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质量互变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表现形态之一,“部分质变”则揭示了事物量变和质变交错的复杂情况。 在目前的哲学领域中,对于“部分质变是只存在于总的量变过程中”,还是“存在于根本质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文拟就这种分歧谈些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主义做定量的研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社会主义的量具有客观性、内在性和复杂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量变过程包含两种部分质变:一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二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研究社会主义量的规定性,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哲学范畴的“扬弃”,目前国内若干哲学教科书为之所作的质的规定,就是“对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这个规定,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公论了。但是,“扬弃”是仅适用于旧事物,还是既适用于旧事物,又适用手新事物?是仅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既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又在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的量变。据笔者所见,一些教材对“质变引起量变”的论述本充分展开,给人一种牵强附会之感,并不是论证有问题,而是这一论题自身有问题,首先,“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之说,在理户上是没有依据的。哲学史告诉我们:黑格尔针对以往哲学家“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的形而上学观点而提出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黑格尔认为:量变是渐进的线性运动,量变在一定限度内并不影响质变,质变表示渐进的线性中断,使事物出现飞跃式的发展。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揭示了事物由一种质态进入到另…  相似文献   

5.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质量互变规律作了广泛研讨,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问题上,取得了较为深入的突破,推进了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研究。但“质变中的量变”,即习惯上说的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深入考察处于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中的事物辩证否定形式的不同特点,对辩证的否定从系统论的角度和邓小平进行辩证否定方式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说明辩证的否定是彻底否定和部分否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运用上扬弃了毛泽东晚年的哲学思想。毛泽东注重斗争性,而邓小平则注重同一性;毛泽东注重根本质变,而邓小平注重部分质变;毛泽东注重“弃”,而邓小平则注重“扬”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理科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面,谈谈我们在理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理科教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客观事物永远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存在着量变阶段的相依关系,而且还伴随着质变的飞跃过程。而质变的本身,虽说不是量变,却也伴随着一个量的扩张过程。下面,举几个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加以阐述。 我们在微积分教学中,导数的概念就是这种数量关系的一种反映。 导数概念是用来刻划函数f(x)在某一点xo的瞬时变化率的。在导数概念的引入过程中,生动地体现着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量变过程的两种类型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①其中量变是指事物的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事物仍保持自身质的相对稳定性。这也是量变过程的普遍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凡是符合上述特点的就是量变过程.但是根据量变过程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开始以缓慢的速度进行量变,量变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发生质变,从而旧质消亡、新质产生,随后事物又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交替进行以至无穷,这样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我们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往往遇到“度”和“关节点”这样两个概念,以往人们大都是不加区别的通用,容易造成逻辑上的混乱。因此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关节点的实质就实在必要了。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天下事物千变万化,不外乎是量变和质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量变是缓慢的、不显著的,小视它不对,满足于它更属不当;质变变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郎由旧事物变为新事物,但若无量变积累过程,质变也无从谈起。既然如此,我们艰察一切问题,就必须要有质量统一的观点。技术革命运动的初期,必须大造声势,大鼓干劲,狠抓革新项目的数量。俗语说得好:“数量里面出质量”。事实也正是这样。在这次技术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过程中,群众的创造发明,绝大多数是科学的、成功的。因为它们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通过大搞群众运动进行的,是应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出现,由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工人所创造的,这就必然保证了绝大多数革新项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一些哲学教材和论文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是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度的变化是质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5页)“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超过度的界限,越过度的范围,违背度的规定,事物量的发展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赵勤轩:《说“度”》,光明日报198Z年3月16日)上述说法,都是把度作为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并把质变规定为“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亦即质变在度外。这种观点在逻辑上和理论上都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度是质和限量的统一,是某事物的量变范围.而关节点是质变范围,故不在度内.对于前后两种质来说,它非此非彼质,又亦此亦彼质的因素,非此的高级阶段,也非彼的低级阶段.此质和彼质这时都不是“现有的存在”,都不能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质.当事物一部分质变,另一部分未质变时,后者在度内,但关节点不在度内.把关节点规定在度内会造成新、旧质交叉而无质变.“度变”是某事物的量变范围的变化.不包括质变.  相似文献   

14.
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有些是属于量变过程中部分貭变的范疇,有些是属于貭变过程中阶段性的范疇。如果籠統地把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都当做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貭变,就混淆了量变过程中部分貭变和貭变过程中阶段性的界綫,也就否定了有过渡阶段的貭变形式的存在。关于量变过程中部分貭变和較长的貭变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区別問題,吳江同志在《新建設》61年第12期发表的文章中已提出过,可是,他沒有加以闡述。而目前,在好些論述量变过程中部分貭变的文章中,存在着籠統地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諸阶段都当作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质变需要有一个量变的长期积累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强国,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量变过程,它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量的积累所必需的过程。稳定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备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以来,在研究和讲授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过程中,许多同志把辩证的双重否定即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理解为是事物发展中的两次质变,目前不少新编的哲学教科书中仍持这种观点。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双重否定和两次质变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两次质变,就其本质来说,讲的是事物内部对立面斗争的依次转化,并且每一次转化表现的是两种不同质的事物的更替。而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是说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自身否定这个中间环节,然后又扬弃这个环节即否  相似文献   

17.
建国三十一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教训,其中两次“左”倾冒进,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困境,最为世人瞩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我们认为,忽视或否定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多年来,在理论上,讲质变、飞跃进得多,十分强调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意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翻检各书,疑窦甚多,特提出质疑并试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问:是量变决定质变,还是质变决定量变?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还是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即: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还是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 量变是怎样发生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这是量变引起质变吗?否!这里既没有量变,也没有质变。  相似文献   

19.
非爆发式质变理论表明,质变的非爆发形式是非对抗性矛盾的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非对抗性矛盾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具有非爆发特性。把握事物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把握事物非对抗性矛盾运动的特点,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握事物量变质变的统一性,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我们从非爆发式质变理论的现实意义角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非爆发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量变与质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飞跃,又认为量变是小的质变,质变是大的量变。问题是这几年,我们有一些同志简单地认为量变必须会引起质变,认为只要有量的增加或减少,就会引起质变。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的只求量不求质、什么事都靠简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