其中歌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故事叙述、画面构建、修辞、语法和审美距离的营造这几方面对周杰伦的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希望尽可能准确地概括周杰伦爱情歌曲歌词的创作特色,探讨周杰伦爱情歌曲受到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爱情歌曲迅速兴起并成为流行音乐的主导。音乐市场繁荣的背后,是艺术创作的价值混乱与责任规避。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爱情歌曲创作的历程,思考其文化成因及走向,对当前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辨析,提出音乐创作应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独立取向"与批判精神承担起音乐承载的伦理价值与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角度赏析两首中西流行爱情歌曲,通过具体运用及物性中的六个过程类型的具体划分和作用分析,来比较这两首歌曲的异同。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在中西跨文化背景下,这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最后,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两首流行歌曲背后所承载的中西爱情文化。着重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本文希望能管中窥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中西流行歌曲以及对跨文化爱情交流有所帮助,对人类跨国界情感交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中的复仇母题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复仇母题与爱情的关系,可分出四种类型:1.爱情遭拒,变态复仇;2.利用爱情复仇;3.爱情消解复仇;4.为了爱情而复仇。爱情遭到拒绝后的变态复仇,可见环境对性格影响;利用爱情达到复仇目的,和以爱情消解复仇者心中仇恨,为爱情而复仇,均体现了爱情与人性关系。复仇与爱情相互作用下流动着个体生命体验,即金庸一再强调的"写人"、"写人性"的武侠文学审美理想。在对复仇与爱情关系的重新整合中,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模式的突破在于,以"反武侠"精神对武侠小说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找寻其中蕴涵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7.
名人说爱情     
比尔·盖茨:爱情比软件还要难开发。哥伦布:爱情这个领域,我又发现了一片新大陆。诺贝尔:我对爱情不是很在行,所以诺贝尔奖中没有设爱情奖这一项,还请各位情  相似文献   

8.
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和爱情文化理论,分别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婚恋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教育者在尊重大学生婚恋需求基础上,在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婚恋教育,从性教育、爱情类型教育、家庭关系教育、婚恋性别教育、提高亲密关系能力教育、婚恋责任教育、婚恋人格教育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体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生理心理层面教育和社会层面教育相结合、个体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爱情关系的认知发展来探讨以爱情教育的通识化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各大学校园中,与爱情关系相关的成长出现“活动”较多与“课程”较少的情形,现有开设的课程多半是以性别教育为主。根据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本研究以143位台湾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爱情”的定义进行开放性描述,经内容分析后,将资料进行分类归为“理性论”、“感性论”、“单向论”、“互惠论”、“主动论”、“被动论”及“比喻论”七类论述;其中以互惠(reciprocity)论述爱情占最多(43%),其次是“比喻论”(15%)。至于男女对爱情的定义主述内涵方面,在理性或感性的认知上,男生以理性论述较多,女生则是以感性论述较多;以比喻的论述来形容爱情的部分则是以女生居多。最后,基于爱情定义之认知及大学阶段爱情的发展历程,本文从爱情教育的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及教材三方面提出爱情教育通识化的建议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爱情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具体的性别权力结构中书写出大量的现实爱情故事.她们对两性爱情的自觉的主体性书写,构成对传统爱情神话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1.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通过爱情与死亡,缓慢而细致地展现出哥伦比亚的历史。学界多着眼于小说线性时间里的爱情。而笔者拟从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爱情的产生、发展及空间表征;用权力空间解释爱情在阶级、性别和年龄之间的流动;以身体空间阐述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各自游离之后的真正的爱情。马尔克斯肯定了爱情的力量对他的鼓舞,同时他以爱情的力量喻指一个希望——拉丁美洲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明天将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3.
赛春嘎发展了蒙古族诗歌的传统,扩大了形式的内涵量。特别是他的瑰奇、气势的磅礴、造型的优美、情感的热烈,对当代蒙古族诗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赛春嘎不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论文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女性与个人的世界—女性成长的故事,主流与边缘—性别书写等研究来探索赛春嘎作品中爱情与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14.
分析指出,爱情作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叙述主题之一,作者在书中展现了爱情的多种形式和可能。小说中,年轻一代对爱情的追求执著而坚定,寻求爱情对传统的突围。但是传统的力量毕竟真实而强大地存在着,在这种追求中,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对具体事例产生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进行逐一剖析,有助于客观地把握爱情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角色的死亡突出爱情的伟大不同, 美国作者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通过死亡来考量角色的爱情,同样起到反映和揭露黑暗和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作用.通过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角色的死亡与其爱情的关系,及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社会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爱情观,书中角色面对爱情与死亡所做出的选择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6.
池莉近期小说中蕴涵着鲜明的性别意识,这种意识正是通过对于爱情话语的否定显露出来的.在池莉的这些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性别较量的不和谐的世界,性别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池莉近期小说文本的分析,洞视其在性别问题上的倾向与误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问卷对300名大学生就爱情非理性信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爱情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消极评价"、"不合理期望"、"追求完美"、"错误动机"、"歪曲认知"、"绝对化自我要求"。并且,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爱情非理性信念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诸多评论家对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传统的模式性评论,从一个全新的评论视角,挖掘了《红字》中的爱情与希望主题,从而得出结论,《红字》反映的不仅仅是罪孽的代价以及来自上帝的惩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爱情,对和谐的两性关系所充满的希望与寄托。  相似文献   

19.
《枉费心机》围绕着女主人公塞西利亚与男主人公爱德华的爱情遭遇展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处理亲情、友情、爱情与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道德取向。塞西利亚在处理爱情与亲情关系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伦理道德的考验。通过所作出的伦理道德选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伦理道德上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20.
《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虐恋意在对权力进行揭露和解构,广义的"权力"包括男权,用性别视角来分析,在《革命时期的爱情》的虐恋关系内部,女性并没有从男权之中解放出来,即性政治存在于具有揭露和解构权力的作用的虐恋关系之中,这说明王小波对权力的解构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