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更斯通过其笔下女性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伦理风貌.研究通过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背景社会文化、伦理学思想潮流和生活经历的分析,得出狄更斯笔下女性分为典型道德模范和道德失范两种形象.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女性道德失范的世俗伦理身份转变物质原因,个人欲望使然的主观原因和整个社会宗教伦理观转变的宏观原因.为当下文学领域对维多利亚时代伦理形态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是两个"坏女人"的典型,但她们并非生就的恶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常人各种需要的严重缺失与匮乏是导致人的心理扭曲、人格丧失和行为变态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赵姨娘和曹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们正常人生需要的缺失与匮乏所致。在这个意义上说,赵姨娘和曹七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描写过“疯子”,但真正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成为文学典型的、至今仍在世界文苑中闪烁光辉的“疯子”却不多。果戈理曾在《狂人日记》中写过“狂人,鲁迅也在《狂人日记》中描写过“狂人”。果戈理是俄国的“散文之父”,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旗手,他们笔下的“疯子”是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同样  相似文献   

4.
塑造典型,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但是典型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专利品。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乃至于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其典型,只是典型化的手法各异罢了。这里仅就现实主义典型演进到现代主义异化典型问题,略抒管见。高尔基十分强调典型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还要经过作家的概括、集中与想象。这是现实主义典型的两个显著特征,不同于古典主义典型那样过于强调理性,也不同于浪漫主义过于突出想象,更不同于现代主义典型的异化。作为典型,就是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又反映  相似文献   

5.
小说家笛福对中国的负面描写一直被国内学界视为英国文学史上诋毁中国的一个极端典型.相比之下,他对中国的美化想象很少受人关注.本文聚焦于笛福涉及中国的三部作品,阐述中国形象在笛福笔下的两个极端,说明两个对立形象源于作家对欧洲文学史上中国想象的再度描述,代表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同一作家笔下的两个对立形象对于我们理解异国形象在文化想象中的功能具有启发意义:对异国社会和文化的想象摆脱现实真实性,依照创作主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意图呈现丑化或美化,表现为优于本国现实的乌托邦他者,或者不如本国现实的一个劣等他者.异国形象的文学想象这种无需以现实为摹仿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本身享有较大自由度和易变性,但同时,形象往往以一个“异己的他者”作为创作原则,使得异国形象描写受制于社会政治功能,使得形象成为套话,阻碍文化间的平等交流.作为表述作家个人立场的象征方式,笛福作品中两个对立的中国形象代表了作者本人对英国社会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意境”作为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特性的最高概括。“典型”则可说是西方诗学中关于人物形象及“性格”理论的核心范畴,在西方文论的现代转向之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对我国现当代文论与批评也产生过极大影响。我国文论界许多学者,一般都是将这两个文艺学范畴当作等价的平行的范畴来看待的。李泽厚先生早在60年代初就较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诗画(特别是抒情诗、风景画)中的‘意境’,与小说戏剧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美学中平行相等的两个基本范畴……其基本内容却是相同的”。稍后,有的学者更明确主张:西方叙事性文学主要是塑造典型,因而在美学上相应地发展了典型的理论;而中国的文学主要是抒情性的,因而在美学上相应地注重艺术意境的理论。并以此来概括中西文学各自的基本精神及特征。不言而喻,在许多人心目中,意境与典型是可以互相等同的两个平衡范畴。  相似文献   

8.
在朝鲜的李朝时期,中朝两国的诗歌文学交流十分频繁,相互间的影响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深层次、相互融合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朝鲜优秀诗人的诗作反馈到中国诗坛,其代表性诗人有许筠、金尚宪、洪太容、实学派“四家诗人“;二是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文坛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典型代表是诗人王维、唐宋现实主义诗人群体、清代拟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中朝诗歌文学的影响关系中,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诗歌文学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现实问题上,来自文学艺术的思考,向来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从“文学上海”角度反思并重建上海与文学的关系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文学上海”的本质在于“以时间来思考”;时间以及在时间基础而产生的记忆问题,是“文学上海”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百年海派文学中被不断书写,其中尤以张爱玲、白先勇以及王安忆为代表。三者笔下呈现的“文学上海”异中有同,均以上海这座以时问构形的城市为依托,在城市与文学的关系中,描画出上海这座现代城市在历史时间及文化记忆中的诸种面相。这些面相提醒我们,海派文学与上海时间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文学上海”有着时间及记忆上的复杂性,因此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我们应该保持更加多元的取向,对那种以牺牲记忆来谋求发展、以单一的现代时间来规约上海发展的做法保持一定的警醒。  相似文献   

10.
宋致新 《江汉论坛》2004,1(11):125-127
黄崇嘏和鲍西娅是16世纪中西方戏剧中女扮男装、闯入男性社会的女性形象典型.两人都在男性社会的法庭上大显神通,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获取成功后以喜剧告终.这两个人物形象曲折反映了16世纪中西方文学"对女性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1.
在北美华人文学中,无论是华文创作还是英文创作,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通过对故国历史的描写,展示个人记忆。在这种故国历史的书写和个人记忆的呈现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背景和以不同语言创作的作家们,在自己的笔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貌和文学特色,而他们这些各自不同的风貌和特色,正构成了北美华人文学的某种特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地理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国 《河北学刊》2005,25(4):188-192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学地理发生了两个向度的变迁,一是文学中心的广泛流布;二是形成了色彩迥然不同的文学区域。这些变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扩大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和传播领域,改善了文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为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足的空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多样化发展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华裔美国文学在中美两种文化关照下的特殊生成语境和跨文化性,其对作家的文化母国--中国--的表述,凸显出既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学,又不同于中国本土文学的独特视角.受语言、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往往不是真实的中国图景,而是作家在继承祖居国文化和接受现居国文化的综合作用下,对中国的文学想象.美国华裔眼中的"中国"反映了他们对中华文化和美国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继而折射出他们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反思,因此对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的研究对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这一华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重大议题具有非比寻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王安忆小说的爱情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安忆笔下 ,两性情爱关系关涉着人类生存的重大命题 ,包含着她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和根基处栖身的企愿 ,因而王安忆不懈地勘察、追问爱情的本质 ,探察人性的真相 ,用虚构的文学叙事抱慰在爱的悖论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个体 ,为自我铺设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5.
自从焦虑感在继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之后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审美核心,它便在文学领域内得到了异常丰富的呈现。本文就昌耀与卡夫卡对焦虑或相通、或异质的感受与表达,分析和探讨了焦虑感在他们各自笔下的产生与走向,从而得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导致两位书写者对生命意识相同的体认和不同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异国生存困境是60年代的美国华文文学与90年代的新移民文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题材。面对生存之苦,前者将其提升为一种存在的哲学思考,在文中以自杀/死亡获得解脱;后者则关注如何应对现实,笔下人物以换血/整容生存策略立足异乡。不同的主题意象蕴含了两代移民作家不同的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7.
谷崎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总是作家津津乐道的描写对象。然而象日本谷崎润一郎这样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穷毕生精力描写女性的,恐怕还不多见。虽然其作品中亦不乏男性,但大多都是匍匐女性脚下的附庸。可以说,离开了女性,谷崎笔下的文学长河难免归于干涸。一谷崎笔下的女性尽管众多,但性格并不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将其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学记录了有着 2 0 0多年历史的美国不同时期的梦想 ,一部美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作家笔下一个个的文学形象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梦 ,构成了美国文化光怪陆离的色彩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城市形象在作家笔下的变化、不同性别叙事下的城市形象以及 2 0世纪 90年代的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学的关系。在把握城市文学发展的同时 ,指出城市文学对现实的关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向忆秋 《天府新论》2009,(5):138-141
容闳和李恩富的"自传"是十九世纪留美华人文学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代表作.他们"自传"中的美国形象是:美国在李恩富笔下就是一种"异"、一个"他者"形象;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则呈示出慈善博爱和种族歧视的双面性.形成他们笔下美国形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来看,是美国的移民话语对华人的歧视;主观而言,创作者本人的文化心态和身世经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美国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